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德良的人生哲学 记浙江网盛科技公司董事长
——记浙江网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中新浙江网3月7日电 在采访孙德良之前,我在网上查阅他的资料,满目都是他的创业过程,看到一个年轻人一路走来,有努力,有困顿,但似乎还不算坎坷。直到我直接与他对话之后,才体会到一个道理:一个人能成功,必定有他可取之处。或者是态度,或者是毅力,或者是思维,或者是自信,或者是——机遇,而我在孙德良那里感受到的是他的人生哲学。
“机遇是给有准备的人的”
作为一个学计算机的,孙德良毕业当初却是以英文翻译的身份进入杭州一家网络公司的,在网络公司里从事着把英文翻成中文的工作。孙德良的英文很好,他告诉我大学里他是怎么背英文词典的,我想孙德良那时就已经明了备胎的作用,他着手为自己的未来做着准备。上个世纪90年代后期,计算机行业升温,在人挤人的竞争形势里,孙德良用它的备胎顺利地进入了计算机行业,他抓住了第一个机遇。那段时间让他学到很多关于网络的东西,他不断充实着,也准备着。96年8月,美国亚特兰大奥运会,媒体需要大量的会场信息来填充栏目,那时候的资讯远未如今便捷和发达,所以媒体会向网络公司购买奥运会信息。于是孙德良便奉命每晚下载国际互联网上的奥运会信息,把它们翻译成中文,当下他就触动了:互联网真不是道听途说的神奇,远在大洋彼岸的事情顷刻间便能为全世界知晓,这在书信来往的年代确实不可想象;不可想象的还有通过网络能赚钱,着实让孙德良震惊了一把。这件事情之后,刚好有位同事出国了,缺一个计算机专业的岗位,老板看他在表现不俗,又是专业出身,就提携他补了这个空档,孙德良终于学以致用。好景不长,公司倒闭了,人云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孙德良心中隐隐萌动的一个想法在凸现,98年底,网络的土壤正肥沃,孙德良瞅准了机会,开始自己做。知道孙德良经历的人都听说过是一场大雨,一叠名片成就了现在的网盛科技,貌似偶然和幸运,如果不是孙德良而是另外一个人,说不定也就是遇到一场突然的雨,找个地方躲躲,看见一叠名片闲着翻翻,但这些却被一个有所准备的人碰上了,于是便有了最初的化工网,于是便有了现今的网盛科技。又如果当日没下那场雨,那也不定有服装网的雏形发展至今日的网盛,因为孙德良有心而来,便必定有此趋势,载体不同,但殊途同归。
2001年,孙德良面临一场危机。那是一场关于知识产权的较量,全球500强的澳洲Orica公司状告孙德良侵犯他们的产权,夺了域名(www.chemnet.com)。事实上理在我方,域名是对方疏忽而丢失的,但其仗着自己的实力,欺负孙德良,打着跨国官司会令中方知难而退的算盘。始料未及,孙德良卯足了劲,凭着自己深厚的英语功底,在没有一个律师愿意接状,时间又迫在眉睫之下,自己研究案例,撰写诉状。“当时真是四面楚歌,”孙德良记忆犹新,“那个国庆度日如年,但我想着,这可能是中国加入WTO后第一个涉及知识产权的跨国官司,一定会引起多方注意,这是我们的一个机会。”危机,既是危险,亦是机遇。能盯着目标走过这座独木桥,便是胜景,心里老想着危险就可能不小心摔跤而万劫不复。在这场危机中,萦绕于孙德良脑间的一直是“机遇”二字,最终他胜了,不但化解了危机,更是打响了国内轰动的一炮,知名度随着媒体的报道不断上升。他全副准备,纵身一跃,于千钧一发中抓住了机遇。
身为总裁的孙德良极少出差,2005年年底,他去商务部开会。在关于GDP结构的问题上,有关领导提到:发达国家制造业和服务业的比例是3:7,中国刚好倒个个儿,制造业占7成,服务业只占3成;未来15年,中国会朝着制造业和服务业呈4:6的方向发展。孙德良心中咯噔一下,眼中发亮,找对方向了,15年后,我还年轻,而这15年是多好的机遇。他更加坚定了信心,准备在这15年的路上去抓机遇了。
“激情澎湃走楼梯”
对于刚刚创业起步的年轻人,最迫切需要的可能便是资金了。孙德良起家用的是老父亲担保借来的2万元高利贷,当中国化工网运营没多久,风险投资来找孙德良洽谈,被他拒绝了,其后很多次都有风险投资找上门,都被婉拒。想不明白的我自然追问内理,孙德良给我打了一个比方:“从一楼到顶楼,假如我们走楼梯,一级一级地上去,不小心摔下来,只是几个阶梯,最多掉一层,我可以爬起来继续往上;假如我们乘坐电梯,很轻松,一旦掉下来,结果是什么?粉身碎骨。”我幡然醒悟,自己一个脚步一个脚步走上去的才会珍惜,才能得到磨砺,就算跌倒、就算突然一无所有,亦能东山再起;而借助别人的力量,自己是省点力,但未真正成长,极有可能在困难中一蹶不振。
孙德良是踏实的,在他身上看不到好高骛远。但他也绝不死板,囿于常规。他改造传统已有的的模式,利用互联网的平台为客户提供人才、技术、会展等信息的服务;他创新传统没有的,以网络的接触面推行家庭医生。化工网、纺织网、医药网,一系列的产品集聚在网盛科技之下,孙德良走楼梯,却一点未见脚步沉重,反而走得激情澎湃。
越和他聊到后面,越觉得贯穿孙德良始终的,便是这“激情澎湃走楼梯”。当我想探知他对人才选择的态度时,他条理清楚地给出了两个面:第一是基本面,看的是人品、心态、基本素质;然后才是专业面。人品、心态,不正是这句孙德良箴言“激情澎湃走楼梯”的具体操作,不踏实的人即便是满腹才华,终究也会滑铁卢;踏实的人,只要给他两年,便会笨鸟先飞甚至展翅天际。不用有才无德之人。
从2000年到目前,孙德良手下的团队,主管以上的成员一个也未曾离开,这在如今膨胀自我发展、跳槽频率加快的时代,的确让人张大了嘴惊讶。留人留心,“心”的内涵已不再是忠诚二字,绝非古代,无需君臣之纲,现代人只关注自我,于是此“心”便发展成拓展之心。但凡在公司里有上升空间,可以看到自我蓝图的,又何需劳神动力令择东家。孙德良给予他的员工一张良好的蓝图,不是美丽光鲜的海市蜃楼,而是实实在在可以达成的目标。“比如三年内,你可以从公司获得什么,自身能成长到什么程度,我不要大而空的。”孙德良不仅自己走楼梯,也要员工们走楼梯,这是一种心态管理,一种理念管理。员工们看到只要踏踏实实跟着公司,就能获得当初所期许的地位上和经济上的发展,自然激情倍增,自然愿意与公司共进退。
同样的,孙德良对于自己未来的规划,也是那样的实际,只说未来三年可以做到的,“专注互联网产业。”有很多人找过他投资其他实业,比如近几年如火如荼的房地产,孙德良却坚持自己的哲学,不坐电梯,走自己的楼梯。“钱是赚不完的,赚自己该赚的钱,千万不要为了眼前的利,东打一枪,西打一枪。”
小胜靠智,大胜靠德。激情澎湃走楼梯,坚持自己的处世之道,这是为我所欣赏的。
“学习存在于生活的每个角落”
繁忙的人总是无缘电视剧,因为花不起时间。孙德良却看电视剧,他看《汉武大帝》,看《雍正王朝》,从帝王将相中学管理之道;看《长征》,看《亮剑》,看《中国革命史》,却是啧味危机攻关。他谨记“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抓住生活中每个可以为我所用的角落。他会留心员工身上一个小小的可取之点,思考一个部门领导如何这么好地凝聚起下属的团结力,一条一条一点一滴地往自己身上添加着可用的信息。
甚至是吃饭喝茶之中。他和几个搞资本市场的朋友闲聚,听他们讲资本市场的事务,几杯茶下肚,资本市场结构的精华、核心也被他吸收进肠胃。虽然没学过资本市场,但在这方面孙德良却能与专业的匹敌,精确地说出其症结所在,谈笑之间已偷师成功。
不同于马云,孙德良低调。作为“2006风云浙商”的提名人物,孙德良更愿意做一个普通人,一个普普通通的杭州市民,走在小区里不为人所认识。直觉他接受媒体的采访,接受商人的明星化,是违背个人的本意在为公司谋形象和印象,他更愿意专心致志做实、做强网盛科技。
采访结束时,我不再从网上的文字里了解孙德良,写下来的东西很容易和真实的生活脱节,最好的东西难以言传。孙德良,他的理想很贴近现实,他的哲学大有用武之地。
来源:城市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