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网首页 | 搜索 | 产品 | 企业 | 供应 | 求购 | 人才 | 论坛
会员登录  免费注册  新闻订阅  我要投稿
纺织资讯
您的位置:首页 > 信息中心首页 > 正文
【收藏到商务室】

第3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将办3大盛会 签重大项目


http://www.texnet.com.cn  2006-09-06 16:48:43  来源:转摘自“浙江都市网” 收藏

  新华网浙江频道9月6日电 9月6日上午10时,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请商务部副部长高虎城、广西壮族自治区副主席陈武、中国国际贸易促进会国际联络部副部长陈正荣介绍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十五周年双边经贸情况及第三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商务与投资峰会等方面情况,并答记者问。

  高虎城:中国与东盟互为第4大贸易伙伴

  商务部副部长高虎城:今年是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15周年和中国—东盟友好合作年。第三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作为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15周年纪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将集中展示双边经贸合作的可喜成果和美好远景。

  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15年来双边经贸合作取得了积极成果

  一、双边贸易持续快速增长

  90年代后,中国与东盟双边贸易以年均20%以上的速度增长。进入21世纪,中国—东盟贸易增长势头强劲,连创历史新高。中国与东盟互为第4大贸易伙伴,东盟是中国第5大出口市场和第3大进口来源地。

  二、经济合作成效显著

  根据商务部统计,近几年,东盟国家来华投资的实际金额每年在30亿美元左右。截至2005年底,东盟国家来华投资近3万项,实际投入385亿美元。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把东盟国家作为主要投资目的地,截至2005年底,中国企业在东盟国家签订承包劳务合同总金额350亿美元,完成营业额232亿美元。

  三、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不断深入

  2005年7月,中国与东盟全面启动自贸区降税进程。中国与文莱和印尼等六国将于2010年建成自贸区,越南、老挝、柬埔寨和缅甸四个东盟新成员则可享受多五年的过渡期。届时,中国与东盟的绝大多数产品进口将实行零关税,双方贸易实现自由化。

  第三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将为中国与东盟互利共赢提供全新、务实的合作平台

  第三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将与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15周年纪念峰会同期举办,11国首脑将出席博览会相关活动。

  第三届中国—东盟博览会特色更加鲜明,将为企业创造更多商机,主要体现在:

  第一,11国共办关系进一步紧密,共办共赢得到充分体现。东盟各国经贸部长担任组委会主任、司局长担任副秘书长、处长担任联络官的三级工作构架进一步完善,形成了博览会高官会议、联络官会议等磋商机制;东盟10国29个商协会已成为博览会支持单位。

  第二,展览内容更具市场针对性,进一步突出各自优势和体现双方经贸关系互补性。中国各省市将组织与东盟互补性强、合作潜力大的机械设备和电子电器等四大类商品参展。东盟10国也把参展商品集中到本国的优势行业上,主要有汽车及配件、木材及制品和橡胶及制品等九大类,形成每个国家独有的参展交易优势。

  第三,更加重视实效,努力为供求双方提供更好的配套服务。第三届博览会出台了鼓励措施,吸引更多的专业观众参会,预计本届到会采购商将达2万人。博览会期间将安排多种类型的专业性论坛和商机研讨会,加强买家和卖家的沟通。

  第四,博览会影响不断扩大,企业参展参会的积极性进一步提高。第三届博览会共设展位3300个,国内外企业报名参展一直比较踊跃,展位呈现供不应求的态势。截至8月31日,国内外报名企业及机构共1800家,申请展位4019个,其中境外企业及机构申请展位1013个;东盟国家申请商品展位614个。

  我相信,在中国和东盟各国的共同努力下,第三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一定会以更多的商机,让各国企业充分享受自贸区的合作成果和实际利益,为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15周年纪念峰会献礼,为中国—东盟友好合作年增光添彩。

  陈正荣:中国-东盟工商界都希望在未来能朝共同体迈进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会国际联络部副部长陈正荣:第三届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的主题是“共同的需要、共同的未来”,这个主题是中国和东盟对国际现状的表述,也是对今后双方合作愿望以及合作的诉求的一个表述。所谓共同的需要,大家知道,共同的需要实际上是联系中国和东盟工商界合作的重要的纽带,就是因为这种共同的需要,在过去的15年中,中国和东盟工商界越走越近,双方在经贸合作和投资等各种领域的经济合作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同时,我们也相信,就是因为这种共同的需要,中国和东盟工商界之间的合作会更加紧密。

  所谓共同的未来,中国和东盟工商界希望通过现在正在实施和进行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在未来的15年或者不远的将来,双方能朝着共同体的目标进一步迈进。我们认为,这种期盼是中国和东盟工商界对双方合作的一种强烈的愿望,也是对今后或者是未来的一种强烈的期盼。

  总之,我们这个主题希望从共同的角度出发,强调中国和东盟的共同性,中国—东盟利益的相关性以及对合作共同的强烈的愿望。

  今年中国—东盟商务投资峰会力求在形式和内容上有一些创新,特别是增强各个国家领导人和中国—东盟工商界的对话、交流,直接地对话和交流,与学者进行交流,希望通过这种比较活跃和直接的形式来进一步强化中国-东盟工商界之间的合作意识,同时也增强合作的信心。

  自贸区货物贸易进展非常顺利服务贸易正在谈判

  CCTV新闻中心记者:请问高副部长,我们都知道中国和东盟之间的自由贸易谈判一直在进行当中,我想了解一下目前中国和东盟之间的自由贸易谈判的进展情况如何?有没有存在一些比较大的困难?

  商务部副部长高虎城:我们知道,中国和东盟是友好的邻邦。中国和东盟自贸区的启动到现在大概有几个阶段,一个是2002年11月,双方签署了《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标志着中国-东盟自贸区谈判的启动。自这个谈判启动以来到现在,可以说随着自贸区建设进程的加快,双边的经贸关系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第二个阶段,2004年1月,双方实施了“早期收获计划”,也就是说对东盟的600多种产品率先进入中国市场实行零关税。这些零关税产品在2004年就进口近20亿美元,有了将近40%的增长。第三个阶段,2005年7月,中国和东盟双方根据《货物贸易协定》的规定,实施自贸区全面降税。我们看一下,从2005年7月到2006年7月一年,双方贸易额达到1430多亿美元,同比增长了22%,可以说自贸区在货物贸易方面的进展非常顺利,如期实施了双方在自贸区建设当中有关货物贸易方面的计划和进程。目前,双方正在继续对落实货物贸易的同时开展关于服务贸易方面的谈判。

  在我们抓紧落实在货物贸易方面降税的同时,我们和东盟已经开始了服务贸易和投资的谈判,而且这个谈判的进展也非常顺利。中国和东盟自贸区的建设到现在已经表现出发展双方经贸关系的强大潜力,中国和东盟的人民已开始并且将继续受惠。我们相信在中国和东盟各国的共同努力之下,我们一定能够如期地在2010年建成中国和东盟的自贸区。

  到2005年我国与东盟国家贸易逆差高达196亿美元

  商务部副部长高虎城:我认为当前中国和东盟的经贸关系主要有四个特点:

  第一,我国和东盟双边贸易的增长速度快于总体的贸易发展。根据中国海关统计,1990—2005年间,中国与东盟贸易的总额年均增长22%,比同期中国整体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的年均增长高出4个百分点。

  根据东盟方面的统计,1993—2001年间,东盟与中国的贸易额的年增长达到23%,比同期东盟整体外贸年均增长高出17个百分点。

  第二,我国和东盟双边贸易在各自的对外贸易总额当中的比重在不断增加。我刚才谈到,中国和东盟互为第四大贸易伙伴,尽管在双方的进出口额当中各自占的比例还不是很高,但是增加的速度很快。我们看到我国和东盟的贸易额在中国对外贸易额当中的比重由七十年代末的4%上升到2005年的9%。

  在九十年代初的时候,东盟与中国的贸易额当时占东盟贸易总额当中的2%,到2005年已经上升到11%。

  第三,中国和东盟进出口商品的结构在不断地发生变化,逐步由初级产品向工业制成品特别是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的方向发展。我们一般传统的印象当中,中国和东盟国家的贸易主要集中在农产品、原料性产品,还有一些纺织和轻工产品,但是事实上,这几年来,随着中国和东盟双边贸易的扩大,随着自贸区建设进程的加快,双边的贸易结构已经不断地得以改善。

  我们看到,在2005年,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的贸易额分别占中国—东盟进出口总额的60%和45%。

  第四,在双边的经贸关系当中,中国出口到东盟的增速始终低于从东盟进口增长的速度,而且中国对东盟的贸易逆差呈现逐步扩大的趋势。从九十年代初,我国对东盟的贸易开始出现逆差,自此以后,我们进口的速度增长幅度始终高于中国产品出口到东盟的增长速度,到2000年,我国对东盟的贸易逆差达到48亿美元。

  到2005年,我国与东盟国家贸易的逆差高达196亿美元,东盟已经成为中国对外贸易逆差的主要地区之一。

  广西提出中国与东盟一个中轴两个板块合作新格局

  凤凰卫视记者:请问陈副主席,广西是处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以及大湄公河次区域和泛珠三角区域多个区域合作的交汇点,除了举办中国-东盟贸易博览会之外,未来广西有没有具体的措施来发挥这个区域合作的优势?另外,现在越来越多的香港企业看中中国—东盟合作的机遇,也越来越多地参加到区域合作中来,未来有没有什么措施对他们优惠?

  广西壮族自治区副主席陈武:谢谢凤凰卫视的记者提了一个很好的问题。确实,广西正处于一个多区域合作的非常好的机遇,因为广西地处中国泛珠三角经济合作区,也是中国西部大开发的省区,同时又是中国与东盟合作的一个前沿。因此,广西可以说处于参与多区域合作的良好的区位优势和良好发展的条件中。这几年我们也在不断地研究、不断地考虑怎么样发挥这个优势,搭建好平台,参与和推进中国与东盟的合作。同时,也促进我们自身的开放和发展。

  首先,广西作为中国—东盟博览会和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的承办地,这几年我们在全力以赴地把这个平台办好。另一方面,我们也正在研究和探索,在推进中国与东盟的合作的深化和拓展,利用广西这个良好的区位条件,作为中国与东盟合作的结合部,作为双向沟通中国与东盟合作的重要的桥梁,也就是说广西是中国唯一与东盟国家既有海上通道,又有陆路通道接壤的省区,我们要发挥好这个优势,来拓展和推进参与中国与东盟的合作。

  今年7月份,广西联合国家有关部门,在广西南宁举办了环北部湾经济合作论坛,东盟有关的国家和中国有关机构,包括政府官员、专家学者、企业家都参与了这个论坛。在这个论坛上,我们提出了推进中国与东盟合作的一个中轴、两个板块的合作新格局,也就是新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区、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这两个板块,和构建南宁到新加坡的经济走廊这么一个中轴,一个中轴两个板块组成的一轴两翼的深化中国与东盟合作新的格局的构想。

  我们认为,提出和推进一轴两翼的新的区域经济合作的构想,能够丰富和充实中国与东盟合作的内容,也能够拓展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加快实施。因为,现在在中国与东盟合作的大框架下,已经有了一个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现在我们提出推进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形成在中国与东盟合作的大框架下的又一个新的区域合作。泛北部湾就经济合作来说,除了中国与越南之外,还有与北部湾隔海相邻的好几个国家,也就是新加坡、印尼、马来西亚、菲律宾、文莱,北部湾以及北部湾隔海相邻的国家,因此我们要推进泛北部湾的隔海经济合作。同时,构建南宁到新加坡的经济走廊。南宁到新加坡这么一个通道,现在铁路、公路从距离来看就是3000多公里,大部分铁路、公路都通了,其间只有几百公里没有完善。如果把这个通道构筑起来,就有利于中国的泛珠三角地区与中南半岛国家的直接连通,这对于中国—东盟的合作,对于贸易与投资的往来是非常有意义的。

  为了积极地参与和推进中国—东盟一轴两翼的合作构想与合作格局,对于我们广西来说,首先我们要把广西北部湾经济区规划好、建设好。因为广西作为中国西南的沿海省区,有1500多公里的海岸线,又是处于北部湾,北部湾上有三个沿海港口的城市,防城港、钦州港、北海港,有发展大型组合港的条件,有布局重大临海工业的优势和条件,有发挥这个区位优势,推进中国与东盟合作,作为一个沟通和桥梁基地的条件。因此对我们广西来说,我们首先要加快北部湾广西经济区的开放港口建设,进一步加强广西北部湾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使这个区域经过一段时期的努力,成为广西经济发展的龙头,发挥更好地实现推进中国—东盟合作的前沿和桥梁的作用。

  所以,现在我们正在大力地加强建设广西通往沿海的交通,包括铁路、公路及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正在对我们的港口进行重新的规划,进行资源整合,然后加快港口的开发建设。同时,我们还在大力发展重要的产业和物流业。我认为,经过广西的努力,在国家的支持下,将来广西一定能够建设成为沟通中国与东盟的国际大通道、交流的大桥梁、合作的大平台,成为区域性的物流基地、商贸基地、加工制造中心和信息交流中心。

  陈武:今年是三大盛会同期举办主题和“魅力之城”已确定

  广西壮族自治区副主席陈武:首先,今年的博览会峰会是三大盛会同期举办,这将进一步促进中国—东盟的友好合作的发展,今年是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15周年,第三届博览会和商务峰会与中国—东盟的纪念峰会同期在广西南宁举办,这是非常有历史意义的一件事情,这说明博览会和商务峰会的成效已经得到中国和东盟各国政界、商界的广泛认可。承办地广西,地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大湄公河次区域、泛北部湾等中国与东盟多项合作的交汇点,具有双向联结中国与东盟的便捷优势。广西将发挥优势,全力以赴做好筹办工作,积极构建中国各地与东盟各国的经贸交流合作平台。

  二是配对力度大,经贸商机多。我们已向全球70万采购商发出邀请,在中国进出口10强省各邀请对东盟进出口额最大的10家企业到会采购。东盟10国29家支持商协会和国内6大进出口商会将组织会员企业参会。博览会将向参会客商提供5000多个项目信息,将举办20多场务实的推介会和专业性论坛。

  三是“魅力之城”已经确定,展览主题特色鲜明。第三届博览会“魅力之城”为中国上海、文莱斯里巴加湾、柬埔寨金边、印度尼西亚三宝垄、老挝万象、马来西亚槟城、缅甸普甘、菲律宾马尼拉、新加坡新加坡城、泰国孔敬、越南胡志明。本届"魅力之城"展示面积将比第二届增长39.2%。

  四是商务峰会内容务实,形式创新。第三届商务峰会主题确定为“共同的需要,共同的未来”。会议形式进行了创新,在每节专题对话中,都相应邀请国家领导人、政府高官、工商界领袖和专家学者同台演讲。参会代表为1000人,中方和外方各500人。

  五是会期活动安排内容丰富,促进多领域交流。风情东南亚晚会将作为中国-东盟纪念峰会专场文艺演出。会期将举办中国-东盟出入境检验检疫合作论坛、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中国-东盟汽车拉力赛等活动。

  六是接待保障能力增强,服务水平提高。今年10月,南宁将新增五星级宾馆2家,四星级宾馆7家,新增客房2700多间。会期将开通南宁往返东盟各国的临时直航包机70多个航班,增开香港、广州到南宁的接驳航班60多个,方便中转。今年新闻中心面积将比上届增加一倍,更好地服务参会记者。

  博览会期间将签约重大项目预计到会的中国国内采购商达到1万人

  新加坡联合早报记者:请问高副部长,这次的峰会在经贸合作方面会有哪些新的合作项目?

  商务部副部长高虎城:第三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和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15周年纪念峰会同期在南宁举行,这无疑是对第三届博览会展示中国和东盟合作成果的一个机会。中国和东盟的自贸区的建设已经进入了实质性的阶段,中国和东盟将农业、信息通信、人力资源开发、相互投资、旅游和能源、交通等列为双方合作的10个重要的领域。我们将在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大的方针指导下,继续加强和深化与东盟邻国的互信伙伴关系,特别是要落实胡锦涛主席访问东盟时提出的在2010年中国东盟的双边贸易额要达到2000亿美元。我们还要实现温总理在参加中国和东盟领导人会议期间所宣布的,今后3年将把向发展中国家提供的优惠贷款的三分之一提供给东盟国家。此外,在现有的基础上,增加50亿美元的优惠贷款,用于支持中国企业在东盟国家的投资项目。

  此外,我们还注意到,近两年来,一些重大的项目已经在中国和东盟企业之间进行洽谈,有些已经进入到了比较成熟的阶段。在中国和东盟第三届博览会期间,据我们现在掌握的情况,有一些重大的项目届时将签约。

  第三届中国—东盟博览会期间,我们将秉承第一届和第二届的一贯做法,积极地为企业间的相互合作,特别是在我刚才提到的重点领域当中的相互投资和合作中继续提供服务,利用各种研讨会和各式各样的企业之间洽谈的机会,为企业创造、寻求合作和相互沟通的机会。

  广西壮族自治区副主席陈武:我们举办博览会主要的服务对象就是企业,就是商界,因此我们举办博览会也就是要使各国各方面的商界、企业得到实惠。因此,我们在筹备工作的过程中就特别重视怎么样使企业得到实惠。

  首先,我们采取的措施是优化参展商品的结构,集中展示11国的优势产品,进一步推进专业化。

  比如说,中国的参展商品主要是集中在机械设备、电子电器、建材家具、农产品以及食品等四大类,形成一个省份突出几类商品,一类商品由若干省份进行支撑的格局。同时,我们也努力增强东盟国家参展商品行业的集中度,把参展商品集中到10国的优势行业上来,主要有汽车及配件、木材、木材制品、橡胶制品、棕榈油及其制品,还有一些特色的工艺品、农产品、特色食品、电子电器等等。

  第二,努力提高专业观众的数量和质量。通过中国商务部全球买家数据库、环球资源、网通等重点渠道,重点邀请欧盟、日韩、澳大利亚、新西兰、印度等国家及地区的专业观众,还通过商务部组织中国的大型流通企业,重点邀请中国对东盟贸易重点省份组织约150家大型进口企业到会采购东盟的商品。

  另外,中国的六大商会,也就是机电、纺织品、食品、医药保健、五矿化工、轻工工业六大商会,作为我们博览会支持的商协会,将分别组织会员企业到会进行采购。中国各省市的商务主管部门也将分别组织本地的企业到会采购,现在我们预计到会的中国国内的采购商要达到1万人。

  第三,提高投资合作项目的质量,做好服务。主要是利用中国对东盟国家增加50亿美元的优惠贷款和优惠出口买家信贷的政策,重点推出一批中国到东盟国家投资的“走出去”的项目。同时,通过东盟国家的共办部门协商协会,收集东盟国家的投资项目,争取将其中有影响的重大项目能够列入双边的首脑或者部长出席的签约仪式,还要加强东盟国家的配对网络系统的建设,以便更好地沟通服务,做好撮合。

  除了采取这三条措施,我们还准备在会期举办多种形式的务实有效的商讨会或者研讨会、洽谈会,同时还改进配套服务、坚持重商的原则,提高各方面的服务质量。我相信,参与第三届博览会的各个国家和各个方面、企业、商界一定会取得成效。

转载本网专稿请注明出处“中国纺织网”
编辑:纺织网
贸易行情论坛】 【打印】 【关闭】 【我要收藏
文章关键词: 纺织与WTO 
「相关报道」
更多精彩展会快讯
进入展会快讯>>


华兴纱管
免责声明:浙江网盛生意宝股份有限公司对中国纺织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浙江网
盛生意宝股份有限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站内支持:关于我们 - 服务项目 - 法律声明 - 意见反馈 - 企业邮箱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纺织数据库 - 快速产品通道 - 外贸助手
兄弟站点:生意宝 - 国贸通 - 中国化工网 - 全球化工网 - 医药网 - 中国服装网 - 机械专家网 - 中国农业网 - 中国蔬菜网 - 浙江都市网 - 中国红娘网 - 南阳商务网
糖酒招商网 - 中国卫浴网 - 中国粮油网 - Global Buyers & Suppliers - ChinaChemNet

中国纺织网 版权所有 1997-2014 浙ICP证:浙B2-20080131
服务热线:0571-88228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