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网首页 | 搜索 | 产品 | 企业 | 供应 | 求购 | 人才 | 论坛
会员登录  免费注册  新闻订阅  我要投稿
纺织资讯
您的位置:首页 > 信息中心首页 > 正文
【收藏到商务室】

商务部新闻办公室:我国积极稳妥应对贸易摩擦


http://www.texnet.com.cn  2007-01-15 08:33:52  来源: 收藏
  2006年,针对我国的贸易摩擦依然有增无减,形势严峻。商务部积极稳妥地开展贸易摩擦应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去年共有25个国家和地区对我国发起“两反两保”调查86起,同比增长37%,涉案金额20.5亿美元,与2005年基本持平。其中,反倾销63起,涉案金额14.2亿美元;反补贴2起,涉案金额1.2亿美元;保障措施16起,涉案金额4.4亿美元;特保调查5起,涉案金额0.6亿美元。

  美国2006年对我国发起反倾销调查虽然数量不多,但对我国开启了首例反补贴调查,且在反倾销规则上更加严格。欧盟近年来对我国反倾销调查居高不下,2006年达到12起,高于往年。其实施的《关于废弃电子电气设备指令》和《关于在电子电气设备中限制使用某些有害物质的指令》严重影响我国机电产品对欧出口。去年,印度、土耳其等发展中国家对我国发起贸易救济调查的案件数占我遭遇两反两保案件总数的71%。日本肯定列表制度的实施大幅提高我输日农产品门槛,影响到70多亿美元的农产品出口,阻碍了主产区农民增收和地方经济发展。

  面对日益增多的贸易摩擦,商务部指导各地商务主管部门、行业中介组织和企业积极开展应对工作,努力为我国企业创造和谐的贸易环境。

  积极应对反倾销反补贴大要案。欧盟皮鞋反倾销案涉案金额7.3亿美元,影响就业7万人,163家中国企业积极应诉。商务部指导行业协会组织培训了上千家企业,多次召开企业座谈会,多层次、多渠道与欧盟及其成员国进行交涉和抗辩。经积极应对,原涉案产品约30%被排除,税率由初裁时的19.4%下调至16.5%,实施期限由通常的5年减为2年,减轻了对我国出口企业的不利影响。此外,在我国遭受的反倾销案件中,2006年裁决的共48起,其中16起以不采取措施结案,5起获得市场经济待遇和低税率,合计21起,占44%。

  扎实推进承认我国市场经济地位工作。2006年有14个国家承认我国市场经济地位。其中,埃及是我国在非洲的重要贸易伙伴,其承认我国完全市场经济地位将为深化中埃两国的经贸合作创造公平和谐的环境,推动两国企业在更广泛领域开展互利共赢的合作。自2004年新西兰率先承认我国市场经济地位以来,截止目前,共有66个国家承认我国市场经济地位。中国企业应诉反倾销的国际环境正在得到逐步改善,中国改革开放的形象在国际上得到进一步提升。

  有效遏制特保对我国出口的影响。2002年以来,我国共遭遇23起特保调查,19起已经结案,其中2006年成功应对了7起,包括美钢管特保案、哥伦比亚纺织品特保案、加拿大烧烤架特保案、台湾地区毛巾特保案等,目前仅有土耳其1起特保采取了限制措施,尚有4起正在应对之中。此外,巴西、南非欲对我国发起特保调查。通过艰苦的磋商谈判以及业界的充分沟通,我国与巴西、南非分别达成有关协议,妥善解决了特保纠纷。

  多方应对国外贸易壁垒。2006年6月,美国劳联-产联再次向美USTR提出针对我国劳工状况和劳工标准问题的301调查申请。商务部等部门及时协调立场,据理力争,坚决交涉,美国USTR决定驳回此次301调查申请,并肯定了中方在劳工方面的发展和进步。欧盟打火机CR标准案以欧方接受中方大部分观点,基本满足我国出口企业诉求而告一段落。我国对日出口紫菜配额在2005年1.2亿张的基础上,2006年配额量增加为2.3亿张。经过磋商,2007年我对日出口紫菜配额量为2.9亿张,在日本出台肯定列表制度后,仍开拓了市场。在应对国外贸易壁垒方面,商务部不断加强对外交涉力度,对国内企业加强指导和培训,取得积极进展。

  贸易摩擦“四体联动”应对机制日臻完善。继2005年底出台《商会组织应诉反倾销指导意见》后,商务部于2006年7月颁布了新修订的《出口产品反倾销案件应诉规定》,进一步明确了中央、地方、企业、中介组织在“四体联动”机制中的定位,分清职责,调动了各方的积极性,并在贸易摩擦应对实践中发挥积极作用。

  进一步拓宽进口反倾销调查领域。2006年我国对5种进口产品发起反倾销调查10起,采取13个临时反倾销措施,22个最终反倾销措施,审结9起反倾销复审案件。进口反倾销调查涉及的领域明显拓宽,贸易救济手段覆盖的产业面有所扩大。马铃薯淀粉案为我农产品反倾销第一案,直接关系到内蒙古青海甘肃等地区185万农户的利益。新诺明案为医药产品第一案,电解电容器纸案涉及高科技产品。邻苯二酚案一年内做出终裁,是我进口反倾销案件中裁决速度最快的。

  2007年,商务部将更加积极稳妥地做好贸易摩擦应对工作,切实维护我国广大企业的利益。
转载本网专稿请注明出处“中国纺织网”
编辑:纺织网
贸易行情论坛】 【打印】 【关闭】 【我要收藏
文章关键词: 纺织与WTO  政策法规 
「相关报道」
更多精彩行业动态
进入行业动态>>


华兴纱管
免责声明:浙江网盛生意宝股份有限公司对中国纺织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浙江网
盛生意宝股份有限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站内支持:关于我们 - 服务项目 - 法律声明 - 意见反馈 - 企业邮箱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纺织数据库 - 快速产品通道 - 外贸助手
兄弟站点:生意宝 - 国贸通 - 中国化工网 - 全球化工网 - 医药网 - 中国服装网 - 机械专家网 - 中国农业网 - 中国蔬菜网 - 浙江都市网 - 中国红娘网 - 南阳商务网
糖酒招商网 - 中国卫浴网 - 中国粮油网 - Global Buyers & Suppliers - ChinaChemNet

中国纺织网 版权所有 1997-2014 浙ICP证:浙B2-20080131
服务热线:0571-88228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