棉市:是新一轮跌势的展开还是阶段性的调整?
“五一”前期,业内对行情普遍给予了厚望,认为棉花在多年形成的“节日行情”传统的影响下有望出现上涨。但事实证明,市场有其自身运行的规律,今年的“五一”棉花市场不但没有出现大家翘首等待的上涨行情,相反部分区域市场的价格还不涨反跌,如河北、山东等地区的329级棉花在节日期间就出现了100元/吨的下跌幅度,到目前为止,内地329级棉花主流提货价普遍下跌到了14000元/吨,部分市场有13900元/吨的价格出现。由于节日行情落空,棉纺厂家的需求依然不见上涨,下游全棉纱产品的销售也不景气,外棉继续大行其道,在这些利空交织因素的影响下,业者对国内棉花行情的悲观情绪再度上升,有人甚至对329级棉花的价格看跌到了13500元/吨以下。
那么目前的这个下跌行情,究竟是新一轮跌势的展开还是仅仅只是一个阶段性的调整?就笔者观点而言,认为属于后者,原因如下:
第一、困扰市场的棉花配额发放近期内估计难以出台。最近,关于国家可能把握在手中的滑准关税配额开始发放的消息传得有板有眼,,并且给出了具体的数量,有75万吨(数据是这样算的,2005/06年度结转下来107.6万吨+239.4万吨=347万吨,截止3月本年度共进口了220万吨,这220万吨中约有20万吨以上未用配额,因此还有约147万吨配额内的棉花没到到港,扣除掉签约的外棉70万吨左右,仍有70多万吨未发)。就近日是否有要发配额的传言,国家发改委给出的答复是 “绝无此事,纯属谣传”。如果真如国家发改委所言,配额在近期不发放的话,这对稳定当前的棉花行情无疑大有好处。
第二、棉价持续或者深幅下跌,是棉花产业链各方所不愿意看到的局面。持续下跌、大幅下跌,对整个棉花产业链的负面作用将是巨大的。首先纺织产品销售会出现滞缓,因为预期下跌造成对后端产品会买涨不买落;其次目前新棉种植,棉价的下跌会抑制棉农增种的积极性;另外作为产业链的蓄水池——流通商目前普遍处于亏损状态,棉花价格如果下跌过大,将对整个棉花各个环节带来致命打击。而国家态度却是一贯的,这就是要维持棉花价格的稳定,平衡各方面的利益,因为相对稳定的棉花价格是中国棉花产业链的战略利益之所在,过度的上涨是有害的,过度的下跌,风险不仅存在,而且伤害更大。
第三、缺口的支撑。无论从哪个方面计算,2005/06年度国内棉花资源保守估计也有50—80万吨的供应缺口,短期的集中供应充足掩盖不了后期可能出现的紧张,而市场供求关系是产品价格最公正的制定者,只要有缺口存在,棉花价格不存在大幅度下跌的空间。
第四、宏观经济面这个大的盘子仍然是好的。国际方面,关于2006年的世界经济,IMF,高盛、摩根斯坦利和路透都有比较乐观的预测。国内方面,国家继续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双稳健的财政货币政策,支持一个平稳的财政金融环境,这个环境即不支持物价指数总水平单边上行,也不支持物价水平单边下跌。其中扩大内需、增进国内消费是今年经济政策的重要内容之一,其中增加农民的收入是重中之重。整体看,国际国内经济宏观面都比较向好。事实也证明,经济越发展,大宗纺织品消费水平越高,二者呈正比,如美国年人均用棉量
通过以上的简单论述得出个人的看法,5月份棉花市场基本面难有大的改观,但短期内农发行贷款却是市场最需要关注的焦点,现货估计还有下跌行情,但并不具备大跌的空间和基础,13500元/吨的价格不易见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