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斯纺机:用硬度说话 小小缝纫针穿透硬币
纺织大国,布衣华裳,不离缝纫;而缝纫关键所在,小小缝纫机针。中国机针的质量究竟怎么样?一位新加坡客户拿一枚5角硬币试了试,缝纫机一转,5角硬币被一根名叫“麦斯”的中国缝纫机机针轻易穿过。“硬度、转速与德国、日本机针没什么两样。”看到这一结果,这位新加坡客商感慨道,他说,看来中国人生产地摊机针的年代已经过去了。
2月16日,从江苏省政府有关部门获悉,该省海门市把缝纫机针作为特色支柱产业积极培养,不仅“一根针撑起一个产业”,包括“麦斯”在内的品牌机针年总产量达1.5亿包,占到了国内总产量的50%以上(其中70%以上出口印度和东南亚国家),而且机针质量、硬度等有了很大提升,受到了海内外众多用户的肯定。
缝纫机针好不好,只能用硬度说话。多年来,在国际机针市场上“德国莱茵”等来自德、日等国的产品长期占据高端市场。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如何让中国机针坚挺刚硬起来,就显得格外重要。对此,江苏麦斯针业有限公司(简称“麦斯”)的高招是“借势外力”:先是投资4000万元,从德国引进两台国际领先水平的高档机针生产线;再从韩国引进先进的机针冲压技术,以此为基础,自行研发成功自己的缝纫机针专用设备,从而使他们的缝纫机针生产工艺和产品质量得到较大提升。
“1992年,海门临江镇仅有5家机针厂,月产量为400万包,平均0.8元一包;到2002年,临江镇机针厂家发展到20多家,月产量超过2000万包,但由于生产工艺低、产品质量较差,平均每包机针售价约0.42元,每枚才三四分钱。”江苏海门亨利制针有限公司总经理、海门机针协会会长高家平说,经过多年摸爬滚打,目前海门机针已叫响国内外市场,并在临江、三厂、三阳、悦来等乡镇形成多个机针“产业板块”。脱胎换骨以后的海门机针,目前价格也由原先的每包0.4—0.5元提升到3元左右。不仅给企业带来了丰厚的利润和效益,也在印度和东南亚市场树起了良好的品牌形象。“海门发展缝纫机针产业,得天独厚。”江苏省机针行业有关专家说,江苏海门是目前国内机针产业最集中的地区之一,产品远销印度和东南亚国家市场,其中仅在印度的中低档机针市场上,海门产品就占到30%—40%的份额。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售价不足“德国莱茵”等高档机针2%的海门机针,5年前还曾引发印度对中国缝纫机针的反倾销调查。
“2002年,印度孟买和新德里两家与德国莱茵机针厂合资的制针厂,联名向印度官方机构提出反倾销申请。”这位专家介绍说,印度方面根据“特定产品过渡性保障条款”,试图对海门机针征收高达600%的特保税。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曾两度协调和组织有关企业赴印,就“印度对中国工业缝纫机针调查案”和印度方面进行协商,据理力争。2002年春节前夕和2003年2月,该商会先后组织江浙地区3家涉案企业(江苏南通海门2家、浙江宁波1家)集体应诉,并在印度当地召开听证会,申明中国海门机针档次、质量没有问题,在印度中低档机针市场份额较高,是市场选择的结果,印度有关企业提出反倾销调查缺乏证据。如果印度方面因加征600%的特保税(即每枚针加征1.5卢比,征税期3年),导致中国机针退出印度市场,势必在印度机针专业市场造成很大缺口,从而损害更多印度本国企业的利益。所幸的是,这些陈述最终得到印度有关法院的采用,“调查案”以中方应诉成功画上句号。
“调查案”虽然以中方胜诉告终,但这次跨国调查案引起的冲击波,也让海门企业家们认识到自己的机针产品长期徘徊在中低档市场终究不是长久之计。看到这一点,“麦斯”给自己重新确定的目标是,“卓越的品质,不断的追求”;他们提出,通过“心贴心的诚信,手握手的合作”谋求发展,随即不惜投入重金,引进整套国际一流制针流水线和生产工艺,利用进口原料生产高中档“麦斯”系列缝纫机针,一时成为国内缝制行业替代进口机针首选产品之一。
就这样,以“麦斯”为代表的海门机针企业,立足现实、痛下决心,调整产品结构、提升产品档次,抓住了中国机针在海外市场开拓进取的重要机会。而轻松穿透新加坡客商用以测试的5角硬币的机针更是锦上添花,引来一片赞誉。
来源:中国现代企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