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网首页 | 搜索 | 产品 | 企业 | 供应 | 求购 | 人才 | 论坛
会员登录  免费注册  新闻订阅  我要投稿
纺织资讯
您的位置:首页 > 信息中心首页 > 正文
【收藏到商务室】

安徽省合肥市新站试验区:工业强区激流涌动


http://www.texnet.com.cn  2006-08-16 10:01:10  来源:中安网 收藏

  经过10多年,从一片不毛之地,发展为省会城市的繁华新区,从单一的“火车经济”拓展到房地产开发、综合市场建设以及现代物流等多元发展,合肥新站试验区走过了一条激情澎湃的创业之路。在合肥市提出“工业立市”的今天,新站人审时度势,结合自身的条件,调整方向,开始了“工业强区”战略的实施,这一战略,被新站人称之为:二次创业!

  一次创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二次创业又将如何突破“瓶颈”?日前,带着这个疑问,记者来到新站区,在这里找到了一个个完满的答案——

  火车经济:

  首次创业花开果熟

  今天,外地人来到合肥,一下火车,首先映入眼帘的,一定是宽阔的广场、整洁的道路、高大的楼宇以及充满商机的商业市场。这就是合肥新站试验区。

  合肥人常常挂在嘴边的新站,其实是指合肥新站试验区。之所以简称为新站,因为新火车站坐落于此,更重要的大概是突出其“新”罢。

  合肥新站试验区是1992年度与国家重点工程合肥铁路枢纽新客站同步开工建设的,规划面积10平方公里。1995年4月省政府批准设立合肥新站综合开发试验区,属省级开发区,1996年2月,新站试验区被国家建设部列为全国首家城市建设综合开发试点区。

  顾名思义,新站,就是新火车站,无车何来站?不错,对于新站区(指新站试验区,下同)来说,1997年4月1日新客站建成通车,无疑有着“名副其实”的重要意义,同时也为区内的经济发展产生决定性的影响。用“火车”拉动“经济”是通俗的说法,但其背后却矗立着得天独厚的发展条件。于是,“火车经济”成了当时市民议论的焦点。

  其实,对新站区来说,“火车经济”固然重要,因为二者之间有无法割断的“血缘”,但是,更为重要的是,“火车经济”被作为招商引资的“亮点”,去抓挠“火车一响黄金万两”的文化心理,渐渐形成强势。

  当时的新火车站建设指挥部组织人力、聘请国内知名专家编制高起点、科学合理的新站试验区总体规划,充分利用各种传媒积极对外宣传,大力招商引资,并根据市政府的授权,制定有关优惠政策,对入区招商项目的规划、报建、用地等实行“一站式”服务,为开发商创造优良的投资环境。

  对合肥来说,新站区承担着“窗口”的重任。随着这几年的建设,这个窗口已经越来越靓:时尚的建筑群、个性的绿化、成熟的交通商贸,成为合肥发展最为迅速、城市面貌改观最为彻底的区域之一,不仅令人耳目一新,而且对新站的美好未来充满了信心。

  犹记得,有媒体曾抑制不住激动,称“一个城市设施配套,功能齐全,两个文明协调发展的现代化新城区呼之欲出。新站试验区已成为合肥市重要的经济增长点,现代化大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

  今天看来,媒体的眼光果然不俗。

  通过近十年的努力发展,代表民众声音的媒体期望正一幕幕地尽现在我们的面前:现在辖区面积增至34平方公里,辖区常住人口12万人;形成了以交通枢纽和开放环境为优势、以商贸业为特色、物流与工业为支撑的发展格局,成为合肥现代化大城市的三大主体开发区之一。

  至此,可以说,合肥新站区业已完成首次创业。

  工业强区:

  决策尊重发展选择

  如果说从初建到形成目前的发展规模和发展态势是新站区第一次成功创业的话,那么,十年中,新站区无疑已经做好了充分的二次创业的准备。

  那么,新站的二次创业的核心内容是什么?对新站区来说,这又意味着什么?

  “物流立区,商贸兴区、工业强区。”新站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杨治茂曾在接受媒体记者采访时说,这是新站区二次创业的核心内容,更是新站区发展的明确方向。

  依托交通、信息等相关强势物流产业元素,新站区业已形成了合肥物流优势最为明显的区域,未来几年将继续加快现代物流信息平台建设,引进和集聚一批专业化的现代物流企业,构筑面向全国、覆盖全省、包容合肥的商品和要素市场,为工业发展提供配套服务。

  从区域发展的角度来看,这个核心内容其实具有战略意义,其内在关联性、相生性和互动性,使其构成了一个近乎完美的整体。而这一战略的目标指向,便是“工业强区”,因此,发展工业,成为新站区“二次创业”的行动罗盘。在这一背景下,新站区工业园的诞生,势在必行。

  毋庸讳言,在过去十年的发展过程中,相对其他产业如房地产、商贸等,新站区的工业发展相对薄弱。为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新站区通过不懈努力,逐渐实现工作重点由站南建成区向站北建设区转移,经济结构由房地产业为主向以现代商贸业、现代物流业和加工制造业为主的转变,财政收入由土地收益为主向以工商税收为主的转变。“一个转移两个转变”的发展思路不仅将从根本上调整新站区目前的产业结构,更为新站区未来的发展开拓更大空间。

  为了树起工业这又一大支柱,过去的2005年,新站区固定资产总投入41亿元,环境面貌有了较大改观,为招商引资提供了优良的外部环境。一方面突出规划的龙头作用,初步完成了试验区34平方公里总体规划编制和站北工业园区、物流园区路网工程、行政文化中心等修建性规划编制,同时邀请国内5家设计单位编制了行政文化中心概念设计和张洼路、胜利路景观设计等8套规划设计方案,完成了站北3座垃圾转运站和3所变电所的选址定位。新站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在接下来的两三年内将有新的突破。

  2006年将是新站区基础设施投资最大的一年。采取多种方式,进一步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全力打造基础设施平台,已经逐步落实在行动上。一是启动张洼路改造、淮南路、星火路二期、苍山路等道路建设工程,全力改造提升合肥北大门交通状况;二是投资1.2亿元重点建设站北路网工程;三是投资5000万元建设恢复楼及配套设施。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高速度重点建设站北路网、电网、水网及路灯工程,建设物流路、颍河路桥跨二十埠河桥梁工程和宁西线跨电厂路立交桥工程,还将系统提高建成区硬化、绿化、净化、亮化水平。今年计划完成固定资产投入61亿元,比2005年净增近20亿元。

  区域腾飞,经济先行。新站区的思路非常清晰。据了解,新站区将在工业方面尽快实现200亿产值目标。根据新站区制定的目标:2010年,新站区将建成占地6平方公里的工业园区,总投资160亿元以上,总产值超过200亿元,力争引进产值超10亿元的企业6家,超5亿元的企业15家。为此,新站区将在工业上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立足工业园区,实现试验区工业迅速崛起:

  首先,以6平方公里的工业园区为平台,贯彻合肥市产业发展的规划和布局,重点引进新材料、电子、机械及其零部件制造项目,突出以新材料产业为主,力争引进几家国内外大型企业,打造出该产品的领头羊地位。

  其次,以工业园区为依托,有效整合试验区现有工业经济资源,合理调整工业产业空间布局,为试验区“二次创业”创造条件;

  第三,要引导扶持园区内民营经济的发展,注重企业大中小规模的合理搭配,行业联系协调,致力于产业链条的形成并逐渐向物流业延伸,向商贸业配套的分装加工业等方向发展;

  第四,工业园区管理体制的创新。在园区管理上引入“会员制”管理理念,组建“工业园区股份投资发展有限公司”。通过“会员制”管理,组合进园企业共同管理园区,实现园区内外信息资源共享。

  合肥新站区工业园位于该区高压走廊以北16平方公里的产业区内,规划用地面积约6平方公里。2004年开始投资建设,基础设施投资10亿元以上,计划于2007年底完成投资。现园区内主干道基本完成,道路、排水、供水、通讯、电力监控等建设基本完毕,并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后续服务体系。现已被合肥市政府列入“1346”行动计划项目。

  工业园成立之后,审时度势,抓住合肥成为“国家城市信息化试点”和“科技创新示范城市”的建设契机,以发展科技创新工业为主导,依托交通和试验区内现有的机电、家电、家具、服装等大市场的优势,规划了新型材料、汽车零配件加工、家用电器、轻纺服装、印刷包装、家具制造等六大生产板块。

  打造工业园:

  梧桐繁茂凤凰来

  今年2月13日?农历正月十六,也是立春后的第一周,这天上午,新站区工业工作会议召开,管委会领导班子成员及管委会各部门单位主要负责人参加了会议。

  窗外春暖乍寒,室内暖意融融。会议传达了全市“加快工业发展年”动员大会精神,讨论了新站区工业未来的发展方向。

  会上,管委会主任杨治茂颇为激动。因此,他的形势分析就颇具“煽动”力:今年是“十一五”开局之年,也是新站区“二次创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工业强区”战略实施的关键一年,试验区要紧紧抓住全市“加快工业发展年”这个良好的契机,充分利用良好的大环境,依托我区在交通、物流、商贸上得天独厚的优势,集全区之智,举全区之力大力发展我区的特色工业,将我区工业建设成合肥工业的一条特色风景带。

  话说到这里并没有结束,素以严谨著称的杨治茂主任又提出了新的要求:今年要着力引进“两大”?大投资、大市场?、两强?实力强、竞争力强?工业项目,以整体提高现代工业园区的档次水平,确保我区“加快工业发展年”工作部署的实施。

  事实上,新站区在招商和工业建设上一直是这么做的。抓大放小,不是急功近利,求大图新,也不是脱离实际,而是清醒地意识到,什么是自己的优势,什么才与自己的发展方向相匹配。

  “快栽梧桐引凤凰”,各地的招商几乎都在宣传这一理念。但是,栽什么梧桐、引什么凤凰、如何留住凤凰,等等问题,一直给大多数招商引资者带来无穷的烦恼。由于起点高,观念新,合肥新站工业园从一开始就避免了这些问题。真可谓,梧桐枝繁叶茂,凤凰纷至而栖。

  这里,我们可以试举出几个例证:

  1.乐凯:做大做强民族工业品牌。

  无论是从规模还是科技含量来看,“合肥乐凯工业园”项目无疑都是新站工业园内浓墨重彩的一笔,其中更倾注了市委市政府、试验区管委会领导的大量心血。它的落成对推进安徽省工业化道路的进程,对乐凯集团的产品研发和结构调整,振兴民族工业,做大做强民族品牌,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合肥乐凯工业园”占地约1200亩,项目建设共分四期,总投资约13亿元人民币。其中,一期项目投资3亿元人民币,建设年产2.5万吨、用于平板显示器材的光学级聚酯薄膜生产线。四期项目全部建成后,年销售收入将达到25亿元。乐凯计划在“十一五”期间把“合肥乐凯工业园”建成中国平板显示器产业链配套所需的中高档光学级聚酯薄膜和薄膜精密涂布深加工产品的生产基地。公司还将充分发挥在涂布技术方面的核心竞争优势,大力开拓薄膜深加工市场,进一步提高其附加值,填补国内LCD产业链前端产品的空白。

  2005年11月27日,乐凯集团和合肥新站试验区在稻香楼宾馆签署了建设“合肥乐凯工业园”项目协议。2006年3月26日上午,新站综合开发试验区工业园内彩旗招展,锣鼓喧天,“合肥乐凯工业园”一期项目在这里举行了隆重的开工仪式。国务院国资委副秘书长兼党建局局长刘晓滨,安徽省委常委、合肥市委书记孙金龙,中国乐凯胶片集团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张建恒,原国务院国资委监事会主席、原合肥市委书记钟咏三,合肥市市长吴存荣及省、市有关部门领导、管委会主要领导出席了“合肥乐凯工业园”开工典礼。该项目的开工,标志着中国乐凯胶片集团公司在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方面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同时也标志新站综合开发试验区“工业强区”的大幕正式拉开。

  2.普尔德:打造中国最大的无纺布生产基地。

  无纺布,又称非织造布,是一种不需要纺纱织布而形成的织物。非织造布突破了传统的纺织原理,并具有工艺流程短、生产速度快,产量高、成本低、用途广、原料来源多等特点,被广泛地用于医疗卫生、家庭装饰、工业和农业用布以及其他。作为环保型产品,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近年来市场对无纺布的需求量激增。

  合肥普尔德富来康无纺布工业园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建立的。它是香港普尔德公司投资建设,项目投资总额为2亿元人民币,注册资金1000万美元,5年内计划总投资3000万美元。一期规划用地约197.6亩,项目总用地面积500亩。该项目已于2005年开工建设,计划2010年完成全部项目建设。

  3.宝业:让住宅在车间里诞生。

  今年初,来自浙江绍兴的宝业集团斥资3亿元打造的住宅产业化生产基地一期工程,在合肥新站区工业园开工。这标志着合肥作为建设部住宅产业化试点城市,不久后将出现工厂流水线制造出来的高楼大厦。

  与目前传统的楼房建造方式不同,住宅产业化是把楼房的“工地建造”改成“工厂制造”,墙体、门窗甚至承重立柱,都放在车间内生产,不受季节、天气影响。施工人员需要做的,只是像搭积木一样,把工厂生产出来的零部件一一组装起来。一般来说,6层的楼房。20个建筑工人只需7天就能建成。在生产的同时可以完成初步装潢。据了解,这种“工厂生产”的房子很快将在合肥出现。

  据国家建设部有关负责人介绍,住宅产业化工程在德国、日本等国已成气候,我国目前正在积极推广这种新型建筑模式,以减少耕地破坏和城市噪音污染、大气污染、水污染。宝业集团力争将合肥的住宅产业化基地建设成国内一流的住宅产业化研发及部件生产的示范园区,推动合肥作为建设部住宅产业化试点城市的进程。

  此外,今年在香港召开的世界徽商大会上,新站区成功签约了台发科技公司晶圆项目、中环高科技工业园、画佳集团数字电视三个高科技工业项目。这些项目落户新站区,必将构成一道激动人心的时代风景……

  E区:

  孵化本土中小企业品牌

  在合肥新站试验区,一提到E区,人们便会想到“中小企业孵化园”。作为一个以大企业大集团为主要招商对象的工业园区,为什么要针对本土企业专设一个“中小企业孵化园”呢?

  企业孵化器?BusinessIncubator或InnovationCenter?是一种经济组织,最早发源于20世纪50年代美国,伴随着新技术产业革命而兴起。企业孵化器通过提供场地、设施,同时也为企业提供法律、管理及资金等支持,降低创业企业的风险和成本,提高企业的成活率和成功率。企业孵化器为创业者提供良好的创业环境和条件,帮助创业者把发明和成果尽快形成商品进入市场,提供综合服务,帮助新兴的小企业迅速长大形成规模,为社会培养成功的企业和企业家。

  目前,企业孵化器在世界范围内已获得了迅猛的发展,我国已有100多家。从成功者的经营情况分析,一个成功的孵化器离不开五大要素:共享空间、共享服务、孵化企业、孵化器管理人员、扶植企业的优惠政策。

  合肥新站区工业园中小企业孵化器,正是按照这一标准来打造的。因此被列入我省“861”计划项目。目前已先后入园孵化6家企业,有的即将投入生产,年内可望产生效益。

  合肥新站区工业园负责人一语道破:“新站区工业园,从不厚大薄小,既愿意为大企业集团服务,也愿意为中小企业效劳。我们希望有更多的本土中小企业迅速健康地成长起来!”

转载本网专稿请注明出处“中国纺织网”
编辑:黄
贸易行情论坛】 【打印】 【关闭】 【我要收藏
文章关键词: 工业区 
「相关报道」
更多精彩行业动态
进入行业动态>>


华兴纱管
免责声明:浙江网盛生意宝股份有限公司对中国纺织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浙江网
盛生意宝股份有限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站内支持:关于我们 - 服务项目 - 法律声明 - 意见反馈 - 企业邮箱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纺织数据库 - 快速产品通道 - 外贸助手
兄弟站点:生意宝 - 国贸通 - 中国化工网 - 全球化工网 - 医药网 - 中国服装网 - 机械专家网 - 中国农业网 - 中国蔬菜网 - 浙江都市网 - 中国红娘网 - 南阳商务网
糖酒招商网 - 中国卫浴网 - 中国粮油网 - Global Buyers & Suppliers - ChinaChemNet

中国纺织网 版权所有 1997-2014 浙ICP证:浙B2-20080131
服务热线:0571-88228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