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宁许村:谁让政府节能规划成为白纸一张?
地方政府专门为一个工业园区制定的降低能耗并控制污染规划,遭到当地数十家企业的公然抵制,政府几大部门却束手无策。这件怪事发生在有“中国家纺第一镇”之称的浙江省海宁市许村镇(8月10日《中国青年报》)。
许村镇位于河网密布的杭嘉湖平原上,是全国闻名的轻纺面料生产基地。由于印染纺织企业生产中需要大量供热,于是许村工业园区内企业都自备了小吨位燃煤锅炉。目前拥有小锅炉的企业多达82家,小锅炉110多台。由于这些供热小锅炉热效利用率只有50%左右,煤炭资源浪费极大。加之这些锅炉大多是采用水膜除尘,脱硫率几乎为零,所以给当地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区域内水质长年处于劣五类,大气污染状况更是无法估量。
为避免资源浪费和环境进一步恶化,早在2003年年初,海宁市政府便委托省经济建设规划院制定了《海宁市许村工业园区热力规划》。该规划建议海宁市政府实行区内热电联产、集中供热,待集中供热项目建成后,淘汰并拆除现有小锅炉。由于新规划的集中供热的大锅炉采用先进技术,煤炭的热能转化率可以达到90%以上,整个园区的能耗可以减少40%左右。同时,产生的烟尘基本可以回收利用,污水集中处理,环境效益巨大。于是海宁市政府批准了这个规划并着手实施。
然而,好事多磨,此规划刚一出台,便受到了众多企业的抵制。尤其工业园内一些污染大户采取一系列违法手段抵制集中供热,甚至还把小锅炉改造成国家明令禁止发展的小火电厂。更令人不解的是,一些企业的违法行为都是在海宁市众多监管部门的眼皮底下进行的。尽管2004年8月,海宁市政府联合组织环保、经贸、供电、安监、消防等五大职能部门对污染企业进行联合执法,向相关企业发出了要求立即停止建设的通知等。由于发文部门再也没有采取任何处罚或者纠正措施,致使到目前为止,工业园区还没有拆除一台小锅炉,整个园区的节能和污染状况也没有因规划而改善,导致海宁市政府节能规划成为白纸一张。
降低能源消耗,转变增长方式,是下半年经济工作的重点之一,也是今后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方向。当前一方面要健全节能法规,严格节能执法。同时,各级政府机关要带头节能,动员组织多方面的力量,使全社会共同行动,一起节能降耗。另一方面是各地区、各部门要对一些“耗能大户”出台相应的办法,制定逐年降耗目标措施。同时,要利用市场机制的作用,调动企业主体的积极性,以经济、行政等综合性的办法促进企业节能降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