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 五纺织项目获国家科技奖
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2月27日上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胡锦涛、温家宝、曾庆红、李长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出席大会并为获奖代表颁奖。纺织行业五个项目荣获2006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其中,“年产45000吨粘胶短纤维工程系统集成化研究”项目,成为近20年来纺织行业获得的唯一的国家科技一等奖。
国务委员陈至立在会上宣读了《国务院关于2006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的决定》。纺织行业的五个项目获奖中,“年产45000吨粘胶短纤维工程系统集成化研究”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年产20万吨聚酯四釜流程工艺和装备研发暨国产化聚酯装置系列化”、“PA6/PE共混海岛法超细纤维及人造麂皮的系列化产品开发和产业化”、“热塑性高聚物基纳米复合功能纤维成形技术及制品开发”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高分子制版感光材料”荣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在这五个项目中,“年产45000吨粘胶短纤维工程系统集成化研究”、“年产20万吨聚酯四釜流程工艺和装备研发暨国产化聚酯装置系列化”、“PA6/PE共混海岛法超细纤维及人造麂皮的系列化产品开发和产业化”、“高分子制版感光材料”等四个项目也是2006年度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科学技术奖获奖项目。
据介绍,从获奖项目看,纺织行业在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消化吸收再创新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步,纺织行业的技术进步对行业跨越式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由山东海龙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纺织机械(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纺织工业设计院完成的“年产45000吨粘胶短纤维工程系统集成化研究”项目,进行了单线生产能力45000吨/年的粘胶短纤维成套生产装备、工艺技术及工程集成化研究,实现了我国粘胶纤维技术装备自主创新的突破,主要研发了大型黄化机及配套干法黄化工艺、双循环节水技术等11项新技术及12项新型装备,研制成功的生产线生产能力大、效率高、技术先进,产品质量既好又稳定,大大降低了原材料及能源的消耗,同时显著降低了三废的排放。该项目进行了全套生产线自动控制系统的设计开发,自主完成了全套生产线DCS控制系统工艺软件包的设计,成功实现了全线自动控制。同时首次实现了大容量国产化工艺装备的柔性化生产,适应多种原料,可生产系列差别化、功能化产品。该项目的技术与装备已在行业得到了大面积的推广应用,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由中国纺织工业设计院、南京化学工业有限公司化工机械厂、浙江恒逸聚合物有限公司、天津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完成的“年产20万吨聚酯四釜流程工艺和装备研发暨国产化聚酯装置系列化”项目,开发设计了国内第一套四釜流程国产化聚酯装置,实现了国产化聚酯装置的大型化、系列化及柔性化,装置具有直接纺、低投入、低成本的优势。国产化聚酯装置的综合技术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中装置综合能耗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由北京服装学院、山东同大海岛新材料有限公司、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巴陵石油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化纤厂完成的“PA6/PE共混海岛法超细纤维及人造麂皮的系列化产品开发和产业化”项目,研究了超细纤维及人造麂皮的制造技术及系列化生产设备,该项目技术难度大,成果转化程度高。该项技术及其产品的各项指标均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建立了纺丝、非织造布、染整加工等一条龙的国产化超细纤维人造麂皮工业化生产线,实现了系列化产品的产业化,开发的人造麂皮具有高舒适透气性,产业化以来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由东华大学完成的“热塑性高聚物基纳米复合功能纤维成形技术及制品开发”项目,将前沿纳米技术与新型纤维加工技术有机结合,攻克了成纤用纳米功能材料制备、纤维加工等一系列科学与技术难题,实现了通用纤维功能性、舒适性与可加工性的有效统一,首次实现了高聚物基纳米复合功能纤维的产业化,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对推动纳米材料、纤维及纺织产业的技术进步,提升我国纺织产业核心竞争力,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具有积极意义。
由潘跃进、杨成龙、吴建华、朱志刚、杨承完成的“高分子制版感光材料”项目,发明了改性聚氨酯乳液、改性聚醋酸乙烯乳液以及双光敏体系等构成的多元乳液。该发明产品具有显影快、分辨率高、耐化学性好等优点,克服了分辨率和膜牢度之间的矛盾,解决了活性染料深色印花、雕印工艺等方面的脱胶和渗色问题,主要技术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获国家授权发明专利三项。该产品在性价比等方面具有很强的国际竞争力,打破了国外同类产品对国内市场的垄断局面,有效推动了我国印花行业整体水平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