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路米兰时尚殿堂:中国服装品牌到底差距几何?
米兰时装周是国际四大著名时装周之一,每年都会聚集国际时尚界的顶尖人物、国际一线品牌、上千专业买手和来自世界各地的专业媒体。2006年9月25日,就在这个国际大牌一线品牌集中展示的日子,“2006米兰时装周·中国日”亮相米兰,展现给国际时尚界一个全新的时尚中国。
走入米兰时尚殿堂
熟悉国际时装周的人士都清楚,时装周期间大牌时装的发布,往往选择主会场外的特别场所。“中国日”六大设计师品牌,特别选择了米兰历史悠久的证券大厦,颇显大国风范和大牌气魄。
“在近年中国的纺织服装行业高速发展,在全球占有一个重要地位的情况下,我们应该是推出自己的自有品牌,所以一直以来想寻找一个在国际大舞台上展示的机会,通过艰难的谈判,与意大利国际时尚协会合作,上海国际时尚联合会打开了通向米兰国际时装周这个国际高峰时尚舞台的大门。”上海国际时尚联合会执行会长陈敏说。
来到米兰的八个品牌分别为:LILY(上海丝绸集团)、SILIQUE(广东省丝绸集团)、SOHO(苏豪集团)、FIRS(杉杉集团)、CATHAYA(凯喜雅公司)、YELIYA(耶莉娅集团)、JUDGER(庄吉集团)、FAMORY(名瑞集团),这八大中国品牌不仅让国际时尚界了解了中国时装的原创与品质、民族文化与国际时尚的结合以及时装类型的多元化,同时也诉说了中国时装界对2007春夏流行趋势的解读与诠释。
除了有两个品牌参加时装周主会场的展演外,六个品牌在米兰市中心单独举办了“中国日”活动,也举行了隆重的开幕式,意大利纺织工业协会、意大利的工商局工委会、销售会等与时尚有关的行业协会都参加了“中国日”,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的领导也发表了重要讲话。
“作为世界顶级的时装周,参与米兰时装周品牌发布的企业均要受到严格挑选,原创、影响力及展演经验是受挑选的重要标准。无论是单场发布还是联合展演,中国服装品牌在设计和用料上都具备了国际品牌的元素,让人耳目一新。”意大利时尚协会会长波塞利这样评价中国品牌的表现。
联合会:企业不能单打独斗
“这次活动非常大,代表了一个国家的行业焦点,组织者利用组织商业上的优势,在整体的规划和协调,以及布置,策划上下足了功夫,由中国政府来出面,由企业为主体将品牌推向世界的形式达到了意想不到得效果,企业对于这种方式也非常欢迎。”陈敏说。此次参加米兰时装周的企业,都是服装生产、出口大省的自主品牌,也都是出口大户,这样组合,当然不能完全代表中国服装产业,但至少也展现了中国本土品牌在设计、生产工艺上的长足进步。”
中国目前在国际市场上才刚刚崭露头角,在这样大型的国际时装会上的活动,我们要持续地做下去,不断积累经验。另外,在目前我们的企业还没有形成影响力的情况下,不能单打独斗,由国家来组织,行业来协调,企业联合参与,就会事半功倍。
走出国门虽然对品牌是一个提升,并不是所有的企业都适合走这条路,可以说来到米兰时装周的企业分为两类,一种企业是做生产加工,贴牌为主,另外为不生产产品的代理营销性企业。中国有大量的外贸型企业,他们一直做OEM贴牌,多年为国际品牌做加工,他们也应该去了解国际市场的需求,了解到国际品牌的运作模式。
时装周归来,在体会着成功快乐的同时,联合会和企业也在思考着未来之路。“在产品设计方面,中国在生产技术上已经很有优势,弱项就是自己的开发能力,这也需要时间的积累,但是最主要的是把握时尚潮流。这方面的提升,第一要进行人才的储备,虽说这几年大专院校可以有专业的培训,但是毕竟开办的时间很短,没有很好地积累人才,高端的人才并不多,真正的能够从法国巴黎这种高等的服装学院毕业的人才更是寥寥无几。所以我们国内第一要储备人才,把国内的人才派到国外大学进修,考察,提高服装人才素质。第二,在产品开发方面,与国外专业化的公司合作,充分利用国外的资源,掌握信息要快速,全面,真正的做到跟国际同步。同时要多亮相,多参加展会,让国际认可。” 陈敏说。
上海国际时尚联合会将继续把中国品牌国际化作为工作重点,与国际行业深入合作,与国际企业合作,建立一个与国际交流的专业的平台以及便利的渠道。比如与巴黎、米兰、伦敦、纽约、东京五大时尚中心商业化的机构取得联系,把从他们那里获得的信息传递给国内的企业。除了资讯的传递之外,人才的交流,活动的交流也会持续进行。当然,另一项重任就是整合国内的各种资源,迅速提高国内时尚产业的知名度。
企业:希望有更多的机会近观
“国际时尚正式接受了我们。”上海丝绸集团董事长徐伟民称此举是中国时尚品牌走向国际的破冰之旅。庄吉集团有限公司总裁吴邦东则认为,在2006米兰时装周上举办的中国品牌联合发布,以现代化的方式重新开辟了中国服装品牌通往意大利及欧洲市场的道路,为中国服装企业实现品牌文化、时尚艺术、服饰风格的国际化互动和交流提供了契机。
走出国门,在展示自己的同时也在从别人身上汲取营养,在米兰的几天时间里,企业也在寻找着自己的差距。“在设计作品里面,我们跟国际的时尚潮流还有很大距离,我们接触国际时尚的东西还不多,基本上还是中国看中国,视野不够开阔。”
参加米兰时装周归来,浙江凯喜雅国际股份有限公司毛永祥副总经理感觉收获颇丰,首先是开了眼界,看到国外时尚发布的运作方式。毛永祥谈到,意大利的时尚发布是规范的产业化运作,很多环节是团队作战,有专业的整烫师、导演,有专门在后场管理模特的,当然也有专业的灯光师、音响师。表演前有很多准备工作,节目的编排,衣服、配件的摆放都井井有条,凯喜雅从中学到了很多后台表演的程序和细节;二是认识到表演需要有思想、有概念,一台表演要讲故事,要系列化,并且有品牌文化蕴涵其中,不能只是零散的东西;三是米兰时装周对服装工艺、配件的搭配有很多标准,国内一场表演可能只准备几双皮鞋和几件配饰,而米兰时装周上,每套衣服都要求有一双皮鞋和一套配件与之搭配;四是对于流行趋势的把握。此次出行,中国的企业都通过大牌的商店、橱窗、街头的消费者感受了米兰的市场环境,这对于国内品牌在面料、颜色、工艺、造型、配件等方面都很有启发。
谈及中国本土品牌需提升的方面,毛永祥说,国内品牌首先给自己一个明确的定位,有自己的个性和文化,有明显的特点,当然,这个个性里要包涵流行趋势;此外,服装的加工工艺还需要更精致,在皮鞋、配件等表演要素上需要进一步提升;三是对于流行元素的把握,这是中国服装与世界接轨的重要一环。
企业对今后活动的组织有着更高的期待。此次参加米兰时装周中国日的展演,毛永祥没有看到世界顶级大牌的时装发布,这对于他是个不小的遗憾。“如果能近距离地看到这些国际品牌在时装周上的表现,相信会对我们更有启发。”采访中,企业都希望今后组织方能完善这方面的工作,并且进一步加强对企业的指导。同时,企业也感觉,在下次“出门”之前,自己的设计师应先去“探探路”,在时装周举办前先去感受市场氛围,使得本土品牌的设计更加成熟。
寻找战略合作伙伴,以尽快进入国际品牌之列,是参加联合发布企业的共同诉求。耶莉娅集团常务副总裁袁文坤说,她此行的最大愿望就是寻找一个意大利知名女装品牌作为公司的合作伙伴。
正如袁文坤希望的那样,中意两国时尚产业合作有着很强的互补性和巨大的空间。高虎城强调,中意两国在服装产业链上处于不同位置,中国服装业拥有较完整的产业链和较低的劳动力成本;意大利服装业的优势在于设计、研发和销售,扩大合作、互利共赢是两国服装行业交流和发展的方向和主流。
来源:中国制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