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贸易顺差再创新高 拷问低成本竞争格局
7月份贸易顺差达146.1亿美元
昨日,海关总署公布了7月份贸易顺差数据。正如诸多人士预测的那样,中国7月份的贸易顺差再创历史新高,达到146.1亿美元(6月份的数据为145亿美元)。这个数据使得中国已经连续二十七个月实现贸易顺差,并推动1-7月贸易顺差达到759.54亿美元。
产能过剩内需不足是主因
据海关统计,7月份当月中国出口总额为803.37亿美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2.6%;进口总额657.24亿美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9.7%.
对于7月份贸易顺差为何会再创新高,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国际商场部主任赵玉敏的解释是,7月份再创新高可能和“出口退税即将下调”这个消息有关。她告诉本报记者,由于市场传闻政府有可能会在下半年下调部分行业的出口退税率,因此很多外贸企业都希望赶在政策出台之前多出口商品,导致一段时期内的国内出口旺盛。
不过她认为,国际市场的需求旺盛才是贸易顺差的主要原因。中国外贸出口企业以加工工业为主,为国际市场提供了许多物美价廉的产品,因此,占有一定的国外市场也无可厚非。
一些业内人士分析认为,贸易顺差长期居高不下主要是由于国际经济形势较好,国内生产能力过剩,企业出口愿望强烈等原因。“国内的产能过剩以及内需不足,是贸易顺差长期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发改委对外经济研究所所长张燕生向本报记者表达了他的观点。
赵玉敏也十分赞同张燕生的观点,在她看来,相对于不断增长的出口来说,国内进口的增速仍然十分缓慢。这也是顺差上升的另一个主要原因。“这不仅与人民币汇率有关。”她进一步解释说,“也与市场情况有关,现在市场上由于国际油价偏高,导致国内进口一直在减少。”
海关数据显示,传统大宗商品出口增长迅速。其中,出口服装及衣着附件491.7亿美元,增长27.1%;出口纺织纱线、织物及制品270.5亿美元,增长18.7%;出口鞋类122.3亿美元,增长15.5%.此外,原油、成品油出口量双双下降,1-7月出口原油342万吨,下降22.9%;成品油712万吨,下降19.3%.
顺差将长时间存在
赵玉敏说,贸易顺差增大,现在看来已经不再是一个令人兴奋的消息。不断增高的贸易顺差将会给中国的出口企业带来更多的贸易摩擦。
但是令人担忧的是,这种状况将在长时期内存在。来自商务部研究院的最新研究报告显示,今后一段时期,由于造成中国外贸顺差的客观因素不会根本转变,顺差还将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存在。
商务部研究员梅新育博士对记者说,贸易顺差在可预见的未来是我们必须接受的现实,尽管数额可能会有所波动。
商务部研究员李健在他的一篇题为《我国进出口长期顺差的原因、影响和需要研究的课题》的报告中指出,由于税收、汇率、关税和其他各种措施反映出来的出口导向政策并没有根本改变,国内已经形成较大的加工生产能力并存在着持续的就业压力。其次,未来一段时间我国以加工贸易为主、外商投资企业为主、低成本竞争为主的贸易格局不可能根本改变。外经贸政策的调整只能循序渐进地进行。因此,在这样一种增长方式下,国内的出口肯定还会保持较快增长。而进口受内需增长缓慢的影响,在一定时期可能仍然跟不上出口的增长。
解决顺差不能只靠汇率手段
中国人民银行刚刚发布的第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称,解决持续大幅顺差问题,最根本的办法还是要扩大内需特别是扩大消费,降低储蓄率,不能单纯依靠汇率升值实现。央行表示,关键是通过推动医疗、教育、住房等方面制度改革,降低居民未确定性风险,稳定支出预期,同时,增加居民收入,改善分配关系,增强消费能力,重点发展服务业和启动农村消费。赵玉敏认为,在这个问题上,应该用调整汇率和降低出口退税两种手段。不过她认为,短期看来,汇率手段远没有调整出口退税来得迅速。“汇率的调整幅度、速度都很有可能受到一些市场政策因素的限制。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考虑降低出口退税率这一举措来减少出口增幅,以期使贸易达到理想水平。”
“调控贸易顺差重点应当在于扩大进口,扩大进口重点在于深化进口。”梅新育对记者说,所谓深化进口,指的是扩大机电产品的进口。我们以前进口机电产品着重于硬件引进,引进后的培训、消化吸收预算很少,这种做法降低了进口的效益,需要改进。但是,高盛(亚洲)有限责任公司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梁红则表示,要根治我国目前经济过热、贸易顺差的问题,决不能通过减少出口退税的方式,只有提高汇率促进进口,扩大和满足内需才是解决失衡的最好途径。梁红说:“不管是用宏观调控的手段来压内需,还是美国明年的经济下滑,都不会对我们在解决顺差问题上有很大帮助。解决这个问题,要靠增加内需,说白了要靠增加进口。”而如何才能增加进口,梁红表示,“简单地说,让它便宜一点,也就是人民币要升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