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网首页 | 搜索 | 产品 | 企业 | 供应 | 求购 | 人才 | 论坛
会员登录  免费注册  新闻订阅  我要投稿
纺织资讯
您的位置:首页 > 信息中心首页 > 正文
【收藏到商务室】

欧盟REACH法规影响我国染料业生产和出口发展


http://www.texnet.com.cn  2007-01-15 13:59:15  来源: 收藏

  REACH法规的实施对世界化工业是一次挑战,染料工业也不例外。我国染料工业正处在高速发展的关键时期,据统计,我国每年对欧盟染化料出口15万吨左右,约占出口总量的1/3。REACH的实施将在染化料生产和出口方面较大地影响我国染料工业发展。

  REACH的特点

  REACH法规具有几个特点:它将化学品生产和使用的安全风险由原来的政府承担转为企业承担;对化学品生产和使用的安全风险实行统一和更为严格的管理制度;涵盖的产品范围广、数量多,不仅包括所有的化学品,而且涉及下游产品;对化工产品的注册、评估和许可的要求严、内容多、检测量大、费用高,是多数企业难以承受的;新产品的开发成本将大幅上升,严重制约企业创新,企业竞争能力受到严重挑战;美、日等国纷纷效仿,化学品国际贸易环境将被严重恶化,并最终对整个国际贸易及环境产生严重影响。

  实质上,REACH法规的出台是欧盟经济贸易和经济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从表面上看,REACH法规只是欧盟内部强化化学品安全风险管理的一个举措;但从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大背景分析,REACH的出台将直接影响世界各国对欧盟的经济贸易和投资,也会对全球化工及相关产业产生重大影响,甚至对欧盟化工及相关产业的竞争力也会产生短期影响。但从长远看,REACH的出台将为欧盟进一步确立在世界经济中的垄断地位奠定基础,也为欧盟的经济发展和强盛铺平道路。

  REACH法规对我国染料工业的影响

  据统计,REACH实施后,我国至少有700多种化学产品将面临注册、评估和许可的压力,出口成本大大增加,利润空间大幅下降,市场竞争力明显受到削弱,虽然某些聚合物产品可以免除注册责任,但其中使用的各种添加剂或加工助剂将不能幸免。根据REACH法规,对进口产品的注册责任虽然是进口商,但很显然,这种责任自然地被转嫁到出口企业头上。根据REACH法规所要承担的注册、评估和许可费用相当惊人,许多企业根本无法承担。如果美国和日本采取类似行动,中国作为染料和有机颜料的出口大国,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将受到很大冲击。

  这些影响还将波及下游产业。根据REACH法规对下游产品的要求,使用染化料和助剂的纺织品生产企业也必须承担使用安全风险评估的责任,我国纺织品以低价取胜的竞争优势将不复存在。我国出口的相当一部分中高档纺织品被指定采用进口染化料,其中多数来自欧盟。

  从表面上看,REACH法规的实施会在短期内对欧盟化学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产生一定影响,从某种程度上也会帮助中国的染化料和颜料产品扩大自己的市场占有率。但如果中国的染化料和颜料行业不能及时跟上世界的发展潮流,不能在观念、技术、产品质量和安全风险管理等方面及时调整和提高,这种机遇将是暂时的。事实上,从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看,这种担忧并非空穴来风,我们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仍是较大的,短期之内难以有根本的改变。

  REACH法规不是一个孤立的法规,它与目前欧盟已经推出并将不断增加的许多限制指令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化学品生产和使用的安全风险监管体系。中国作为纺织品服装和染化料产品的生产和出口大国,其相关产业的国际依存度相当高,REACH法规的实施将对中国的染化料助剂、纺织品服装和其他相关产业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

  REACH法规对欧美等发达国家的化学品生产将是一个很大的打击,由于生产成本的大幅度上升,利润空间进一步压缩,必将带来新一轮的产业转移热潮,这对中国化工业扩大引进外资、加快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调整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机遇,但同时对许多中小企业而言,关停并转、重新洗牌在所难免,数十万人的就业将遭遇严重的危机。

  REACH法规的实施将大幅度增加企业新产品开发的成本,这将严重制约发展中国家相关企业,特别是中小型化工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REACH法规的实施将打破现有的国际化学品贸易平衡,国际化学品贸易市场的利益关系将不得不进行重新的调整,REACH法规的出台使欧盟对其作为支柱产业的化工业进行自我战略性调整的一个重大举措,虽然会对其化工业产生短期的重大影响,但却可以极大地增加其长远的竞争力,进一步强化其垄断地位。

  根据REACH法规,目前市场上的化学品绝大多数属于现有化学物质,许多现有的风险评估数据可以被分享,但必须支付知识产权保护费用,对大部分生产商或进口商而言,这项费用也是一个惊人的数字。REACH法规的高昂执行成本压力不可避免地会向生产商、供应商、下游行业和相关产品传递,并最终由企业和消费者来承担这种压力,即由全社会来为以绿色为特征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买单。

 

  来源:中国纺织报 

 



 

转载本网专稿请注明出处“中国纺织网”
编辑:纺织网
贸易行情论坛】 【打印】 【关闭】 【我要收藏
文章关键词: 产业经济 
「相关报道」
更多精彩行业动态
进入行业动态>>


免责声明:浙江网盛生意宝股份有限公司对中国纺织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浙江网
盛生意宝股份有限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站内支持:关于我们 - 服务项目 - 法律声明 - 意见反馈 - 企业邮箱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纺织数据库 - 快速产品通道 - 外贸助手
兄弟站点:生意宝 - 国贸通 - 中国化工网 - 全球化工网 - 医药网 - 中国服装网 - 机械专家网 - 中国农业网 - 中国蔬菜网 - 浙江都市网 - 中国红娘网 - 南阳商务网
糖酒招商网 - 中国卫浴网 - 中国粮油网 - Global Buyers & Suppliers - ChinaChemNet

中国纺织网 版权所有 1997-2014 浙ICP证:浙B2-20080131
服务热线:0571-88228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