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丽:“灰姑娘”变身 上市带来“水晶鞋”?
5月23日挂牌以后,百丽国际将成为港市最大的内地零售业股,市值超过500亿港元
5月9日,百丽国际控股有限公司(香港交易所代码:1880,下称百丽国际)开始全球招股。
作为中国最大的女鞋零售商,“百丽”的名字取自法语Belle(美人)。不过,此次上市行动,却被中介机构冠以“灰姑娘”(Cinderella)的代号,通过上市实现进一步跨跃的憧憬之情溢于言表。
此次百丽国际计划发售13.96亿股H股,按定价区间(5.35港元至6.20港元)的上限计,预期集资86.6亿港元。如果行使超额配售权,则集资额将达99.55亿港元,总市值达523.5亿港元,一举超越市值360亿港元的国美电器(香港交易所代码:0493),成为港交所市值最大的内地零售类上市公司。
注册于开曼、总部位于深圳的百丽国际,旗下拥有百丽、天美意(Teenmix)、思加图(Staccato)、真美诗(Joy&Peace)等八个鞋类品牌的连锁店,同时也是耐克(Nike)、阿迪达斯(Adidas)在中国最大的运动鞋分销商。其在内地150个城市拥有2800多家女鞋店、1000多家运动鞋连锁店,并在香港、澳门以及美国设立了35家零售店。
受品牌效应和市场热度影响,招股首日,百丽国际在香港市场达到60倍超额认购,其国际配售部分超额认购也达10倍之多。
终结分销商模式
上世纪70年代初,现任百丽国际主席兼执行董事邓耀在香港设立鞋店和小型工厂。70年代末,他开始向内地工厂发出订单,并将所产皮鞋运回香港销售。1979年,百丽品牌面世。
1981年,邓耀在深圳创立丽华鞋业有限公司,从事鞋类贸易。此后,为缩短生产流程,邓耀决定在深圳自设厂房。1991年10月,中外合资深圳百丽鞋业有限公司(下称深圳百丽)成立,公司除为香港市场订制鞋类产品,开始发展内地批发销售业务。
1992年,邓耀为百丽品牌争取到远超同类企业的30%的内销权。3月8日,深圳百丽正式投产。五年以后,邓耀干脆停止了百丽产品在港销售,专注于内地市场。事实证明,这一抉择对公司的日后崛起影响至深。当年,百丽国际在全国的销售市场布局基本完成,并引入思加图品牌。
根据1999年颁布的《外商投资商业企业试点办法》,申请设立从事零售业务的合营商业企业的外国合营者,必须满足申请前三年平均销售额超过20亿美元等条件。显然百丽集团只能绕道而行,通过与个体分销商的合作,提高自有品牌在中国零售市场的占有率。
1997年,百丽国际和16家个体分销商签订独家分销安排,其自身品牌的产品以批发的形式售于后者。在2002年以前,这些分销商共开设了600余家零售店。2002年7月,分销商联合成立了深圳市百丽投资有限公司(下称百丽投资),其中相当一部分股东为邓氏家族成员或与之有关联。通过这一安排,百丽最终绕开了政策限制,大大拓展了在内地的销售渠道。
2004年,中国施行了《外商投资商业领域管理办法》,百丽国际因此获得零售业务许可,进入快速成长期。此后,百丽国际开始逐渐整合其原来的分销商体系,在战略投资者的推动下,百丽国际表示自己已经积累了零售方面的经验,不需要再与百丽投资合作,而且明确表示,无意收购百丽投资或者任何其他公司的零售业务。
百丽投资获悉其分销权将被中止后,在2005年3月出售了大部分股权。其中一家BVI公司拥有90%股权,另外10%由一名原股东持有。
此后,上述股权辗转至作为独立第三方的香港人名下。而在2005年8月,百丽国际中止了百丽投资的独家分销安排,百丽投资此后主业转向对内地的物业投资,与百丽国际再无瓜葛。自此,百丽国际步入自建网络的飞速增长时代。
PE助拳
与蒙牛、分众传媒、如家快捷等近年来在境外资本市场迅速走红的民企一样,百丽国际背后也少不了私人股权投资基金(即Private Equity Fund,下称PE)的身影。
2005年8月,百丽国际中止了与百丽投资的独家分销安排,开始设立自有零售网络。为募集开店资金,当年9月12日,百丽国际引入了摩根士丹利旗下的两家基金公司和鼎晖投资旗下的CDH Retail Limited。二者以财务投资者的身份出资2366万港元,各认购百丽国际9860股新股,分别占当时总股本的4%。
在招股前夕,2007年5月2日,国际知名奢侈品公司路易威登(LV)和鼎晖旗下Cephei基金作为基石投资者,继续认购了百丽国际的部分股份。其中,LV的母公司Group Arnault斥资3000万美元(约2.35亿港元),占发售新股的2.7%;Cephei基金斥资1000万美元,两者的禁售期均为六个月。香港舆论普遍认为,LV母公司的加盟,令百丽国际的品牌效应更加凸显。
PE的适时介入,不仅令百丽国际结束了分销商体系,亦促使百丽国际完成了产业扩张向资本扩张的过渡。
从1992年初创到2005年重组,百丽国际在14年间,将零售店总数增至2400余家,年均增长170家。而在PE的支持下,百丽国际在15个月内新增零售店猛增1419家。这是因为百丽国际继续租用了此前由百丽投资运作的零售商铺,并且聘用百丽投资的管理、销售人员。同时,百丽国际用6120万元人民币向百丽投资购买了可折旧装修、办公室设备等资产。事后证明,这些举措为其贡献了大部分的收入和利润增长。
2006年6月30日,百丽集团以8.31亿元的代价,收购了邓耀持有的Fullbest公司,获得了运动服饰业务。此笔交易是通过向邓耀旗下公司Profit Discovery发行新股的方式进行,并未动用现金,Profit Discovery就此获得百丽国际12.9%的股份。随后,邓耀将Profit Discovery持有的部分百丽股份转予财务投资者。此后,财务投资者持有百丽总股本的11.6%,百丽管理层持有总股本的70.8%。
由于连续的收购行动,百丽国际的总资产从2005年的16亿元猛升至2006年的44.45亿元。同时,其深圳龙华和东莞基地的产能,从2004年的730万双增至2006年的1150万双。根据中国行业企业信息发布中心统计,百丽品牌的国内市场占有率在2006年达到8.2%,居于女鞋首位,同集团的天意美、思加图和他她(TATA)分别列于第四、第八和第十位。同期,国内女鞋市场份额渐趋集中,前十大品牌的市场占有率达到40.1%。
2006年,百丽国际的收入为62.3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60.2%;同期利润为9.77亿元人民币,上市公募已是箭在弦上。
上市带来“水晶鞋”?
一位参与招股的投行人士透露,百丽国际登陆H股曾受阻多时,盖因内地监管部门此前对民企赴港上市持保留态度,“两条理由,一是中国外汇储备太高,第二是建议这些民企回来发A股。”相关人士称,百丽国际最终没有选择A股,是不愿因排队错过时间窗口,同时,香港市场的新股发行量更大一些。
经过一系列的股权变化后,百丽国际的股权结构最终在招股之前落定。现年72岁的邓耀及其家族直接、间接地控制了百丽国际43%股份;55岁的盛百椒直接、间接控制的股份约8.4%。
此前,邓氏家族和盛百椒于2006年9月18日签订了一致行动协议,双方拥有了对百丽国际的绝对控制权。至于摩根士丹利基金和鼎晖投资,仍各持有4%的股份。目前,两家公司在百丽国际各派有一名非执行董事。
5月9日,百丽国际公开招股第一天,A股上证综指突破历史性的4000点关口,收于4013.09点。同日,恒生指数上涨101.56点,收至20449.43点。
投行人士称,鉴于公开招股首日百丽国际已获60倍超额认购,其国际配售部分亦获10倍超额认购,因此,公司行使超额配售权的可能性非常大。
根据招股书,百丽国际将把27%-31%的募集资金用于各项扩展计划,包括收购公司或与策略伙伴结成联盟。百丽国际CEO盛百椒在此前发布会上说,收购原则需要考虑与现在的业务是否有协同效应,是否在管理团队的整合能力范围内。
此外,百丽国际称,约24%-25%的募集资金将用于开设新店,包括提高一级市场占有率和扩大在二三级城市的市场占有率,计划每年新开1000家新店,其中包括建立更多的零售运动商城。此外,百丽国际允诺每年派发的股息计划为股东应占综合溢利约20%-30%。但亦有评论担心,百丽的开店速度过快,且内地二三级城市的消费能力与大城市仍有不小差距,由此对百丽未来的盈利构成风险。
目前,中国的女鞋市场仍然高度分散,行业领导者百丽上市以后,将对行业竞争格局产生深刻影响。百丽上市前,持有著名品牌“达芙妮”的永恩国际(香港交易所代码:0210)、拥有“千百度”品牌的鸿国国际(在新加坡交易所挂牌)均已上市,而安踏、中港鞋履等内地鞋企也正摩拳擦掌,静候上市时机。业内人士分析,资本市场大热之时,国内鞋业市场正迅速从产业经济向几何级增长的资本经济转变,市场份额的进一步集中已可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