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加工企业该如何摆脱困境,走出企业瓶颈
短短的几年间,我国棉花加工企业数量由流通体制改革前的4000余个增加到18000个。经营主体的过剩使平均资源占有量少得可怜,加之外棉的强大攻势,使国内棉花加工企业处于举步维艰的困境之中。面临行业巨大的竞争压力,我们该如何摆脱困境,走出企业的瓶颈,这不得不令我们深思。
一、走产业链延伸和向棉花资源多、生产力水平低的国家转移的道路
我国棉花加工企业大多处于设备相同,技术基本无差异的状况,产业内众多的竞争对手势均力敌。在这种产品统一性高,产品单一的粗加工行业里,我们企业应将产业链延伸。
在过去加工厂少的情况下,籽棉价格相对较低,棉农所售的籽棉质量也比较好,并且能做到很好的摊晒。而现在原材料少,收购厂家多,棉花掺假不摊晒的现象十分普遍,这给棉花加工企业造成了很大的损失。许多企业干了一个轧季不赚钱,甚至赔钱的都很多。在这种市场环境不好的情况下,我们企业就要认真思考如何在副产品加工上获取一定的利润。如:可以将毛棉籽经过再加工生产短绒,再将棉籽生产植物油和棉粕,从而在棉花行情不好的情况下,副产品可以有一定程度的赢利。
棉花加工企业还应关注国外市场,寻找一些棉花资源丰富,而生产力水平低的国家。如在国外没有各方面准入设限,与我国又有较好的外交关系,国内加工企业可以考虑将企业迁至国外,这样可以有效回避国内加工能力过剩,企业吃不饱,从而成本加大的问题。
二、抓质量,树品牌
棉花加工行业自放开以来,产品质量明显下降,主要原因可归纳为以下几点:(1)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纺织企业为了降低成本,购买品级相同而质量差、价格低的皮棉,使质量差的皮棉在市场流通,不注重质量管理的企业有生存空间。(2)棉花加工企业急剧增加,造成原材料不足,市场出现抢购原材料(棉籽)现象。农民混等混级,“三丝”把关不严的现象严重,使得原材料品质降低。我们知道,一旦原材料品质不好,入厂后企业要将劣质的原材料生产出优质的产品,难度是很大的,有的甚至是不可逆转的,如“三丝”等问题。(3)加工环节的工人为了一味的求产量,加快轧棉速度,使得皮棉里棉结、索丝增加,降低了产品质量。
三、合理进行人力资源管理,提高绩效
企业在经营过程中,要想让员工有积极的工作热情,不仅要有合理的奖罚制度,还要使员工的工作与工资相匹配,只有这样才能使员工有积极的工作热情。目前,我们许多企业都存在一个现象,员工们总觉得自己干得多而得到的少,并且总认为别人比自己拿的多,而老板们总觉得员工们干得少,又想多拿钱,这就使得两者之间发生许多冲突,以至于员工对企业根本无忠诚度可言。我认为确定岗位的工作任务及合理的薪酬制度是保证企业发展的有效方法,是我们棉花企业必修的内功,是怎样使企业内员工更好的干好本职,增加工作效率,提高对企业的忠诚度,支持企业战略目标实现的前提。
四、多种经营方式,有效规避风险
近年来,由于国际棉花的大量涌入,相对棉花价格也比国内的低,我们许多企业都在说棉花行业越来越难干了。国内棉花加工企业面临以下几个问题:(1)厂多原材料资源少,农民期望值高,惜售现象严重。(2)面对(原料)的高成本和皮棉价格低的双重压力,我们的企业处于两难的境地。加工生产怕赔钱,不生产无法养活工人。(3)资金实力不强,无规模经营,资金成本高,追求高风险、高利润,不具备信息分析能力。企业在这种市场行情下该如何生存呢?目前在我们棉花交易市场和期货交易市场里有一种方法可以有效的规避风险--套期保值。例:新疆某轧花厂9月份收购成本13000元,在撮合当年11月份卖出14300元/吨,企业将棉花运至郑州库通过申报公检后,从事仓单质押,就可以拿到70%货款,而在交割时赚取1300元/吨(含加工费)-运费(600元/吨)=700元/吨。
可见,在收购期并不盈利,看似有风险的情况下,在棉花交易市场上我们不但做到了非但不赔还有盈利,而且还使企业的资金得到了迅速回笼和周转,使得企业用多种经营方式,有效规避风险。
我们应做到用战略眼光,找到合适的解决方法,提高核心竞争力,使我们棉花加工企业逐渐摆脱困境,进而不断的发展、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