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网首页 | 搜索 | 产品 | 企业 | 供应 | 求购 | 人才 | 论坛
会员登录  免费注册  新闻订阅  我要投稿
纺织资讯
您的位置:首页 > 信息中心首页 > 正文
【收藏到商务室】

应对挑战 我国缝制设备国有企也在变革中发展


http://www.texnet.com.cn  2007-04-17 16:01:46  来源: 收藏
华兴纱管
  尽管2006年的日常经营取得突破,然而,现实表明,在民营企业低成本扩张攻势及外资企业中高端产品战略的冲击下,我国缝制设备行业里的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在未来一段时期内仍将面临艰巨挑战。

  据国家统计局、中国缝制机械协会最近对我国缝制设备行业390家生产企业(其中整机企业177家,零部件企业213家)作的一次调查,2006年我国缝制行业民营经济更加活跃,共完成工业生产总值187亿元,占全行业产值的66%,其中,产值过亿的民营企业达22家,集中度明显提高。

  此外,由于我国境内外资企业“本土化”生产、经营工作的有效推进,2006年境内外资企业也取得较大突破,共完成生产总值67亿元,占全行业产值的24%。

  与此同时,作为直接竞争对手,国企及国有控股企业2006年完成生产总值29亿元,尽管取得较大幅度增长,然而总产值仅占全行业产值的10%。

  目前看来,得益于全球缝制设备产业的转移,近年来,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一直保持稳定地增长,然而,相比于更为灵活的民营及境内外资企业,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的整体产值、销售收入的增长较为缓慢,一些企业的年增长低于行业的平均增长速度,而这,直接导致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占行业总产值比重的不断下降。

  国企的历史贡献突出

  事实上,很长一段时间里,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都曾是我国缝制设备行业中的主力,他们创造了众多个行业第一,填补了行业内的许多空白。在我国缝制设备产业从无到有的发展过程中,国有企业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创建于1946年的西安标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就是这样一家国有控股企业,在它的发展过程中,对我国缝制设备行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被视为我国缝制设备工业发展的一个缩影。如研制出中国第一代工业缝纫机,建立了行业最早的零部件体系和营销代理体系,实施了行业第一个技术引进项目,推动了-机电一体化的进程等等都对中国缝制设备行业发展,具有非凡的历史意义。

  还有上工申贝股份有限公司,其合并前的上海工业缝纫机股份有限公司,是全国缝制设备行业第一家上市且同时发行A、B股的企业,其拥有的“上工”、“蝴蝶”、“飞人”、“蜜蜂”等品牌是我国缝制设备行业里历史最悠久、最有价值的品牌之一,更为关键的是,上工申贝还拉开中国缝制设备行业海外并购的序幕,通过一系列运作,成功收购了国际知名品牌“杜克普·阿德勒”。

  可以说,现今我国缝制设备行业发展的基础都是由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积累发展而来的,一些国有控股企业在目前仍然是我国缝制设备行业中的骨干企业,如标准,仍是我国最大的工业缝纫机生产企业,并连续七年获得行业综合实力排名第一。然而,如从行业整体来看,我国缝制行业内的国有企业则因本身固有问题及激烈的市场竞争而出现增长速度慢于民营企业的情况。

  一个很典型的例子是华南缝纫机制造公司,作为国内曾经的四大品牌之一,华南公司曾是我国最具竞争力的缝纫机公司之—;尤其是在广东地区它的影响力非常大。然而,随着我国缝制设备市场化程度的提升、民营企业的崛起及外资企业的进入,华南公司因本身的一些固有问题及市场竞争的加剧,相继被众多民营企业赶超。

  即便是目前行业中的龙头企业,标准公司在近年来的发展中也存在着增长速度相对较慢的情况,“十五”期间,标准公司工业总产值平均增长了13%,产量平均增长7%,主营业务收入平均增长13%,单从数据看,标准公司取得了不错的成绩,然而,若横向对,标准公司的一些不足便体现出来,拿标准的主要竞争对手,民营企业的典型代表中捷股份公司作对比,在“十五”期间,中捷公司的销售收入从22590万元增加到68507万元,年平均增长32%,而“十五”期间整个行业的总体增长率达到了26%。

  此外,目前国内行业另一家有“旗帜”意义的国有控股企业,上工申贝近些年的发展也不“轻松”,该公司董事长张敏曾在中国企业“走出去”国际论坛上表示,“因多方面原因,上工申贝在一段时期内的经济效益逐年下滑。”

  国企发展面临的难题

  从企业发展的根本上说,前阶段,我国缝制行业内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的渐失“话语权”主要在于国企本身固有的问题及竞争对手实力的提升。这其中,国企本身固有问题主要是指国企的一些管理问题及历史遗留问题。

  对此,上工申贝曾在董事会工作报告中明确对一些历史遗留问题进行说明,在上工申贝看来,由于历史包袱沉重,员工数量过多,不良资产数额大,托管企业数量多,关联欠款清而不绝,大股东与上市公司关系不明确,直接导致该公司前些年发展一直处于徘徊状态,并面临较大的市场风险。

  而来自我国北方一家中型缝制设备生产企业的抱怨,则对国有企业的负担进行了形象的说明,该公司的一位负责人表示,一年销售收入才几千万的这家企业却拥有5咖多名员工,这对于企业而言,内在压力太重,通常,这样的企业是没有实力添加设备以提高工艺制造水平的。

  此外,一些国有及国有控股缝制企业管理效率低下也是国内缝制行业从业人员对这类企业较多的评价之一。

  在国内缝制设备市场中,外部竞争对手的实力提升对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冲击”也很大,其中,竞争对手主要是指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具体而言,对国有企业的冲击来自民营企业的低成本扩张和外资企业的强大技术优势,由于我国民营企业的灵活运营及各方面能力的提升,其掌握了中、低档缝制设备的基本制造技术及工艺,并能以最低成本生产及销售,最终通过低价格产品达到抢占市场的目的。而外资企业则随着“本土化”转移的持续进行,其在技术上的优势得到释放,从而冲击国内市场。

  对此,天工缝纫机制造有限公司党委书记秦庆吉就天工所受到的这类冲击进行了形象的概括:“我们的产品实际上就是介于外资产品和民营产品之间,技术、工艺比不上外资产品,但比民营产品要好一些。价格高于民营品牌的产品,低于外资品牌产品。”

  而这,也就是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所面临的难题之一,“目前在国内市场中,像我们这样处在中间的产品不太好办,客户要不就选择价格低的产品,要不就选择质量、性能最好的产品。”秦庆吉说。
 
  从某种意义上说,国有及国有控股缝制企业遇到的这些问题更深层原因是对市场经济理解的不足及适应较慢,管理、研发、生产等环节还存在着计划经济时期的一些弊端,如人浮于事、创新动力不足等等。对手行业内的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而言,前阶段所遇到
的问题必须得到解决,否则,国有企业将面临市场竞争带来的更为严峻的挑战。

  目前,在我国缝制行业内,一些大型的国有控股集团企业有了自己的计划,并付诸行动。尽管对于这些企业而言,几十年所积累的问题一时很难从根本上解决,然而,通过积极的探索,这些公司也有望改变目前这种趋势。

  这其中的佼佼者是标准公司,该公司由于抓住现代企业制度试点的机遇,近年来,推行了一系列企业内部改革,首先是成功实施了股份制改造,实现核心企业上市融资,为工业缝纫机主业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提供了宽广的平台。

  其次,标准集团大力推进主辅分离,较好地解决了国有企业冗员充斥、机构庞杂、人浮于事、效率低工的弊端。还有成立“厂内银行”内部核算体系,推行“模拟二级法人世间”的管理模式,把公司下属的生产、辅助车间变成相对独立的核算单位,把公司内部一切劳动协作关系,改为等价交换的利益关系。完成了内部管理的流模式的重大变革,成功实施了企业各个组织系统的流程再造。

  而除了对内部关系的协调和改革,在对外应对民营及外资企业的竞争上,这些大型企业的一个共同的想法是对原有技术、工艺进行技术升级。

  张敏表示:“面对困难的局面,我们觉得,我们可能不能走低成本的战略,我们必须要走出一条技术领先,产业突破的一条道路。”

  在这一思路的指引下,上工申贝最终选择了海外并购的方式来实现技术突破,通过国内金融机构融资向国外“买”技术,“我们决定要在世界上找一家掌握关键技术,并且能够跟我们一起合作,持续开发、持续发展的公司。”张敏表示。

  而上工申贝也找到了这样的公司,最终,上工申 贝实现了对德国杜克普公司的收购。从2006年的运 营情况来看,上工申贝运营良好。

  与亡工申贝的海外并购不同的是,标准公司选择了对现有技术进行改造升级,2006年标准开始对加工设备升级,一份价值过亿的设备升级计划的核心项目在这一年里被签,而对于标准公司而言,“十二五”期间将是标准技术改造投入期,标准也将投入巨额技术改造资金,以增加高端设备的数量,尽快缩小与世界知名品牌在加工设备方面的差距。

  来源:服装时报
转载本网专稿请注明出处“中国纺织网”
编辑:纺织网
贸易行情论坛】 【打印】 【关闭】 【我要收藏
文章关键词: 产业经济 
「相关报道」
更多精彩行业动态
进入行业动态>>


免责声明:浙江网盛生意宝股份有限公司对中国纺织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浙江网
盛生意宝股份有限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站内支持:关于我们 - 服务项目 - 法律声明 - 意见反馈 - 企业邮箱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纺织数据库 - 快速产品通道 - 外贸助手
兄弟站点:生意宝 - 国贸通 - 中国化工网 - 全球化工网 - 医药网 - 中国服装网 - 机械专家网 - 中国农业网 - 中国蔬菜网 - 浙江都市网 - 中国红娘网 - 南阳商务网
糖酒招商网 - 中国卫浴网 - 中国粮油网 - Global Buyers & Suppliers - ChinaChemNet

中国纺织网 版权所有 1997-2014 浙ICP证:浙B2-20080131
服务热线:0571-88228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