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襄樊市樊城区实现优势互补发展化纤产业
今年3月17日,在人民大会堂召开的中国部分纺织产业集群试点座谈会上,湖北襄樊市樊城区被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授予“中国织造名城”称号。
襄樊市是全国重点轻纺工业城市,是襄樊市的纺织大区和纺织强区。近几年来,樊城区委、区政府将纺织化纤工业作为支柱产业来抓,充分利用区位优势,不断培养和发展纺织化纤集群产业,促进优势互补,取得明显成效。到2006年底,全区注册纺织企业已有150多家,从业人员5万多人,拥有棉纺纱锭75万锭;现有布机近2万台,服装专业设备5000多台,印染线11条,化纤设备3000多台套。2006年全区完成工业总产值45亿元,销售收入43亿元,纺织工业总产值占全区工业总产值70%,同时培植出福龙牌纯棉纱、纯棉坯布、虎头牌坯布、经纬牌粘胶短纤,天王服装等一大批省级、国家级知名品牌产品。全区出口创汇已达4000多万美元,出口贸易交货值达到20亿元人民币。
樊城区如何能在短时间取得这么大的成绩?经过多方采访,记者认为他们的很多做法值得借鉴。
依托大企业培植产业集群
襄樊市大中型纺织化纤企业基本上都在樊城辖区,如际华3542纺织有限公司、新襄棉、银河、湖北化纤厂等大型企业,这些企业不仅有先进的纺织化纤设备,先进的检测手段,而且有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深厚的企业文化底蕴,区委、区政府紧紧依托这些企业,发展上下游纺织产品,延伸产业链,同时将民营企业按专业化分工协调,把产业不同的产品,相关产业配套协作型产品统一向产业集群方向发展。
今年,樊城区还将加大对“有优势、有潜力、有较长产业链”重点企业的扶持;加大对具有“专、精、特、新”成长型企业的扶持,力争区内全年规模以上企业新增11家,产值过亿元企业新增5家。
组建工业园区发展产业集群
樊城区委、区政府先后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充分利用园区招商,实施滚动发展。经过3年努力,不仅在太平店镇依托湖北金环组建了化纤工业园区,而且在汉江路以西,以3542、银河、新襄棉为依托,以瑞源纺织公司、天王制衣公司为龙头、布局纺织服装产业,形成王寨、七桥、乔营、贾洼四个工业园区,吸引了大批纺织企业来此扎堆。仅乔营纺织工业园区就聚集民营纺企40多家,形成了纺纱、浆纱、织造、印染、服装加工、原材料、零部件供应,市场销售等专业化明确,既协调发展,又统一调度,集群特征和产业集聚日趋呈现。瑞源纺织公司、永发纺织公司等一批优势骨干企业初具规模,成为带动其他中小企业发展的主力军。
按照“统一规划、市场运作、分步开发”的思路,今年将加强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打造一批客商入驻就能生产经营的“园区超市”。重点启动和建设两座“园中园”,一是与湖北化纤集团相配套的襄樊化纤工业园,将襄樊化纤工业园培植成全市纺织工业的一大基地;二是加快樊西工业园建设进程,重点围绕纺织服装、机电、汽配和农副产品加工四大产业进行规划建设。
跨国联姻,强强联合,壮大产业集群
化纤纺织工业园作为市委、市政府重点支持发展的市域工业经济三大重点工程之一,实施一年多,园区基础设施全部到位。2005年福建经纬纺织集团投资近2亿元组建湖北经纬化纤公司,落户樊城工业园区。2006年11月世界上最大的粘胶短纤维生产企业印度博拉公司,一次性出资3265万美元并购湖北经纬公司,合资成立博拉经纬纤维有限公司,促成跨国联姻,实现了强强联合。未来3年内,博拉经纬有限公司投资总额将达到20亿元人民币,实现产值100亿元以上。届时,樊城区化纤纺织工业园区当之无愧成为国内最大的粘胶短纤生产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