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服装鞋业巅峰对话” 巨头将大举入皖
8月20日,“安徽省服装鞋业巅峰对话”活动,国内服装和鞋业的主流品牌、名企老总、行业人士、业界专家聚首合肥“对话”安徽,就安徽的服装和鞋业的发展提出建议。作为“安徽服饰第一街”的龙头市场,安徽大市场服装鞋类品牌广场的运作模式被与会者一致看好。
在当天的“对话”过程中,国内服装鞋业的掌门人纷纷表示,在长三角、珠三角企业生产加工向中部转移的大趋势下,安徽承东启西的地理位置、一批实力雄厚的商业流通企业以及丰富的劳动力资源等优势,使得安徽成为他们产业转移的最佳平台,大批企业将加快入皖步伐。
沿海“淘金”难度加大“对话”过程中,来自沿海等地的企业界人士表示,受高昂的工资成本、紧缺的资源、日益严峻的生存空间等因素制约,沿海服装鞋类厂家“越来越呆不住”了,一些有远见的生产厂家早就将眼光瞄准中部市场,由于低廉的劳动力价格、丰富的资源状况、便捷的交通和有利的政策支持等因素,中部作为工业发展市场拓展的根据地,其优越性开始日益显现。
据有关专家介绍,近些年来我国东部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的许多城市和地区水、电、煤、地及劳动力成本在快速上升,“民工荒”、“能源荒”以及许多上游原材料价格飞涨成为东部地区经济挥之不去的阴影。
东部沿海地区经过20多年改革开放与经济高速发展,劳动力、土地、能源与原材料等要素成本有了较大幅度的上升,多数产业尤其是服装鞋业等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边际收益下降,产业生存发展的压力日益增大,不得不向相对不发达的中西部地区转移。
专家介绍,地缘因素对一个企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早在服装业刚刚兴起的年代,正是由于开阔的市场、便捷的交通、有利的宏观政策、密集的高素质人才等因素,浙江、福建、广东、上海、江苏、山东等六个省市吸引了大量服装鞋类生产厂家扎堆入驻,使得这些地区纺织总量占全国80%以上。
随着市场发展,长三角、珠三角等沿海地区“淘金”难度进一步加大,以往这些魅力出众的沿海地带如今变得不再有吸引力,更多的服装鞋业生产厂家把眼光投向了中部市场。
安徽渐成“淘金”热土
安徽地处内陆腹地,贯通南北经济,在全国地域分工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长三角、珠三角企业的生产加工向中部转移的大趋势下,安徽承东启西的地理位置、一批实力雄厚的商业流通企业以及丰富的劳动力资源等优势绽放出独特的经济魅力。作为产业梯度转移的主战场,安徽正在成为国内服装鞋业“淘金”的热土。
合肥信地置业负责人常刚说,安徽有着6500万人口和广阔的腹地,紧挨长三角,最有区域优势,“因此市场前景非常看好”。常刚的话并不是信口开河,20日上午,省内行业规模最大、档次最高的安徽大市场服装鞋类品牌广场隆重开业,吸引了来自蚌埠、淮北、杭州等数千家省内外商户前来“取经”,皮尔·卡丹、金利来、乔丹、李宁等一大批国内外名牌精品争抢入驻。
“在长三角、珠三角地带,工人一个月工资要超过2000元,而在安徽,工人的月工资可能只需要1000~1500元。生产一件衣服需要的成本,中部地区比东部地区少得多。”安徽省服装商会会长杨万总介绍,正是由于上述种种原因,让安徽变成了服装鞋业生产厂家觊觎的“必争之地”。
安徽的区位和人力成本优势开始让服装业在产业梯度转移过程中的“热钱”加速入皖步伐。据统计,去年在皖的服装生产型企业投资比上年增长了90%。
杨万总告诉记者,每年都有数十亿元的“热钱”在安徽寻找商机。“如果政府能够搭建一个承接产业转移的平台,至少在近两三年内,每年投降安徽服装产业的资本会有两到三倍的增长。”
“四季青”明年入皖
安徽市场已经吸引了省内外一大批知名厂商的眼光,据了解,有“中国服装第一街”之称的杭州四季青已经与我省有关方面达成意向,明年“四季青”将在安徽开设分市场。
杭州四季青集团董事长祝浩泉透露,将通过品牌输出的方式建立“安徽四季青服装批发市场”,预计“安徽四季青”占地8000多平方米,总建筑面积达4.2万平方米,投资规模为1.5亿元,有望在明年9月份开门纳客。
祝浩泉此行安徽专门组织了杭州服装界20多人的考察团参会,这是祝浩泉首次来皖考察,“安徽我是第一次来,但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们看到了安徽市场蕴藏着巨大的商机”,而此前,据祝浩泉透露,他们本没有在皖投资的打算。
“四季青”敲定入皖计划的同时,国内鞋业巨头正在寻找入皖的商机。
据安徽鞋业商会秘书长孙全根透露,将联合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编制安徽鞋业发展蓝皮书,为鞋企在皖设厂提供依据。孙全根说,与服装业不同,鞋厂的生产需要一个产业集群,从皮革、橡胶、染色、包装等要有十多类配套企业,一个鞋厂落户将会带动一大批相关产业的发展。
记者昨日获悉,省鞋业商会目前正在与有关部门组织调研,并就鞋企在皖设厂寻求政策支持。凭借着沿海产业转移的区位优势,作为皮革大省的安徽有望成为国内众多皮鞋生产企业开设新厂的基地。
考验安徽承接能力
产业转移的春风给安徽吹来了满地商机,仅合肥站前路目前就云集了8家服装专业市场,在作为产业转移主阵地的同时,如何让已扎根本土的专业市场更加壮大?“对话”专家认为,市场主体应遵循市场发展的规律,做好市场的细分工作,错位经营,避免同质化竞争出现。
安徽市场的前景非常看好,这已是业界不争的事实,但如何将这块前景看好的大市场做大做强,还需要有关人士好好动下脑筋。吉尔达鞋业董事长余进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援引一位外国企业家的“下棋论”,认为中国很多企业发展好比下象棋,只想着吃掉对手一个子,而外国企业谋求发展时则在“下围棋”,要吃就吃掉对手一片子。一个简单的例子就形象地指出了中外企业发展理念上的差异。据了解,省内企业已展开对企业未来发展思路的思考,诸如营销核心向终端市场转移、学习义乌小商品市场成功经验等均被提上日程。
服装鞋业的产业大转移将安徽推到了风口浪尖,有专家分析认为,如果对市场把握不好,本为机遇的产业承接可能会给安徽市场带来“中伤”,正如一位业界人士所说,此次巅峰盛会的召开,在程序上为安徽服装鞋业的大发展拉开了序幕,以后发展步伐的快慢,得看安徽市场的自身承接能力如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