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壁垒挡道“浙江制造”频遭退运
温州的打火机、义乌的小商品、诸暨的袜子……当打着鲜明“浙江制造”烙印的商品风行全球,在国际市场上制造了一个个物美价廉神话的同时,各国的贸易保护措施也纷至沓来,而环保无疑是近来最受众人瞩目的焦点。以环保为由,欧盟日益频繁地制定着各种贸易技术壁垒政策,对我国出口商品筑起一道道“绿色壁垒”。
在“绿色壁垒”面前,“浙江制造”越来越频繁地遭遇“退运”。杭州海关统计显示,2006年浙江省出口到欧洲后遭退运的电器总价值为787万美元,同比增长30%。出口退运现象的增多,表明欧盟国家采取的贸易壁垒已经发挥效应,并开始对浙江省电器行业出口的良好势头产生影响。
值得关注的是,浙江省出口企业对欧盟竖起的“绿色壁垒”还缺乏足够的认识。如欧盟对进口电器产品所设的RoHS指令中明确规定了电器电子设备中限制使用铅、汞、镉等有害物质。虽然众多企业的商品涉及这些指标,但真正重视和攻关这些指标的企业却屈指可数,相当多的企业目前生产的电器元件中仍含有欧盟禁止的有害金属成分。据了解,到目前为止,浙江省内有资质的检测机构出具的企业商品RoHS检测报告仅千份,这与浙江每年27亿美元货值的电器产品出口规模相比,差距过于悬殊。可以说,大多数出口企业尚未真正体会到这些限制性指令的威力,盲目生产出口,在不久的将来很可能蒙受重大损失。
更要引起关注的是,欧盟构筑的“绿色壁垒”正产生“多米诺”骨牌效应。由于“浙江制造”越来越频繁地遭遇欧盟的“退运”,很容易引起美国等其他国家的注意。一旦造成连锁反应,便会使“浙江制造”因此退出一些海外市场。
为此,杭州海关专业分析人士建议,充分发挥地方政府部门、行业协会的政策宣传和引导作用,及时发布欧盟“绿色壁垒”政策的最新情况,为出口企业提供必要支持;建立出口预警机制,通过分析海关实时监控数据,提出分级预警防范和应对措施,引导企业有序出口;引导企业加大研发力量投入,提高制造能力、设计能力、管理能力和营销能力,提升产品竞争力;建议出口企业注意在贸易活动中研究、搜集各国技术限制法规和技术标准,积极向这些指标靠近以争取出口主动权。
编后语
近年来,WEEE、RoHS、EUP和REACH等环保指令相继或即将实施。绿色风暴一波强过一波地猛烈袭来,涉及范围更加广泛,要求条件更为苛刻,企业出口遭受影响。但是,面对绿色壁垒,企业惟有正面应对才能跨越,盲目生产出口在不久的将来可能蒙受更大的损失。换个角度看,压力之下企业调整会加快,在标准的一次次提高中完善自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