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招标湖北仅43家纺企中标 不到总量的1%
头顶产棉大省、纺织品生产大省的光环,湖北却远远算不上服装出口大省。近日,2007年输欧、输美纺织品第二次协议招标公布结果正式出炉,全国共有4689家企业中标,而湖北企业仅为43家,不到总量的1% 。
湖北省商务厅有关人士透露,这次招标,湖北企业的收获“很一般”。与广东、浙江、江苏、上海和山东等五省市占了总量的82.26%相比,湖北1000多家企业的表现的确不算理想。
配套“短板”加大成本
作为纺织品大省,为什么和其他省、市的出口额有如此大的差距?面对洋商,我们要念什么“卖衣经”?
“接到一笔外商的订单,湖北的企业往往还要拿到江浙去‘打样’,因为在本地找不到合适的面料和符合要求的印染厂,生产成本和生产周期就这样上去了”。昨日,湖北省商务厅外贸处负责人告诉记者,湖北纺织服装业,在配套上存在明显“短板”。
“即使是湖北的一些大型服装生产企业,一件出口成衣赚取的利润也仅一二十元,生存状况不尽如人意。”上述商务厅人士表示,显然,湖北服装生产企业对最能体现个性化需求的高级定制服装、高级成衣重视不够,仅在中低档服装市场具有成本优势。
“个性”不足无缘高端
“目前,湖北的服装生产拥有较强大的中低端产品加工能力,但却缺乏生产品牌服装的能力。”昨日,湖北某品牌服装一位管理者告诉记者。“服装产品的共性有余,个性奇缺。”业内人士认为,设计师推出的应是一种生活形态,这样才能最终抓住消费者。而出口企业缺乏品牌支撑、行业缺乏顶尖大师,服装缺乏独特个性,是湖北纺织服装业的三大“软肋”。
今年1月1日起,原有的纺织品配额被取消。湖北省商务厅人士表示,相当一部分企业对此显得并不适应,我省服装行业的竞争劣势随之显现。
商务厅人士同时表示,不少企业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正在努力“创品牌”。例如,此次成功中标的湖北美尔雅、武汉爱帝、湖北美岛等企业均在加快建立自身品牌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