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网首页 | 搜索 | 产品 | 企业 | 供应 | 求购 | 人才 | 论坛
会员登录  免费注册  新闻订阅  我要投稿
纺织资讯
您的位置:首页 > 信息中心首页 > 正文
【收藏到商务室】

缝制机械产业新一轮发展中所面临的应收款问题


http://www.texnet.com.cn  2007-03-27 14:58:37  来源: 收藏
华兴纱管
  当下,在缝制机械行业中与企业利益息息相关的“应收款问题”已逐渐得到包括企业、经销商、行业协会、服装企业等多方面的普遍关注。“应收款问题”不仅关乎以上多方的利益,同时也反映出国内缝制机械产业在新一轮发展阶段所面临的重要问题。

  最近,记者在调查了解过程中发现,产生欠款原因有企业自身的问题,有缝制机械产业结构问题,同时也有市场诚信建设以及更深层次的问题。

  卖了机器收不到钱

  在走访有着上海“缝配一条街”之称的东长治路过程中,某品牌经销商谢先生曾向记者抱怨关于“应收款”的问题。他说:“从开始经营缝纫机至今已有四年的光景,目前被拖欠的货款累计已达20多万元,其中有数万元已成为坏账。辛苦劳动换来的只是几十张“白条子”,自己进退两难,苦不堪言。”据这位经销商透露,行业内部和他有同样遭遇的人不占少数。对于既有的一些欠款,经销商不愿意通过法院来催收,因为其结果多数是赢了官司拿不到钱,还会因此伤了感情,加之为官司投入的人力、时间、金钱,使收款难上加难。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或许正是这种害怕失去客户的心态“惯坏”了他们的买主,使欠款现象愈演愈烈,从而造成了整个缝机行业集体利益的受损。

  根据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专家估计,中国的海外应收账款约为1000亿美元,并且还在以每年150亿美元的速度递增。

  海外应收款现象在缝制机械行业也有相当体现。目前,我国工业缝纫机出口主要是第三世界国家,据相关企业透露,第三世界的经销商在资金信誉上还存有一些问题,也有
拖欠资金、坏帐的现象,拖延外汇结算时间。

  “企业在开拓国外市场选择代理商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信用度欠缺的合作伙伴。然而正是这样的过程,也使我们更加看重一些有信誉的国外代理商,并与之建立良好的合
作关系。总体说来,在拖欠资金等方面付出的代价是难以避免的。一位长期从事缝纫机外贸业务的工作人员在谈到“应收款”问题时如是说。

  “应收款问题”内外因

  应收款问题的发生有外因和内因两个方面:

  首先它是整个社会诚信体系不完善的一个体现,导致其背后出现一条长长的债务链甚至“多角债”:缝纫机生产企业拖欠零部件企业的款;缝纫机经销商拖欠生产企业的款;服装企业拖欠缝纫机经销商的款。这是外部原因。

  其次,就缝制机械产业内部来看,造成目前缝制机械行业应收款拖欠之风愈演愈烈的根本原因是市场的“供大于求”。据专业人士分析,由于缝纫机品种结构矛盾突出,某些品种或处在某规格范围内的一些品种,其数量已远远超过市场需求量,这就导致激烈竞争之下所出现的不理智竞争。

  “在现在的业务市场竞争中,我不欠款自然有其他竞争对手这样做。本着多开拓一个客户的目的,只有咽下这颗黄连了。”谢先生在谈到不理智竞争情况时这样描述了自己的感受。

  要解决行业“应收款”问题,调整行业产品结构是关键。因为只有生产出优质、特色、适销的产品,才能在供求中占据主动,才能对有意拖欠款的买方说"NO”。

  “缝制机械行业在产品结构优势方面的体现是不乏其例的。比如绣花机市场,现在的市场供求情况依然非常乐观。去年的‘SCISMA’现场出现很多的绣花机企业展览的样品也被订购一空的情况,拖欠款基本不可能出现。这固然是绣花机市场的一个机遇,却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合理产品结构的重要意义。”在谈到绣花机市场情况时,谢先生洋溢着对绣花机市场的艳羡和对自身尴尬处境的无奈。

  构筑信用体系 防范意识不可少

  对于目前深受“应收款问题”之痛的广大企业主和销售商来说,如何尽可能少受拖欠款之苦呢?记者以为,先要有意识地防止形成长期拖欠款。在几千或万元左右款额较小的情况下,尽量当时结清,以免后患。如果对方这样就达不成买卖意向,需要对对方资金状况做出判断,步步试探。可以让对方当时最大限度能支付多少就先付多少。最重要的是不要与那些没有施工资质、信誉不好的公司合作,而与正规企业合作。

  此外,“打白条”也是有学问的。在款额较大的时候,最好能参照相关合同蓝本,以确保与对方签订的合同真实、完整、合法、有效。

  从根本上来讲,还需要建设良好的市场大环境,构筑公平、诚信的竞争体系。政府有关部门应加大监管力度,健全相关机制和法规,使市场多年不愈的顽疾得以根治。

  在发达国家中,有较好信用管理体系的企业,应收款的还款期限一般为6个月,那些逾期不还的款项会当作坏账处理。然而,对中国的许多企业而言,对应收款的还款时间几乎没有限制,只有当债务人破产时,那些逾期欠款才会被当作坏账处理。或许这样的一种心态,正是让本上企业陷入“应收款”问题泥淖的症结所在。

  来源:中国服饰
转载本网专稿请注明出处“中国纺织网”
编辑:纺织网
贸易行情论坛】 【打印】 【关闭】 【我要收藏
文章关键词: 产业经济 
「相关报道」
更多精彩行业动态
进入行业动态>>


免责声明:浙江网盛生意宝股份有限公司对中国纺织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浙江网
盛生意宝股份有限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站内支持:关于我们 - 服务项目 - 法律声明 - 意见反馈 - 企业邮箱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纺织数据库 - 快速产品通道 - 外贸助手
兄弟站点:生意宝 - 国贸通 - 中国化工网 - 全球化工网 - 医药网 - 中国服装网 - 机械专家网 - 中国农业网 - 中国蔬菜网 - 浙江都市网 - 中国红娘网 - 南阳商务网
糖酒招商网 - 中国卫浴网 - 中国粮油网 - Global Buyers & Suppliers - ChinaChemNet

中国纺织网 版权所有 1997-2014 浙ICP证:浙B2-20080131
服务热线:0571-88228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