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为郑纺机挣下半壁江山 让企业尝到了甜头
昨日,记者从郑州纺织机械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郑纺机)了解到:2006年该公司销售收入达到20亿元,同比增长10%。总经理汤其伟高兴地说:“这20亿元中,一半以上是由100余项新产品支撑起来的。”当年11月,郑纺机被认定为全国纺机行业唯一一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创新,让企业尝到了甜头。
郑纺机是中国纺机行业的龙头企业、出口基地和大型纺机成套设备的供应商。加入WTO后,面对前有“洋狼”拦截、后有民企追赶的形势,郑纺机人打出了靠科技创新谋发展的“组合拳”,努力在市场经济的海洋中屹立潮头、迎难而上。
他们建立“以客户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的快速反应机制。围绕化纤、非织造布等主导产品,该公司成立了6个产品工程部,让技术人员与销售人员一起感受市场脉搏、研发适销产品、缩短供需通道,以此赢得竞争主动。去年年初,公司了解到深圳一外贸企业需要“水刺(棉)无纺布成套设备”,而此前的水刺无纺布多以化纤为主要原料。棉无纺布的工艺参数如何设定?设备方案如何制定?设备如何改进?一系列问题摆在郑纺机人面前。客户需求就是努力的方向,深谙竞争规则的郑纺机人没有让到手的“鲤鱼”跑掉。靠着雄厚的创新平台和研发队伍,通过半年的技术攻关,终于将设备按时交付客户。深圳企业年底将产品打入美国市场,郑纺机也因此成为目前世界上唯一一家拥有该项专利的企业。
要想长期在市场竞争中稳操胜券,人才无疑是第一位的。郑纺机建立了人才培养和激励机制,在保持对技术、销售和重要管理要素分配倾斜的基础上,设立了科技专项奖励基金,仅2006年就拿出160万元,奖励重大项目的攻关骨干。另一方面,公司还与清华大学、中国纺科院等进行人才培养、技术研发等合作,仅为郑纺机服务的特聘专家目前就已超过20名。
加大科技开发投入,创造开发平台。近年来,该公司不断加大科技开发投入,仅2005年就支出科技经费8145万元。公司不但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河南省纺织机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还有专业实验室15个,高精尖工艺试验线3条。过去开发一个新产品要用一年时间,现在仅用一个月。汤其伟很自豪:“现在,我们已经做到生产一代、研发一代、储备一代。”创新,催生郑纺机一批又一批新产品走向国内国际大市场。
来源:中原网-郑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