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棉政策价难以为继 后市棉价下行压力大
近日虽说郑棉行情有了起色,但现货棉花销售仍未见明显好转。在“一配一”政策的铺垫和哄抬下,一些前期被发展改革委、农发行摸过底的新疆棉花企业7月中下旬上调了100—200元/吨的报价,但从效果看,内地的棉纺企业似乎并不买账,以进口配额做“诱饵”虽然吊足了棉纺厂的胃口,但毕竟还有“拉郎配”的新疆棉让人难以接受。虽然近期郑棉放量增仓上扬,但后市棉价下行压力依然较大。
一、“买一配一”无法妥善解决新疆棉的销售问题
笔者近日和几家棉纺厂、棉花流通企业在沟通中了解到,棉纺企业对“一配一”政策不买账主要出于以下原因:
1、山西、湖北、陕西等棉区8月中旬开始就可零星采摘籽棉,9月上中旬就会有少量新棉上市,棉纺企业在20天左右的库存、70万-80万吨地产棉和30万-40万吨外棉的支撑下完全可以支撑30-45天不“掉链子”。
2、进入8月份后新疆的铁路运输又趋紧张,一旦签了疆内的50万-60万吨棉花,就要等车皮,运到内地厂里要颇费周折,而且很多企业表示,目前还不清楚国家增发的是哪一种进口配额,如果是加工贸易方式的还不如不要。
3、“一配一”的前提是农发行贷款、国家发展改革委抽查摸底的棉花,因此肯定要现款现货,没有赊欠商量的余地,而在国家银根收紧和人民币小幅升值等多重压力下的棉纺企业也是困难重重。而且“一配一”的说法传了一个多月了,但内地的大部分棉纺厂反映仍未收到有关操作的具体方式和明确说法。
4、棉纺厂对后市棉价、纱布行情不乐观的估计,使其宁肯面临棉价短期小幅反弹的风险,也要把资金、存货这个压力丢给棉花企业承担。业内普遍预期新棉上市价格将跌到13000—13500元/吨,比目前的价格每吨要低近千元。有棉纺厂认为,别说当前棉价触不了底,就是反弹也就二三百元的幅度,一个月利息和仓储就差不多了。
5、外棉的低价对部分棉纺厂而言既是降低成本的重要途径,又是给国内棉花定位的参考依据,外棉和国内农产品(小麦、玉米、大豆等)持续弱势盘整,给2006/2007年度的棉花价格定了上限。
笔者认为,当内地三级棉降到14300—14400元/吨的时候,15000元/吨的“大锅饭”式出疆棉价是很难被市场接受的。即便“一配一”政策在短期内能保护新疆棉,但长期来看却难以为继。
二、国内棉花期货做空的风险低于做多
2004/2005年度美国补给棉农的直接种植补贴是22亿美元,而其总植棉面积9160万亩(1公顷=15亩),因此,仅直接补贴一项就给了棉农192元人民币/亩,如果再加上销售补贴及其它共计47亿美元,中国的棉农只能“望其项背”了。而印度棉花单产虽然很低(一般估计在30-50公斤左右/亩),但却有以下几大优势:政府的大力支持、国内棉价远低于国外、产品定位在中低端市场,而且目前劳动力和资源优势已超过中国,再加上鼓励出口和增加退税幅度等政策扶持,棉农植棉无后顾之忧。况且从成本的角度来说,1吨10000元左右的印度棉的净利润可能和中国定价在1吨13500元左右的棉花的净利润相当。目前印度籽棉的收购价仅合1.90-2.0元/斤(1公斤=2市斤)。与美国和印度相比,中国的棉农处于弱势、处于该保护的地位,因此当前提国内外棉价接轨并不现实。
对8月份的棉花行情,尤其是近期郑棉放量增仓上扬,实盘压力也大大减轻,做多的机会是否来临呢?笔者的建议是目前做空的风险还是要低于做多,宁肯不做也不要为那理论上的二三百元的反弹空间孤注一掷,原因如下:
1、从国家打压棉价的意图来看,2005/2006年度3.0-3.10元/斤甚至3.20元/斤的籽棉收购价可能成为奢望,部分轧花企业认为2.50-2.60元/斤的价格已逐渐得到棉农、棉花流通企业的认可,2.20元/斤的低点也可能会出现。据悉,目前国内大部分棉区中小轧花厂的收购资金成了大问题,不仅从农发行贷不到收购款,连从商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贷款的难度都很大,预计山东、河北、山西等地一些加工企业2006/2007年度要有近1/5至2/5难以“开门红”。
2、从时间配合和可供资源总量来看,如无其它天气情况出现,再谈“缺口”已毫无意义。8月中下旬山西、湖北以及甘肃、陕西等地就有少量的“脚花”采摘上市,量虽然不大,但对棉纺企业而言心理作用不容忽视,“缺口”基本无法显现。
3、从国家已公布和正在酝酿出台的一系列政策来看,国内棉花现货后市跌幅会加大。笔者认为,三级棉花现货难以在13500元/吨以上企稳,期货、撮合、现货都将在13000-13500元/吨间交叉,从而最终同向涨跌。(1)据有关部门透露,“一配一”发下来的70万吨配额仅是一个“插曲”,9-12月间还将有80万吨追发,而2007年1月1日前89.4万吨协议内配额又要下来;(2)8月1日全国棉花交易市场进行了老商品棉竞卖演练,说明6万多吨1998年以前的棉花随时会挂牌交易,数量虽不大,但在这个敏感时期,对棉商的信心是个不小的冲击。
4、从棉纺厂的资金状况和出口形势看,棉价处于一个“上有顶、下有底”的市场环境。(1)国家持续收紧银根的政策已让部分棉纺织企业进退两难,随用随买既是市场成熟的表现也是企业的无奈之举。山东、河北的部分棉纺厂反映,从5月底以来基本没有贷到款,各银行都是“宽进严出”。(2)上半年纺织品出口配额招标中存在的问题,引起了国家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各项重拳治理措施也将相继出台。7月27日晚,商务部外贸司正式公布了业界盼望已久的(2006年度输欧、输美纺织品出口许可数量协议招标公告),因为协议招标所提供价格确实较低,所以在方案出台前夕,原有纺织品配额市场价格一路下滑。
5、另有三个很不确定的政策随时会打压棉价:一个是纺织品出口退税问题,虽然有消息说,国务院已驳回了发展改革委大幅削减出口退税的方案,但并不是就此画上句号,业内猜测可能会把一次性下调的幅度控制在2%以内,再次上报给出国务院,实行只是早晚的事。另一个是前期传出国家欲下调部分商品进口关税的消息,近日虽无确切说法出台,但进口棉关税的调整据说已在内部作了讨论,一旦关税下调,对国内棉价是个不折不扣的利空消息。三是人民币升值近日有加速迹象,过大的贸易顺差和美元的弱势都是压迫人民币升值的动力。
综上所述,后市国内棉价下行压力较大,新疆棉更需及早认清这一形势,与国内棉纺企业的实际需求相接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