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和平:麻业生物质利用将获多重收益
科技日报北京12月10日电 在今天召开的全国麻业峰会上,专家指出,要重振具有悠久历史的我国麻业,除了传统的麻类纤维用途的不断开拓之外,麻的新用途开发将更为迫切———以生物降解麻类纤维生产燃料乙醇,以高温加压形成麻塑材料,以各种新技术生产环保型麻地膜,将会获得能源替代、土地利用、土壤改良、环境保护等多重巨大利益。
中国农业科学院麻类研究所所长熊和平指出,生物质利用为麻业带来全新的发展机遇:麻类的纤维质含量高达70%%以上,完全可以转化为人们方便利用的生物能源。他透露,中国农科院麻类所利用苎麻等纤维质生物降解生产燃料乙醇,已取得重要进展,麻类纤维质总糖转化率为67%%,燃料乙醇转化率在40%%以上,“十一五”可望形成规模化生产工艺技术,为缓解我国能源危机提供了新的途径。以麻类纤维制造生物材料研究也有重大突破,我国自主研制出超薄环保型麻地膜,具有强度高、保温保湿效果好的特点,产品性能指标超过国内外同类产品。麻质塑料又是一种重要生物材料,利用麻纤维生产麻塑增强材料可达到环保增效功能,麻纤维颗粒通过增压后,是注塑成汽车部件和建筑材料的不可多得的新材料,其市场前景不可估量。尤其值得强调的是,麻类对土地的要求不高,适应性广,有利于“逆境农业”的发展。
他以红麻为例说明:红麻在我国各地均可种植,是一种速生性可再生资源,生育期短(120—160天),生物学产量高,为木材所不及,如比生长量较大的杨木高3—5倍,比芦苇、竹子高1—3倍,良种配良法,在适宜条件下栽培干茎产量最高达25—30吨/公顷以上,鲜茎产量可达100吨/公顷。红麻种籽含油一般25%%左右,含油高达30%%。红麻籽粕含粗蛋白35%%,粗纤维6%%,N.F.E37.6%%,是动物的优育饲料。且红麻耐盐碱、干旱、洪涝能力强,管理简单,可不与粮棉、油、菜争地,在种植过程中本身就具有环保作用:因其生长速度快,单位面积上红麻比一般的林木吸收二氧化碳量多2—3倍,具有净化空气作用,红麻活植株还有净化污水、除去有害成分的作用;红麻根入土较深,可以达到增深耕作层和保护耕作层的目的,通过合理轮作还可增加后续作物产量(如大豆可增产20%%左右,水稻可增产15%%左右)。这不仅有利于保护森林资源和生态环境,同时发展红麻产业将带动我国逆境农业的发展。近年来,我国育成了一大批红麻良种和杂交组合,红麻杂交种居国际领先水平。而我国有盐碱化土壤5.2亿亩,还有大量的低洼涝地,只要将来加工能力跟得上,为生物质能源提供2.5亿亩充足的油纤兼收红麻原料,可生产红麻籽4000万吨,可作为油菜等加工生物柴油的补充原料和优良的蛋白质饲料,另可收获富含纤维素的红麻秆1.5—2亿吨,是纤维素转化为燃料乙醇的优良原料或制浆造纸、纺织和建材的重要原料。未来10年通过品种改良可油纤兼收的红麻产量提高20%%—30%%,红麻籽粒含油提高30%%,潜力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