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性、专业性纺机展如何在市场生存和发展
“一块塑料布之隔,一边是熙熙攘攘的电子工业展,一边是只有参展企业各守空巢的纺机展。参展之前那帮人打着某某协会、某某经贸委的旗号,将参展的规模和观众人数忽悠得天花乱坠,现在就连打个服务热线咨询点事儿,人家还冷言冷语地说你事儿多。这种乱七八糟的展会简直就是空手套白狼!”一位纺机企业的营销人员告诉记者。
这样的场景相信大多数纺机企业都经历过,展会市场的混乱已使参展企业伤透了心。在采访中,记者本想与企业探讨一下地方性、专业性的纺机展应该如何拓展生存空间,却发现这样的展会是否有必要存在的话题更切合实际。
信誉导致生存危机
近年来,随着我国纺织工业的产业升级,展览业的迅速发展,各种名目的纺机展在全国遍地开花。一方面,纺机展的确为国内外纺机企业和纺织企业提供了展示、交流的平台;另一方面,部分纺机展却沦为了某些利益团体牟利的工具。据统计,目前除了北京和上海两大纺机展以外,全国每年在各城市举办的纺机展约有15~16个。相对于已经较为成熟的北京、上海纺机展,地方性的展会无非还是棉纺、化纤、印染等内容,显得大而不全、小而不专,再加上展会的组织、服务水平差,大多数展会都成为劳民伤财的鸡肋。
俗话说“当,只上一次”。纺机展市场自身的混乱已经严重挫伤了纺机企业参展的热情和信心,同时也破坏了整个展览市场的秩序和信誉。就连一些动机纯良的且具有一定办展优势和价值的地方性展会也难免陷入信任危机。南方有个纺机展,举办初期还有500多个展位的规模,到今年举办时只有200个展位了,展出面积缩水60%,因为这个地区同种名目的纺机展就有7个。迫于生存,组委会决定将办展周期改为两年举办一次。
纺机企业普遍认为,两年一届的北京国际纺机展和上海纺织工业展览会已经能够满足绝大部分企业参展和参观的需求。这样的情况下,地方性、专业性的纺机展还有存在的意义吗?
有需求但宁缺毋滥
应该说,地方性、专业性的纺机展还是有一定市场需求的。新疆溢达纺织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少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对于用户企业而言,我们既有购买设备的需求,同时我们也非常重视技术改造,很关注与主机配套的零部件的相关信息,而且出于成本考虑,我们也会关注一些中小纺机企业的产品情况。但是,大型国际纺机展的参展商有一定的准入门槛,一些小的配件和器材制造企业往往在展会上看不到。也许多元化、专业化的小型展览会能够满足这方面的需求。”
此外,记者也了解到,一些纺织工业发达的、产业集群集中的地区举办的地方性展会,纺机企业也会有选择性的参加。因为展会为他们提供了贴近用户、巩固当地市场的机会,特别是新兴的中小民营企业,地方性展会往往是他们开拓当地市场的一个突破口。
但是,用户企业也强调,这些地方性的展会应该有明确的定位或者专业化的特色,才能成为综合性展会的有益补充。四川棉麻集团绵阳集团纺织公司总经理鲍光华则建议,地方性、专业性纺机展最好不要搞成展览会,采取供需双方座谈会的形式更能有效地实现技术信息的交流。
一些纺机业内人士则认为,纺机产品的开发有其特殊性,在很短的时间内不可能有新产品出现,过多的展会只会让企业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同时还打乱了企业正常的产品研发的步伐。一些小的展会没有起码的办展基础,不能引起专业人士和参展商的兴趣,举办方也只图一时热闹或仅为利益驱使,这样的展会宁缺毋滥。
被替代的偶然和必然
有需求,就会有满足需求的存在,只是存在方式的选择不同。用户企业有了解信息、寻求技术支持的需要;纺机企业有展示产品、获取用户需求的需要,当企业普遍对展会的形式丧失信心之后,一些新的交流形式在行业内悄然兴起。
比如,企业自发组织的各种技术交流会、产品研讨会、供需见面会在行业内很受欢迎。一位纺织企业负责技术设备的业内人士告诉记者:现在好多纺机企业都邀请并组织纺织用户企业到纺机企业参观生产现场、展示自己的产品、解答用户技术疑问;纺织企业及行业协会也会针对企业普遍感兴趣的问题,组织纺机技术专家、纺机企业代表与用户企业共同探讨交流。纺机展实际上是定货会,没必要频繁召开。
原来,国外企业的参展规模、国外参展观众的数量是企业权衡是否参加某个纺机展的重要因素,因为,海外市场已经成为我国纺机企业争夺的新大陆。现在,纺机企业不再指望各种随意就可以冠名国际的纺机展,而是直接到国外参加当地的纺机展。在各家媒体的展会信息上,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等国举办的纺机展纷纷向中国的纺机企业发出了热情的邀请。而我国纺机企业组团参展的规模也是日益庞大,就连一些中小民营企业也自发地到国外参展。即便是首次举办的俄罗斯纺机展也吸引了许多纺机企业欣然前往。
有人认为,技术交流会将替代专业性纺机展?国外纺机展将替代地方性纺机展?这样的假设或许偶然,但是,如果地方性、专业性纺机展再不整合并规范市场行为,被替代的结局可能会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