缙云县缝纫机行业发展现状与发展的对策分析
缝纫机行业是我县的传统产业,是我县工业发展三大支柱产业(锯床工模具、摩配照明、缝纫机)之一,全年工业总产值占全行业比重大约15%左右。全县共有缝纫机企业280家,从业人数5168人。2005年本行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0.77亿元,2006年1—6月份已实现工业总产值累计实绩47115万元,同比上年增长2.8%,预计下半年本行业增幅会略有提高。今年1—6月份县重点企业浙江恒强针车集团有限公司累计产值6571万元,同比上年增长7%,浙江三盛缝纫机有限公司累计产值2126万元,同比上年增长27.7%。
一、我县缝纫机行业的发展现状。
全县的缝纫机企业大部分座落在我县的工业重镇壶镇镇。壶镇的缝制机械工业起步于上世纪的九十年代初,随着国家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上海的国有缝纫大企业如“蝴蝶”、“飞人”等纷纷退出家用机市场,停出了市场空间,给壶镇的缝纫机行业发展带来了契机,涌现出“恒强”、“芳华”、“万维”、“三盛”、“飞凤”等缝制设备机械制造著名企业。产品范围涵盖了平、包、绷,曲折缝、暗缝、特种机等系列工业缝纫机及家用缝纫机,产品远销欧洲、美洲、非洲,中东、东南亚等180多个国家和地区。现拥有规模以上企业18家,其中5000万元以上产值企业4家,1000万元—5000万元产值企业8家,500万元—1000万元产值企业6家
(一)注重自主研发,开拓特种机市场,走特色产品之路
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条件的改善,普通家用机已逐步退出历史舞台,家用机市场趋于饱和,产品销售出现无利甚至亏本状态。然而工业缝纫机、制革、箱包等用品制造的特种缝纫机却出现旺销的势头。我县缝纫机龙头企业如“恒强”、“万维”、“三盛”、“飞凤”等企业抓住有利时机,自主研发工业缝纫机和特种缝纫机,取得良好成效。“三盛”公司开发生产的高头车、罗拉车、削皮机、拉帮机、滚边机、同步车、筒式车、平车等八大系列,以高头车、罗拉车为主导产业,以皮革用特种工业缝纫机为主要生产领域,走特色发展之路,企业通过了IS09001:2000质量体系认证,产品通过CE认证。产品在鞋面缝纫机械中,已占领市场份额35%,成为全球最大的高头车生产企业,在同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台州“飞跃”、“中捷”、“宝石”等缝纫设备制造大企业的特种机订单都委托“三盛”公司进行贴牌生产。恒强公司正在着手申报一个国家级新产品项目。
(二)注重企业文化,培育、提升企业管理水平。
企业要发展,一要靠技术,更要靠管理,特别是上千万,上亿元的企业,企业管理效益更加突出。浙江恒强针车集团公司为理顺企业管理体制,聘请上海盛高管理咨询公司进行“盛高—恒强”人力资源管理项目开发,优化人才结构,进行管理人才资源储备和公司内部机构改革,项目完成计划时间3个半月。浙江三盛缝纫机有限公司着力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别具一格的晨迎活动”,“升国旗奏国歌仪式”,“组织QC小组学习”,“有计划地选送优秀人才学习培训”,处处体现了“把握机遇、追求优质、顽强拼搏、锐意进取、我要创造成、我要成功”的三盛人宣言。
(三)企业注重多元化发展,务求“东方不亮西方亮”。
在做强做大缝纫机主导产业的同时,“芳华”、“恒强”等企业尝试着进入其他领域。“芳华”公司前几年就已经跨入制衣行业和电机行业,成立了“芳华制衣有限公司”,取得了骄人的业绩,2005年度制衣工业总产值达1500万元,2006年1月—6月制衣产值达2100万元。星宇公司目前正在向电子遥控管状电机方向发展。恒强集团注重多元化发展,开发“蒸汽拖把”新产品,务求“东方不亮西方亮”。
(四)市场出现疲软,销售增长缓慢。
今年受市场价格波动冲击,煤、油、电等能能源上涨,波及原材料价格上涨,企业利润空间缩小,效益下降,直接影响了企业的正常生产。大多缝纫机整机企业纷纷压缩生产,部分无利产品甚至停产不做,导致今年缝纫机全行业销售增长缓慢,今年1—6月份工业总产值累计实绩47115万元,同比上年度增长2.8%。而八大行业中,门业、厨具、摩配、机床工模具增幅分别达到了147.3%、132.8%、68.8%、38.3%。
(五)本地缝纫机行业的产业链日趋完整。
本县280家缝纫机企业中,缝纫机零配件企业已达60多家,除一些高精尖技术配件产品外,家用机及部分工业机整机生产企业的外购配件逐渐被县内配件生产企业取代。
二、我县缝纫机行业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就行业特性来看,我县的缝制设备行业存在不少问题,无论是产品的品种、质量,档次,还是行业的技术、工艺、管理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甚至与台州相比,都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主要有以下几个问题。
(一)技术、装备不够先进。目前,我县缝纫设备行业80%以上的设备还是传统的加工设备,自控技术,传感技术,激光技术等高新技术嫁接面小,嫁接成功率低,产品仍以模仿创新为主,研发力量薄弱,研发领域狭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少,难以掌握核心技术。如“旋梭”、“齿轮”等核心技术一直掌握在日本、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企业手中,国产的总是比不上进口,影响了整机质量。新材料如工程塑料,轻金属合金等在缝纫机上的应用还存在一定的障碍。
(二)产品品种不够丰富。目前世界上常年生产的缝纫设备产品达4000多种,国内生产的有400余种,台州市生产300余种,而我县生产的不足百余种,工业缝纫机发展缓慢。
(三)高级人才严重短缺。企业高级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以及复合型外贸人才严重短缺,影响了新产品的开发,新工艺、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和国际先进技术的消化吸收,不少企业管理粗放,经营观念陈旧,阻碍了企业的发展。
(四)“重整轻零”现象突出。零部件制造滞后于整机发展。本县的大部分零部件生产企业规模偏少,产品品种单一,档次低,难以与整机企业上规模、上档次的发展匹配,无法满足生产中高档整机产品需求,目前,我县的整机生产企业的大部分零配件都是向宁波、江苏、西安等地采购,增加了采购成本。
(五)产品的种类雷同严重,中低档产品价格竞争激烈。目前行业有相当一部分中小企业由于缺乏研发能力,或者不抱长远发展打算,准备趁市场热销捞一把的企业大多采用这种跟随战略,什么好销、好做、就生产什么。导致这类产品严重雷同,质量参差不齐,市场供给严重大于需求,购买商趁机压价,各企业为保证市份额,纷纷以低价为杀手锏,大打价格战。对于想发展而又没有规模优势的中型企业来说,陷入价格战的泥潭苦不堪言。
三、促进缝纫机行业发展的对策。
针对我县缝纫机行业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如下对策,促进缝纫机行业健康发展。
(一)狠抓技改投入,引进新技术、新设备。
鼓励企业引进新技术、新设备。全面提升缝纫机企业生产加工设备技术水平。把自控技术、传感技术、激光技术等高新技术嫁接到缝制行业中来,提高产品档次,提升产品质量。
(二)优化人才引进环境,建立人才引进平台。
针对我县企业人才少,引进人才难的实际状况,要切实优化人才引进环境,建立人才引进平台,通过“待遇留人、环境留人、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建立入股、兼职、聘用等各种柔性用人机制。人才引进不能搞单干,要引就3—5人一起引,建立科技创新人才平台,让引进的人才有英雄用武之地,克服单干引进人才造成人才浪费现象。
(三)注重自主研发发展,掌握产品核心技术,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
产品在市场中的价格竞争,归根到底是技术、质量的竞争。国外产品之所以有较高的价格优势,就是因为人家掌握高科技的核心技术。鼓励优势上规模的企业从“上工集团”、“西安标准”等地引进人才。目前,“芳华”、“恒强”等企业以合作、合资等形式在上海成立研发中心,合作研发“机电一体化”缝制机械设备新产品。
(四)改变“重整轻零”思想,注重零部件生产体系发展。
首先,要提高缝制设备产品的本地化配套率,注重零部件生产体系的发展,改变目前本县零部件生产企业小规模的生产方式,加大对零部件生产企业的整合,重点扶持发展一批骨干企业,推动零部件生产企业的技术改造和技术进步,促进零部件企业上水平。各整机企业要着眼于长远,注重培育和发展当地零部件配套企业,不断提高缝制设备产品的本地化配套率。逐步形成以大的主机厂为配套中心,整零企业互相支持,协调配套,专业分工科学,配套能力完整的缝制设备生产体系。
其次,要采取差异化发展战略,重点加大特种机零部件的生产,与国内零部件发展相对成熟的江苏、宁波等地差异化发展,减少竞争,迅速占领特种机零部件市场,促进我县特种机缝制设备制造企业的协调发展。
来源:中国缝纫机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