杉杉馆投入产出背后 营造"品牌+名牌"的梦想
3年前,杉杉麾下的14个品牌一举囊括了4100平方米的“杉杉馆”,其宏大的气势震撼了当年的中国国际服装服饰博览会(CH IC2005)。大手笔的运作令业界哗然,也将“杉杉馆”推上了“不归路”……
在前不久落幕的2007中国国际服装服饰博览会(CH IC2007)上,杉杉再次挟旗下品牌包下北京中国国际展览中心的9号馆,以“杉杉馆”的形式整体亮相。“杉杉馆”从试水CH IC至今已走过3个年头。3年的时间,是杉杉集团董事长郑永刚为“杉杉馆”设定的既定目标,不知是否也应成为“杉杉馆”今后在形式上的拐点。
“杉杉馆”能否尝试转型
步入CH IC2007的“杉杉馆”,其展厅布置的大家风范,依旧沿袭着杉杉彰显行业霸主的气势。但其中微妙的变化又独具匠心———展馆主打T台上的“当家花旦”,已由前两届的国际品牌换成了杉杉自主品牌。
杉杉集团总裁郑学明告诉记者,3年来,杉杉在多品牌、国际化方面更趋成熟,商务化运作的步伐也日渐稳健。从引进到提升,杉杉通过国际品牌的运作不断托举自主品牌,实现了品牌延伸。目前,杉杉主导品牌的发展势头更加强劲,杉杉SPORT、杉杉女装的市场空间正在形成。杉杉的战略性转变,营造着“品牌+名牌”成就大牌的梦想。
从大举引进国际品牌,到国际品牌托举自主品牌,在感受杉杉品牌战略精髓的同时,我们也注意到其品牌战略布局在转型中凸显深邃。郑学明认为,品牌经济是调整产业结构的最好途径。杉杉通过品牌经济,奠定了其核心品牌锁定国际名牌的坚实根基。并准备以此为平台,实现单边贸易向双边贸易的过渡。
然而,当我们细心揭起杉杉品牌战略的盖头时,又不难发现其中存有隐忧。目前杉杉集团代理、控股、参股及合作的20余个品牌中,市场经营稳健且具高盈利的品牌并不多见。另据了解,从2001年杉杉集团提出“多品牌、国际化”战略至今,杉杉旗下国际品牌的市场表现依旧有些不尽如人意。
积淀流通渠道诉求
尽管目前杉杉的一些高成长性国际品牌开始盈利,但当我们锁定杉杉国际品牌整体的市场运营现状时,不免顿生疑惑———国际大牌的市场策略也需“农村包围城市”?
对于杉杉国际品牌而言,北京的国贸、燕莎、赛特几乎难觅踪影,且不说云集了国际顶尖大牌的王府饭店了。杉杉宁愿每年投入数百万元在北京的“杉杉馆”力推国际品牌,为何不去拓展一下实实在在的北京一线市场?据了解,杉杉每年要为“杉杉馆”投入500万元左右的参展费用,平均每个品牌需要花费四五十万元。其旗下品牌经理人向记者透露,这笔花销对于品牌市场的拓展意义不大。由此可见,“杉杉馆”对于品牌的市场拓展力度,在实际层面看并非显而易见。记者认为,这多少使“杉杉馆”的3年业绩打了些折扣。
市场是检验品牌竞争力的重要标准。杉杉要想在“多品牌、国际化”的道路上更趋成功,应更多地关注不同品牌在各自目标市场上的竞争力培育。郑永刚为杉杉服装板块制定的目标是营造LVM H式的多品牌化国际集团。这就要求杉杉不仅要拥有市场拓展魄力,更需关注每一个品牌的市场发展模式与盈利现状。
业界权威人士认为,品牌的市场定位是对品牌匹配的相应流通渠道的诉求,品牌市场的实体性必须明确,不同档次、不同区域和不同规模对于每个实体性市场来说不可同日而语。背景资源、社会资源、渠道资源与经营资源的积淀,是锤炼经营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个国际品牌展现自身形象和实力不可或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