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贸易顺差的大增凸显我国贸易新政的必要性
日前海关总署公布了2月份的对外贸易数据。其中最惹人关注的是贸易顺差数据。2月外贸顺差达到237.6亿美元,不但比市场预期高2倍,也创出了历史上同期最高的水平。从累计数据来看,1-2月份实现顺差396亿美元,比去年同期高276亿美元,已经超过去年1季度的水平。
2月份顺差的大幅度增加,主要和进出口增长速度的差距放大有关。当月出口增长率为51.7%,进口增长率为13.1%,进出口增长率相差38.6个百分点,比上月扩大了33个百分点。
出口增长率高于进口增长率,除了前期趋势的惯性影响之外,还和一些因素的作用有关。
放大出口增长的因素一是美、日、欧等主要发达国家经济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对我国产品的需求仍然比较强劲。1-2月份累计我国对这三大经济体的出口增长率都在20%以上,对欧盟的出口增长率更是超过50%。
二是可能跟一些企业的突击出口有关。为了解决贸易顺差增加过快和以及出口产品结构不合理问题,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缓解国际收支失衡作为2007年宏观调控的重要任务,国家将通过出口退税率、出口关税调整等措施抑制高资源消耗、高污染、低附加值率的产品的出口。为了避免出口政策调整带来的不利冲击,许多企业把出口时间提前。1-2月份钢材、钢坯等出口增长率超过100%,纺织服装等增长率超过30%,除了国际市场需求旺盛之外,很大程度上和预期中的政策调整有关。
三是2006年同期基数较低,2月份当月出口增长率明显低于1月份,这使得与其相比的出口增长率明显提高。
在提高出口增长率的同时,一些因素使得进口增长明显偏低。一是今年春节在2月份,假期因素使得部分生产活动中断,企业推迟对原材料的进口。根据中国物流和采购联合会发布的采购经理人指数,2月份企业生产指数、进口指数与上月相比降幅都在3个百分点以上,这毫无疑问影响了进口的增长。二是国内产品对进口产品的替代。随着过去几年投资项目的陆续竣工,国内的供给能力不断提高,部分产品不再需要通过进口来满足,这也影响了进口的增长。三是比较基期的因素。去年同期进口增长率明显高于其他月份,这使得今年同比增长率使得更低。
从贸易顺差增加的原因来看,2月份贸易顺差的大幅度增加有一定的偶然性,但是从贸易顺差的结构看,由于我国的贸易顺差总额中有80%来自加工贸易,在世界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背景下,我国贸易顺差很难明显减少。
根据我们比较保守的预计,2007年我国贸易顺差将超过2100亿美元,比2006年增加400亿美元。这将是我国贸易顺差突破1000亿美元之后第二年快速增加。可想而知,来自逆差国的压力以及顺差增加导致的外汇储备增加的压力都将比过去加大。
在这种情况下,抑制贸易顺差的过快增长比过去更具有紧迫性。因此我们预计2007年国家将进一步加大贸易平衡型政策的实施力度,来减少贸易失衡的程度。
一是优化出口结构,进一步通过出口退税率、出口关税调整来限制资源、初级原材料、纺织服装等两高一低产品的出口、鼓励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另外在原来的所得税制度下,对出口型企业给予了一定的所得税优惠,这个政策明显已不合时宜,应尽早取消。
二是扩大进口。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提出要“积极扩大进口”,预计2007年在扩大进口方面的政策支持力度会进一步加大,相当一部分产品的进口关税税率会有明显的下调;考虑到国内产品对国际产品的替代,我们认为扩大进口的重点的主要是国内比较短缺的资源、原材料,国内急需但不能生产的高精尖设备;以及高端消费品。
三是加快升值。汇率因素并不是贸易失衡的主要因素,但是一个重要因素,从这个意义上说,加快升值也可以起到改善贸易收支的效果。实际上经过一年半的准备和观察之后,无论是从外汇市场基础设施还是从企业的应对能力来看,加快人民币升值的条件已经具备,升值也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中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