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茧丝行业自杀式行情 论国家茧丝储备机制
常听到某些茧丝企业在抱怨:交易市场投机严重,行情暴涨暴跌。每每此时,不免感慨:茧丝行业太不成熟。回顾去年底到今年的行情走势,追朔其涨跌原因,我们不难看出两次情形有其相似,也有其不同。今天我们暂不讨论行情的去向问题,现就出现暴涨暴跌的原因来分析一下茧丝行业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先让我们回顾一下历史:
生丝0604:从2005年11月9日行情发动起到2006年3月1日,几乎不停歇的一路从223000元/吨上涨至249000元/吨;而后行情大幅逆转,短短一个半月时间就一路下跌至243000元/吨,下跌幅度超过10万元/吨,如果剔除涨跌停板的强行限制,下跌幅度将更大,以至后来SS0605创出19万元/吨的新低。
生丝0703:从2006年7月17日发动,截止2006年10月11日不到3个月时间,价格从21万元/吨附近一路上涨至28万元/吨。上涨势头之猛实是惊人。
这两波行情为何如此疯狂?试问是供需矛盾大到惊人呢?还是多方的实力大的惊人?好象都不是,确切的说这是他们上涨的理由,并不是疯狂的理由。为何多次被大家预料的逼仓行情,结果每每演变成空杀空行情,甚至于又由空杀空逆转为多杀多行情,上演一个奇迹的同时又上演一个悲剧。其实自杀才是疯狂真实的理由。
我一直在奇怪为什么茧丝行业的同志们为何总是如此齐心协力,上涨行情中,不论是之前看多的还是看空的都一股脑儿都看多。特别是之前已经做了空单的,变的一个比一个跑的快,开盘就挂涨停砍仓,结果砍仓盘一拥尔上封住涨停,谁也出不来;下跌行情中又是多单砍仓盘一拥尔上封住跌停,又是谁也出不来;每次行情开始是别人做的,后来就是他们自己做的了,结果是自己杀了自己。
二、自杀式行情的原因及危害。
到底是什么导致这样的自杀式行为呢?原因很多:
(一)行业小;茧丝在相比其他行业很小,只占纺织业中很小的一部分。每年干茧60万吨左右,生丝12万吨左右,真正用于盘面交割的就更少,所以行情容易控制更容易一边倒。
(二)、生产厂家多,流通企业少。纵观整个茧丝行业,除了生产厂家就是出口企业,而且出口企业也以出口绸为主,缺乏真正的流通企业。所以行情的走势多受制于厂家的预期,而各厂家的看法会在特定的时段内表现的十分一致。
(三)生产和消费过于集中。茧丝的生产和消费分别集中在中国和印度,天气的好坏和价格对消费的抑制等都将不可避免的容易导致供需矛盾的失衡。
(四)、企业风险意识不够,缺乏对远期交易的认识和参与。经历了去年底到今年出的过山车行情,许多行业内人士开始责备两个交易市场,认为是交易市场造成了行情的暴涨暴跌。其实不然,行情的大幅升降正是企业缺乏风险意识和盲目从众行为导致。虽然目前远期交易市场已经产生具备了价格发现功能,企业也开始关注远期交易价格,但是因为企业中只看不参与者居多,导致其丧失了规避风险的功能。厂家看到远期价格上涨,就不卖现货,所以往往反而现货涨的更快,但是等到远期交易价格下跌时,同样没有买家买货,现货价格跌的也更快。企业如果开始利用市场套保了,价格变动自然就缓和了。
(五)、外围资金少。因为茧丝不同于其他期货交易品种,因其专业性较高,不容易深入了解,外围资金参与很少,所以势必造成参与者集中在行业内部,交易也就不够活跃,同时看法的太过一致,也就造成行情容易一边倒。
(六)、缺乏有效的国家调控机制。茧丝价格总是暴涨暴跌还有一个原因就是缺乏有效的国家调控机制。虽然国家有茧丝办,有丝绸协会,但是在当今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行政手段调控已不适宜也已失效。
自杀式行情的危害是全方位的,他不仅直接造成企业大幅亏,还将从影响鲜茧收购价格及秩序,到形成高价丝,高价绸,进而导致需求减少,最终损害到整个丝绸行业的发展。
三、行业发展对策-国家茧丝储备机制。
近期不断听到行业内各企业对于稳定价格,保护行业发展的呼声。但是如何才能稳定价格的同时,促进国内丝绸业发展呢?本人认为,动用国家茧丝储备机制,必将带给行业更好的健康发展。
(一)可行性。国家有茧丝协调办公室等茧丝行业的专管部门,其具备茧丝收储的资金和能力;合理的收储不仅不会给国家财产造成损失,而且还可以产生不小的赢利;
(二)收储方式。A、在茧丝价格连续下跌时,选择低点开始逐步收储,减缓和阻止价格的进一步下跌;B、待到茧丝价格上涨过高或过快,影响鲜茧收购时,进行抛储,平抑价格上涨。
(三)作用。A既不影响市场经济下的价格灵活,又避免了价格涨跌过度;B稳定了各环节收购和生产秩序,促进了的行业的稳定发展;C根据生产成本的变化,逐步提高国家的收储价格有利于茧丝价格的认识和定位。储备不储备要国家有关部门说了算,这里之做简短探讨。最后,希望各企业能做到理性判断而不盲跟从,让自杀式行情从此远离茧丝行业。
来源:中国工业原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