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纶反倾销成效初显 摆脱行业困境任重道远
自2005年4月起,我国对原产于日本、新加坡、韩国、台湾地区和美国的进口氨纶进行反倾销调查。最近,商务部做出反倾销初裁,决定自2006年5月24日起,对原产于上述各国地区进口氨纶分别按比例征收反倾销保证金。据杭州海关统计,今年1--7个月,浙江省进口氨纶1657吨,价值501.6万美元,比上年同期(同比)分别下降24.2%和46.2% 。反倾销初裁后的2个月内,浙江省进口氨纶489吨,下降16%。其中,自涉案国(地区)进口363吨,下降7%。
氨纶是纺织品织造重要原料。近年来,受利益驱动作用,国内氨纶行业一度成为投资热点,氨纶产能因而得以迅速提升。据中国化纤网报道,从2003年至今,国内氨纶产能增加了3倍以上,目前,国内氨纶产能在20万吨以上,其中浙江省产能占一半左右。同时,随着国内氨纶产能快速释放,近年来氨纶产能过剩问题开始显现,一方面,市场供过于求导致氨纶产品积压严重,企业开工不足;另一方面,进口低价氨纶冲击导致国内市场氨纶价格大幅下滑,更使国内氨纶行业雪上加霜。由于氨纶原辅材料受到国际油价的影响,成本不断攀升,氨纶行业惨淡经营,普遍出现亏损。今年前7个月,受反倾销的影响,浙江省氨纶进口大幅减少,省内企业氨纶生产和销售随即出现好转。目前,省内氨纶企业积压库存大幅减少,开工率明显回升,随着国内市场氨纶价格止跌回升(初裁后2个月内,如40D氨纶市场价格已从4.6万元/吨上升到5.6万元/吨,增幅20%以上,后市趋势向好),省内氨纶企业效益明显好转。
虽然国家对氨纶进口反倾销已初显成效,但是,氨纶行业摆脱困境还任重道远,以下三方面应进一步加强:
加强行业调控,谨防出现新一轮盲目投资
相关部门应做好氨纶行业分析和行业前景的规划,进一步调整和完善氨纶产业结构,反倾销后氨纶行业刚有所恢复时,要谨防盲目投资现象出现,避免行业进入新一轮的困境。
加强行业自律,促进氨纶行业协调发展
近年来,氨纶行业陷入困境,还与行业恶性竞争因素有关。因此,氨纶行业内部应建立长效的自律机制,共同维护行业秩序,促进国内氨纶行业发展。
维护出口价格,避免国外反倾销贸易摩擦
随着国内氨纶产能增加,我国已成为氨纶全球生产基地。近年来,为消化过剩产能,国内企业逐渐加大氨纶出口。由于氨纶出口价格过低极易引发国外反倾销制裁,从而失去国际市场份额,因此,切实维护出口价格,避免国外反倾销等贸易摩擦,已成为氨纶出口面临的重要问题。
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