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壁垒威胁大 浙江省酝酿出招应对反补贴大棒
继国际“反倾销”、“贸易技术壁垒”、“美国337调查”之后,浙江外贸出口企业最近又接触到了一个新名词:“反补贴”。这是面对迅速崛起的中国外贸出口,欧美国家举起的又一根贸易“大棒”,其威胁远比“反倾销”大得多,而近期种种迹象表明,反补贴很可能成为继反倾销之后,欧美对我国企业设下的新一道贸易壁垒。增强抗壁垒的免疫能力,保持市场占有率,成为当前我省很多出口企业关注的焦点问题。
5起反补贴调查涉及浙企
2006年6月下旬,加拿大对中国输出的铜制管件进行反补贴调查。当时国内的涉案企业有25家,其中浙江12家,涉案金额达1500余万美元。这是浙江遭遇到的第四起国外反补贴调查。历经7个多月的抗辩,今年初,乐清天力管件有限公司和诸暨海浩空调器制造公司终于扳倒了加拿大的反补贴调查。今后5年内,它们的产品享受零关税的待遇。“过程很艰辛,但结果再次证明了应诉的必要性。”乐清天力管件有限公司负责人总结出几条应诉经验,打洋官司可马虎不得,要和当地政府进行沟通,请他们帮助解读政策,提供即时信息,积极配合提起国的调查,尽早决定应诉,有必要和国外经销商等结成统一战线。
加入WTO以来,我国共遭遇了6起反补贴调查,其中5起涉及浙江企业,涉案企业数占总数的48%,而且此类案例在不断上升,其覆盖面、毁灭性还在不断延续。
不少企业对反补贴知之甚少
“相对于反倾销,反补贴的打击面更大,产生影响的时间也更长。”省外经贸厅WTO浙江研究咨询中心副主任张汉东,日前在一个“浙江企业应对国际‘反补贴’调查预警与对策高级讲座”上,向台下的众多出口企业发出预警。
只要有一个案件被认定有政府补贴行为,那证据很有可能会被用到其他产品上,以至于整个区域的产业链将会受到影响。专家指出,由于反补贴调查涉及政府部门,所以反补贴的立案与认定的难度比反倾销更大,企业抗辩成功的可能性也相对更高,但若不作任何反应,则很可能会被征收高额的反补贴税。就目前他们调研的情况看,无论是企业还是政府,对反补贴的认识还不足,自身的家底也不清,在协调上极不利。
面对即将来临的“反补贴”风潮,杭州本地一些企业对此还知之甚少。参加本次讲座的一位企业代表告诉记者,近几年,由于国内产品遭受国外反倾销调查的事件频发,企业对反倾销的知识都有所了解,但由于国内企业遭遇“反补贴”调查的情况相对较少,不少企业对这方面的知识缺乏了解。
浙江正在研究制定应对办法
随着越来越多的国家承认我国的市场经济地位,采用歧视性“替代国”的反倾销措施必将逐渐淡出历史舞台。美国、加拿大等国家为了在贸易摩擦中把握主动,开始在隐蔽性更强的反补贴领域开辟第二战场,准备筑起抑制中国出口产品新的“防火墙”。
鉴于欧美反补贴法律适用将成发展趋势,专家建议,首先应加强认识,熟悉游戏规则,其次要调查政策,规范补贴,如相关部门在鼓励外贸的过程中,应该将着力点放在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上来,比如营造良好的服务环境,减少企业因合同纠纷产生的交易风险等。据悉,意识到反补贴影响力的浙江政府已经有所行动:浙江的《应对反补贴管理办法》已在研究制定之中。
相关新闻
法纺织业要求延长中国进口配额
据新华社北京4月1日专电据法国《回声报》报道,法国纺织工业联盟主席吕西安·德沃日前表示,应延长对中国纺织品进口配额期限至2008年底,“以便向中美之间签署的此类协议看齐”。
他认为,如果像现在规定的从2007年底放弃配额,可能导致欧洲面临巨大压力,因为“美国人还将继续受到保护”。
报道说,去年法国纺织品进口总额增长了3%,达到126亿欧元,而出口总额为84亿欧元,这方面的贸易逆差增长了5%。同时中国始终很有活力,对法国的出口增长了8%,达18亿欧元,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泰国和印度尼西亚等亚洲国家紧随其后。
法国纺织工业联盟代表蒂埃里·诺布洛表示,事实上,法国纺织品产量去年减少了6%,从业人员减少约7%,目前只有8.4万人。
来源:杭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