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网首页 | 搜索 | 产品 | 企业 | 供应 | 求购 | 人才 | 论坛
会员登录  免费注册  新闻订阅  我要投稿
纺织资讯
您的位置:首页 > 信息中心首页 > 正文
【收藏到商务室】

棉纺织工业棉纺在纺织行业重要地位不容忽视


http://www.texnet.com.cn  2007-04-05 10:18:12  来源: 收藏
华兴纱管
  编者语:棉纺织工业是我国纺织行业重要的基础性行业,在纺织工业的发展进程中有着重要和特殊的地位。对上,棉纺织工业的稳定发展直接影响1亿棉农的稳定,同时,棉纱、坯布的质量又直接作用到针织面料,梭织面料以及与此相关联的家纺服装纺机纺器等行业,在这条产业链上,棉纺织行业牵一发而动全局,影响重大。

  近20年来,棉纺织行业在经历了快速发展,结构调整,重组兼并之后,通过技术改造,产品创新,信息化建设,以及国际合作等多项途径,产业活力不断显现,竞争力持续增强,在稳定纺织工业的基础发展,提高出口创汇,解决社会就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棉纺织行业也在不断的调整中,重新找到了市场空间,并越来越显示出基础产业的竞争优势。《中国纺织报》忠实地记录了这个产业不同时期的变迁,为业界提供第一手资讯。

  基础产业优势突出

20年来,中国棉纺织行业在充分满足国内消费需求的同时,持续保持快速发展,充分体现了我国棉纺织行业在资源、成本、劳动力素质等方面的比较优势。面对新的国际环境,棉纺织行业正不断拓展市场空间,显示出极大的发展潜力。

  我国第一大宗出口商品。到1986年末,棉纺工业的总产值平均递增8.1%,从1978年至今,8年为国家提供总积累551.77亿元。新增棉锭840万锭。新增布机20.36万台,年均增加5亿米。1986年生产纱22 13万件,生产布164亿米,居世界首位。1986年全国纺织品出口创汇64.8亿美元,成为纺织业最重要的出口产品。

  “六五”期间成绩突出。这期间,我国平均每年增加100万锭,为前31年平均每年增长能力的2.42倍。到1986年底,棉纺能力已经达2400万件以上,全国棉纱总产量已经达到2100万件,接近“七五”规定的1990 年的指标。

  人均纤维拥有量提高。到1991年,我国人均纤维拥有量已经从1985年的4.23公斤提高到1990年的5.6公斤,棉纺织产能不断提高。人均纤维拥有量增加。到2002年,全国纤维比重已经达到30%左右。我国棉纺织行业正呈现出巨大的竞争力。

  高档产品水平增加。1995年,我国纺织纤维加工总量达到800万吨。精梳纱比重由1978年的7.25 %提高到14.5%,无梭布比重由1.2%提高到15.3%,无结头纱比重从0.02%提高到10%。

  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成立。1995年3月,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成立。10年来,协会在服务企业,引导企业加快技术改造和新品开发以及信息化建设,国际合作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巨大需求推动产能快速增长。2004年,我国棉纱线产量由2000年的660万吨提高到1120万吨,年均增长14.1%;坯布产量由2000年的277亿米,提高到2004年的420亿米,年均增长11%。色织布、牛仔布的产量由2000年31.74亿米,提高到2004年42亿米,年均增长7.3%;棉纺织品及棉制服装出口由200 0年的161.49亿美元,提高到2004年的312.26亿美元,年均增长18%,占全行业出口总量的1/3;全行业产能、出口创汇都保持快速发展。

  产业持续保持健康发展。2005年上半年全国棉纺织规模以上企业产品销售收入2222.6亿元,同比增长 28.51%;利润总额同比增长60.1%,为61.2亿元。利润率高于2004年同期2.21%。2000年的产销率为97.27%,2004年提高到97.78%,证明棉纺行业产业发展是健康的。

  结构调整轻装竞争

  从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棉纺织行业进入了高速发展期。但是在满足人民对衣着的基本需求的同时,产能过剩,产品同质化现象也日趋严重,行业连续几年出现亏损。棉花原料不足,1997年中央提出在纺织行业进行压锭调整减员分流,棉纺织行业有史以来的最大规模调整拉开序幕。

  江苏在80年代就提出控制能力。1987年3月,江苏提出控制棉纺生产能力三条措施:增加纱锭,须经省计委、省纺织局审查同意后报国家计委、纺织部批准;对在建项目进行逐个清理,可下则下,能缓则缓;未建项目,一律停上。

  我国棉纺能力快速增长。到1990年底,我国已拥有3900万纱锭,大大突破了“七五”规划原定的256 5万锭的规模,约1000万锭的棉纺生产能力放空。根据国务院产业政策,纺织工业部决定对棉纺等行业生产能力进行控制。

  纺织工业部提出调整目标。1991年12月25日,纺织工业部发出关于下达压缩淘汰落后棉纺织计划的通知,决定1992年压缩淘汰100万锭,1993~1994年每年压缩100万锭。

  原料供需矛盾突出。1993年棉花年度显示,全国棉花缺口2500万担,这意味着全国棉纺织业的600万锭面临无米之炊,有20%左右的棉纺企业由于原料不足将被迫关停。

  以棉纺压锭调整为主线。1997年11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决定将纺织行业作为国有企业改革突破口,并在棉纺织行业全面推行压锭、调整、减员政策。

  国内最大的棉纺细纱机生产厂家关车。1997年10月21日,我国最大的棉纺细纱机生产厂家,山西经纬纺机17条棉纺细纱机生产线停止生产投料。棉纺压锭,首先解决设备制造源头,随后,上海二纺机等国内生产细纱机的国有企业纷纷关机。

  纺织行业压锭全面展开。1998年1月23日,上海砸碎首批12万枚旧棉纺锭,敲响纺织行业压锭调整第一锤,全国压锭工作全面展开。

  各地政府纷纷出台政策支持纺织调整。1998年参加“两会”的各省领导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都对纺织压锭给予政策扶持。山西政府提出要提供更多就业机会;江苏省为下岗职工筑起三道保障线;浙江省在调整中为纺织企业走出困境提供通道;无锡市出台政策支持纺织调高调优;太原市政府积极帮助调整企业等……全国的压锭工作在国家和当地政府的政策扶持中有序进行。

  棉纺板块成功重组。2000年7月21日中纺机棉纺板块成功重组,经纬纺机1.8亿增股上市,融资12. 4亿多元。这是国有控股企业机制转变的重大突破。

  两年调整成绩显著。经过两年的压锭调整,到1999年,棉纺行业淘汰904万锭落后能力,行业1/3的装备达到90年代先进水平,棉纺织行业发展有了可靠的技术装备作保证。

  棉纺织行业提出“十五”计划。2000年,完成结构调整后的棉纺织行业提出“十五”发展规划:行业的无接头纱、无梭布比重要分别从28%、24%提高到50%和40%;将大力发展气流纺、喷气纺等新型纺纱技术,增加先进的清梳联、细络联、自动络筒机的使用比例,依靠技术进步加快产业升级成为棉纺织行业“十五”发展主旋律。

  多元发展提速升级

  经过1998年大规模的压锭调整后,棉纺织行业的所有制结构得到优化,国有比重大幅度下降,80年代以前的落后生产能力基本淘汰,90年代的先进设备占到全部设备的三分之一,轻装后的棉纺织行业开始在新产品开发,技术改造,技能培训,创新发展,国际合作等方面全面冲刺。

  国际合作日益扩大。调整后的棉纺织行业不断拓展国际合作,从1999年到2005年,中国棉纺织行业连续举办4届中国国际棉纺织大会,就加快产业调整,加强国际合作,加快棉纺新技术新装备的使用,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等方面进行广泛的交流,中国棉纺织行业的国际影响力不断提高。

  新产品开发方兴未艾。在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的推动下,棉纺织行业在新产品开发方面显现出极大的活力。棉纺原料的应用领域更加宽泛,在天然纤维里已经开始使用天然彩色棉纤维、纺前染色棉纤维、苎麻脱胶纤维、黄麻工艺纤维、亚麻工艺纤维、特种动物毛等;在化学短纤维里,溶剂纺粘胶纤维、高湿模量粘胶纤维(莫代尔)、导湿短纤维、热致伸长纤维、大豆蛋白改性纤维、芳纶短纤维、竹浆粘胶纤维,还有差别化纤维的应用等等均是棉纺织企业所重点关注的领域,为下游面料提升产品附加值做了有益而有效的探索。

  浙江棉纺织行业产品特色突出。形成天丝纯纺与混纺系列,莫代尔与细旦涤纶系列,大豆蛋白纤维与棉毛丝等混纺系列,天然彩棉和天丝罗布麻混纺系列等开发能力,浙江在新纤维应用领域已经形成鲜明的区域特点。

  棉纺织业技术进步水平提高。经过几年的调整,棉纺织行业的技术进步取得明显效果。精梳纱比重由2000年的20.63%,提高到2004年的23.8%,无结纱比重由2000年的45.12%提高到2004年的58.36 %,无梭布的比重由2000年的23.51%提高到2004年的50.24%。同时,逐渐改变了产品品种单一状况,多种原料不同配比混纺、多种纱线交并交织,各种组织变化和各类大小提花织物不断涌现,棉纺行业的市场竞争力不断提高。

  新型装备大幅增加。几年来棉纺织行业技术改造投入660亿元以上,大大提高了技术装备水平,目前全行业9 0年代末生产的棉纺设备由2000年的31.66%,提高到2004年的55%,其中,清梳联合机的配备由2000年占总纱锭数的29.1%,提高到2004年的37.3%,自动络筒机的比重由2000年的32.06%,提高到200 4年的45.45%;精梳机由2000年的1.33万台,提高到2004年的2万台以上;织造设备中,无梭织机的比重由2000年的9.29%,提高到2004年的25.37%;色织行业无梭化率较高,达到65%左右,配套的筒子染纱设备在50%左右。产业技术优势不断增强。

  融资能力显著提高。2003年棉纺行业投资总额达271亿元,到2004年实际完成投资近335亿元,同比增幅23.55%,占纺织全行业投资的28.37%。在自由贸易的主流下,在内需及出口的拉动下,中国棉纺织行业成功地把握住了机遇,实现了快速发展。

  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棉纺色纱开发基地。几年来,在棉纺织企业的努力下,棉纺色织企业多个开发基地建立。新产品开发体系日渐成熟。2004年宁波百隆特种纺织品公司获国家级棉色纱开发基地称号,成为色织行业惟一获此殊荣的企业。

  棉纺织行业掀起技术热潮。2003年,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举行了中断10年的全国细纱操作大赛,在全国棉纺织行业激起了一股强烈的爱岗、练兵、学技术的热潮,一批优秀的操作技术能手脱颖而出,极大地推动了棉纺织行业的技术进步。2005年,全国棉纺细纱知识大赛也同样得到了业内的热烈响应,全行业再次掀起了岗位练兵的高潮。

  棉纺织行业投资预警系统启动。为了更好地规范行业行为,实现行业良性发展,2004年,中国棉纺织行业启动投资预警系统,引起棉纺织企业的充分关注。

  中国国际纱线展北京开幕。连续两届中国国际纱线展的举行,即检验了我国棉纺织企业在新产品开发,新工艺的使用等方面表现出的创新意识和取得的成绩,也使更多的参展企业打开了眼界,看到了自己和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

  本报举办首届纱线高峰论坛受关注。2005年3月,由本报主办的“马佐里(东台)杯首届纱线高峰论坛”在北京召开,来自业界的200家棉纺、印染、纺机的生产厂家到会,共同探讨发展新兴技术,发展新型产品,提高印染产品水平,加快技术进步议题。

  棉纺织竞争力20强企业脱颖而出。2005年,由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主办的“2005中国纺织服装行业竞争力发布会”举行,参加竞争力测评的共有4000家企业,最终,纺织八大行业竞争力十强企业出炉,棉纺织行业20家企业榜上有名。

  出口创汇增长显示行业竞争力。2000年我国棉纺织品和棉制服装出口161.49亿美元,到2004年提高到312.26亿美元,年均增长18%;年净创汇由2000年的126.64亿美元,提高到2004年的261.6 9亿美元,年均增长19.90%。纱线出口由2000年的21.01万吨,提高到2004年的43.12万吨,年均增长19.7%,棉织物出口由2000年的26.69亿米,提高到2004年的47.92亿米,年平均增长10.10%。棉纺织行业国际竞争力不断提高。
 
  来源:广东服装网
转载本网专稿请注明出处“中国纺织网”
编辑:纺织网
贸易行情论坛】 【打印】 【关闭】 【我要收藏
文章关键词: 产业经济 
「相关报道」
更多精彩行业动态
进入行业动态>>


免责声明:浙江网盛生意宝股份有限公司对中国纺织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浙江网
盛生意宝股份有限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站内支持:关于我们 - 服务项目 - 法律声明 - 意见反馈 - 企业邮箱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纺织数据库 - 快速产品通道 - 外贸助手
兄弟站点:生意宝 - 国贸通 - 中国化工网 - 全球化工网 - 医药网 - 中国服装网 - 机械专家网 - 中国农业网 - 中国蔬菜网 - 浙江都市网 - 中国红娘网 - 南阳商务网
糖酒招商网 - 中国卫浴网 - 中国粮油网 - Global Buyers & Suppliers - ChinaChemNet

中国纺织网 版权所有 1997-2014 浙ICP证:浙B2-20080131
服务热线:0571-88228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