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六国大幅减税 "浙江制造"准备好了吗?
四两拨千斤
“纺织品是此次降税的一个主要类别,这对平湖服装企业来说是个好消息。”在日前我国宣布对印度、韩国等五国约1700多种税目商品实施大幅度降税后,平湖市外经贸局综合科科长朱俭肯定地说。
年服装出口占全省十分之一的平湖,每年进口的中高档服装面辅料也颇为可观,去年达2.08亿美元,其中从韩国进口约占十分之一。在此次进口关税大幅降低后,从韩国买面料一下子可以省出一大笔钱,对平湖服装出口竞争力的提高不言而喻。
不仅进口企业受惠,此次降税对出口企业同样是一个喜讯。浙江检验检疫局一位负责人告诉笔者:今年上半年,根据《亚太贸易协定》的前身——《曼谷协定》,该局共签发曼谷优惠原产地证书1830批,按照进口国平均关税下降5%计算,浙江相关企业获得减免关税1600多万元。而“这次降税的幅度和范围远大于《曼谷协定》,浙江企业可获减免的关税也将大幅增加”。
“不仅仅是为企业省了钱。”在分析此次降税的意义时,WTO浙江研究咨询中心副主任张汉东表示,降税具有“四两拨千斤”般的贸易放大效应,不仅可以扩大原有贸易产品的规模,比如浙江茶叶对南亚的出口,新的贸易机会也将因降税而产生。
先觉者先赢
浙商一向以善吃“头口水”著称,那么此次降税对浙江企业意味着什么呢?
“我们已经占得先机。”杨晓鸣自豪地说。杨晓鸣是浙江伯乐集团的总经理助理,两年前来到位于中缅边境的云南姐告,建设一座现代化的大型综合性贸易商城——中缅伯乐国际商城。如今,商城已正式营业,数百位来自浙江以及印度、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的商人进驻其中。在杨晓鸣看来,这意味着“伯乐集团”提前“卡点”成功。“商城建在中缅边境,但我们瞄准的却是整个东南亚和南亚市场,尤其是印度。你看一下缅甸的地理位置就明白了。”
随着青藏铁路的正式开通,众多浙商忙碌的身影也在第一时间出现在中印边贸口岸,这份看似巧合的“大礼”,就是对这些浙商超前眼光的肯定。
贸易并非是利用此次降税带来商机的唯一途径。对我省企业而言,降税还是一次投资良机。由于印度等五国的投资成本相对较低,在降税后,国内企业可以到这些国家去投资,根据降税商品安排,充分利用双方具有比较优势的资源进行生产,从而有效降低成本。
“一体化”生存
听起来有点抽象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对浙江企业而言,已并不陌生。目前,除了作为亚太地区唯一连接东亚和南亚的区域贸易安排的《亚太贸易协定》外,我国已签署或加入的区域贸易协定还有《中华人民共和国与东南亚国家联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中国-新西兰贸易与经济合作框架》等。“这些协议对浙江企业最直观的好处,就是减少了国际贸易成本。”张汉东说,今后浙江企业要更多地进行生产性投资,学会在国际范围内进行资源配置。我国参与的这些区域贸易协定,正好可以成为浙江企业境外投资的路线图,帮助企业尽快熟悉区域经济一体化条件下的生存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