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与上海硫酸厂十年产学研联盟结硕果
2007年元月,在迎接新年的钟声中,在与我校化学系合作丰硕成果的基础上,带着产学研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上海硫酸厂走入了其发展的新一年。
拥有半个多世纪的历史的上海硫酸厂是国家化学工业的重点企业之一。上世纪90年代初,由于缺乏技术突破,上海硫酸厂陷入了发展困境。就在此时,由我校化学系徐华龙教授领衔的“乙二醛生产工艺及装置”通过产学研结合的学术交流渠道,成功地被引入到上海硫酸厂,只化了几十万元的中试费用,就实现了产业化,困难之中的上海硫酸厂就此摆脱困境,重展生机。
回首来时联盟路,十年风雨,几多丰收
1996年上海硫酸厂和我校合作成立上硫复旦有机催化工程研究中心,随后邓景发院士和上海焦化有限公司成立了“催化研究中心”;赵东元教授与华谊集团建立了关于先进材料研究中心。产学研联盟令上海硫酸厂再次焕发青春,形成有基本化工原料、精细化工及化学试剂三大系列产品。在原有的合作基础上,双方将产学研合作更推进一步,于2005年5月成立了“华谊-复旦工业催化与功能材料研究中心”。该中心2006年争取到了“基础化工产品中痕量杂质的脱除研究”和“纳米介孔材料的研究与应用”等5项上海市产学研重大项目,在同等研究机构里实属罕见。而一个相关的产学研合作基地也在筹建之中。
复旦大学是全国著名的综合性大学,学科齐全,仪器先进,拥有一批长期从事有机催化的科技人员,善于开展基础理论研究、实验室小试和中试开发;上海硫酸厂是我国硫酸生产的鼻祖,有深厚的技术功底,拥有一批长期在生产第一线的工程技术人员,善于进行中试和生产技术开发,具有设计、制造、安装和生产调试能力。在双方的合作过程中,学校和企业充分发挥了各自的优势,实现了最佳的合作效果。
开发新科技,点睛老企业,复旦上硫合作成样板
乙二醛项目是双方成功开发的一项工业生产技术。乙二醛是重要的医药、纺织助剂中间体,在医药、造纸、纺织等行业有重要用途。国内原有乙二醛生产技术规模小、品质差、消耗高,40%低色度乙二醛完全依赖进口,价格高昂。复旦大学与上海硫酸厂产学研结合开发的低杂质、低色度乙二醛生产技术于1998年3月顺利投产,产品质量达到国际先进同类产品的水平,原料消耗低,为国内领先水平。上硫厂乙二醛投放市场后乙二醛价格下降约四分之一,大大增强了我国乙二醛以及下游产品的国际竞争力。至1999年1月上硫厂乙二醛销售额近达1804.82万元,利润634.35万元, 税金154.9万元, 替代进口1256.25吨, 节汇约128万美元。目前形成年产1万8千吨规模的工业生产,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复旦与硫酸厂的合作成为产学研合作样板,1999年获上海市优秀产学研一等奖,2000年本项目获得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
产学研合作打造绿色化工先锋
乙二醇气相氧化生产乙二醛清洁生产工艺。乙二醛产品的传统生产方法是利用乙醛硝酸氧化法,由于在氧化过程中采用的氧化剂硝酸的存在使产品工艺不可避免地产生大量废水,制约了乙二醛及下游产品的发展,在反应过程中所产生的氮氧化物更是对大气造成严重污染。上海硫酸厂和复旦大学再次合作联合攻关,成功地开发了乙二醇气相催化氧化生产乙二醛的清洁工艺,大大减少了其他工艺方法的乙二醛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三废。据统计,年减少废水199760吨,废气(NOX)500万吨,年节约水、电、蒸气、原料达1582万元。
“根据学以致用之本意,不欲专以学术相号召,诚在促进化学界与实业界之联系,以振兴吾国之化学工业。”这是化学化工学会先驱们在八十二年前发表的宗旨。这一宗旨在复旦大学化学系与上海硫酸厂产学研合作之路上得到了良好的实现。而一个良好的产学研合作联盟也有利于打通应用基础研究向科研成果产业化的瓶颈。
正如徐华龙教授所说,产学研联盟直面国民经济主战场,在服务社会的意义上可谓真正做到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并能切实为科教兴市战略贡献自己的力量。
来源:中国教育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