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制造频繁“触雷”技术性贸易壁垒
外贸出口繁荣的背后,由发达国家发起的技术性贸易壁垒正暗自向“浙江制造”袭来,一份由浙江外贸大市发布的报告,正试图揭示其中的冰山一角。
宁波市标准化研究院近日正式“抛出”的《2005年宁波市遭遇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情况调查报告》(下称《报告》)称,在接受调查的企业中,由1/4的企业承认遭遇技术性贸易壁垒。
尽管这一数据与此前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全省样本中47.8%企业遭遇壁垒的比率存在差距,但专家认为,价格战、原材料成本上升、技术瓶颈等不利因素已开始向浙江各类外贸企业袭来,其中技术性贸易壁垒尤甚。
《报告》称,据初步推算,2005年技术壁垒共对宁波出口造成约1.7亿美元的损失,其中直接损失约7600万美元,间接损失约9400万美元。由此该院作出初步结论,“宁波作为一个外向度较高的城市,技术性贸易壁垒对宁波经济已产生了一定影响”。
浙江大学国际经济研究所相关专家向《第一财经日报》表示,最近几年,技术性贸易壁垒已经成为影响浙江外贸出口的重要因素之一,浙江在过去几年曾遭遇的七大贸易技术性壁垒分别为:欧盟电子电器两项指令,欧盟EUP指令,美国154号通报,欧盟REACH法规,美国关于床垫和床上用品的95号、96号通报,瑞典51号通报,欧洲议会和理事会关于烟花制品投放市场指令的提案。
《报告》认为,宁波部分企业特别是小企业,对技术性贸易壁垒重视不足的原因,一方面是企业规模较小,转产频繁。另一方面是因为小企业技术力量还很薄弱,没有足够的技术力量来跟踪、分析壁垒的动态信息及对本企业的影响,研发新技术、新工艺更无从谈起。
不过,这一状况今后或将得以改善。浙江省经贸委技术进步与装备处副处长李京宁透露,该委已在去年初组织开展了浙江省企业遭遇贸易技术性壁垒的调查,在全面“摸底”后启动了一项应对国际贸易技术壁垒的攻关计划,共安排了103个项目,经过一年多的努力,“一些关键性技术已被成功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