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源头解决麻制约提高麻面料品质“致命”问题
近年来,由于麻纤维特有的吸湿、透气、抗菌、防紫外线等特性,麻面料服饰受到消费者的热捧。但是,任何事物都不可能十全十美,麻纤维也由于弹性差,纤维刚硬,在穿着中易产生褶皱、刺痒等问题,同时,由于其纤维支数低、不便于纺制高支薄型的面料。另外,麻纤维分子结构紧密,使产品的染色性差,导致色泽暗淡等,这些问题成为制约提高麻面料品质的“瓶颈”。
最近,随着精细化麻类纤维加工技术通过浙江省科技厅组织的专家鉴定,上述麻面料的一些“致命”问题将得到有效解决。那么,精细化麻类纤维加工技术究竟是怎样的一种技术,本期的梁枫会客室,我们请这项技术的发明人、浙江梅荣布业发展有限公司的总经理徐梅荣,来谈谈这项技术的研发情况。
主持人:我听说,您搞这项技术研发是在没有一分钱银行贷款的情况下,投入8000万元,用了近两年的时间才研制成功,您这样做,是出于怎样一种考虑?
徐梅荣:从大的方面讲,是想为提高国产麻面料的整体水平做点实实在在的事;小的方面讲,企业要做大做强,使经济效益再上新台阶,就必须要有高人一筹、领先一步的产品。
我在麻纺领域拼搏了20多年,对麻纤维有着深厚的感情。由于我们技术的原因,麻制品出口一直是以初级、低档为主,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很弱。国外采购商对我们的初级产品再加工后,能使价格上涨数倍,利润相当丰厚。同时,由于麻类产品现有的缺陷,也严重影响了其在国内这一巨大消费市场上的占有份额,这也导致了麻类产品长期处于以出口外销为主的“一条腿”走路的困境,极易受国际贸易环境的影响,不利于我国麻纺织加工和种植业的稳定发展。在这种背景下,我们决定研发生产精细化麻类纤维加工技术。
主持人:采用这种技术能达到什么样的效果?
徐梅荣:在不破坏麻类纤维各种优良性能的基础上,这个技术能够提高麻纤维细度,使其更加柔软,可以纺高支麻纱并能提高麻织物的柔软度,有效解决刺痒的问题。这样就可以满足用麻纱线做针织面料,制成内衣贴身穿着的要求,极大地拓展了麻面料的使用范畴。
测试表明,经过精细化处理后,麻纤维的性能均有了很大的改善,苎麻纤维的细度提高了近10%,强度略有提高;亚麻纤维的细度提高了约40%,强度提高约10%;大麻纤维的细度提高约50%,强度提高约10%。此外,纤维的柔软度和卷曲度也大大改善,这无疑为后道精细化纱的生产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主持人:这项技术的特点是什么?
徐梅荣:我们采用两煮两漂高温分裂的方法。整个精细化处理和纱线加工的流程是:原麻-水洗-一煮-酸洗-二煮-水洗-二漂-高温分裂-水洗-给油-脱水-烘干。精干麻-软麻-开松-梳麻-牵切-并条-精梳-并条-粗纱-细纱-(烧毛-)煮漂-(丝光-)纱线染色-(并捻-)成品包装-入库。充分利用新型、高效的助剂,使纤维在处理中能迅速、高效地分裂,获得软化的效果。
主持人:在这个流程中,关键点是什么?
徐梅荣:首先我们采用分子极小、渗透力极强的渗透剂以及高效的膨胀剂,两者结合使用,可使纤维在高温高压下迅速裂解,有助于化学药剂迅速渗入纤维之间,有助于消除存在于纤维结构内部的木质素、半纤维素等胶质。
在煮炼中,采用两煮两漂工艺,根据漂白时能产生氯化或氧化木质素,而氯化或氧化木质素又易溶于高温的碱液中的特点,能有效去除木质素,而在第二道碱煮中又采用了较NaOH柔和的Na2CO3,使得纤维能在高温和较长的时间下缓慢、彻底地去除胶质。
在两道煮炼之后,又采用了Na2CO3对麻纤维进行溶胀,并且是在高温高压辅助作用下,用柔和、浓度略低的Na2CO3来进行变性。这是充分利用了纤维素在高温高压下的稳定性,使纤维在强力损伤很小的前提下,达到溶胀、结晶度降低的效果,从而减少了纤维的线密度,提高了纤维的柔软度。
主持人:在这个过程中,对能源、环境有哪些影响呢?
徐梅荣:这个技术非常节约能源。因为这个项目使纤维脱胶、染色一道工序完成,与传统麻纺工艺粗纱煮漂、再对坯布进行后整理、染色工艺路线相比,可节约生产设备投资40%,万米成品布用电节约30%,吨纱用水从原工艺的900吨下降为300吨,万米成品布节约用水由原来的2600吨(含纺纱、染色),下降为930吨,节约了63%。
另外,对环境的破坏也大大减少,因为脱胶、染色成为一体后,提高了染化料对纤维的反应质量,减少了染布前对坯布的预处理和染布工序,使麻纺印染工业对环境的破坏大大减少。
主持人:用这种技术,有哪些类型的纱线现在已生产出来了呢?
徐梅荣:具体来说有纯苎麻、纯亚麻50英支纱,苎麻/棉125英支纱,亚麻/棉80英支纱,大麻/棉70英支和麻/羊绒混纺高支纱产品。
主持人:投入批量生产了吗?
徐梅荣:我们今年将大规模生产,产量可达18000吨纱。
来源:中国纺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