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国对外贸易及中泰双边进出口商品结构分析
进出口商品结构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各类进出口商品在其对外贸易中所占的比重。一个国家进出口商品结构的状况主要是由该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和资源情况所决定,此外,该国的对外贸易政策也会对其进出口商品结构及结构调整速度具有重要影响。进出口产品结构的变化反映了一个国家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和各种产业的发展趋势。在生产力水平较低的国家里,只有初级产品的出口具有比较优势,而工业化程度高的国家,其工业制成品特别是高新技术产品具有很强的竞争优势,因此广大发展中国家由于经济不发达,出口一般是以初级产品为主,进口是以工业制成品为主,经济发达国家通常是以工业制成品出口为主,进口则以初级产品为主。
一、泰国进出口商品结构总体情况
(一)泰国进出口商品结构变化情况
二战前,泰国是单一的农业国,几乎没有工业。六十年代以后,泰国分阶段实施鼓励工业发展的“进口替代”和“出口导向”战略,工业门类分布和生产能力不断扩展,对外贸易得到快速发展。八十年代以来,泰国政府进一步调整工业结构,大力引进技术密集型和附加值高的中轻型工业,同时加强农业基础投入,改进农业生产能力,继续维持泰国作为粮食出口国的地位。
泰国实行自由贸易政策,对外贸易在泰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对外贸易保持较快增长势头,外贸总值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比例(外贸依存度)逐年增加。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至今,泰国外贸总额从700亿美元增长到2006年的近2600亿美元,年均增幅近10%。目前,泰国的外贸依存度已达125%,出口依存度为63%。
在总量增长的同时,泰国对外贸易商品结构的变化呈现如下特点:
1、总出口额保持较快增长势头,农产品类商品的平均增幅远小于工业品。1992-2006年,泰国出口额的平均增幅为10.4%,其中,工业产品的平均增幅11.5%,矿产品及燃料平均增长21.1%,而农牧渔业类农产品和加工农产品的平均增幅仅分别为4.9%和6.6%,均远低于出口总额的平均增幅(见下图)。这主要是因为农产品的产量和加工增值的增长空间有限,但这并未动摇泰国作为农产品出口大国的地位,目前泰国是世界上主要的大米、橡胶、木薯、食糖、热带水果和海产品出口国之一.
2、农产品类商品出口比重逐步降低,工业品和矿产类商品出口比重稳步上升。1992年,泰国农产品、加工农产品和工业品的出口额分别为67亿、32亿和218亿美元,在总出口额中所占比重分别为20.6%、10%和67%,到2006年,上述三类产品的出口额分别为131亿、80亿和1001亿美元,所占比重分别为10.1%、6.2%和77.2%,农产品类商品的比重下降了一半,而工业产品的比重则增加了10%。此外,矿产品及燃料类商品的比重则从1.4%上升到5.3%,2006年出口金额69亿美元。
3、生产资料、原材料及半成品、消费品进口比重基本保持稳定,燃料进口比重增幅大。生产资料、原材料及半成品是泰国的主要进口商品类别,2006年分别进口350亿美元和520亿美元,占进口总额的69%。1992-2006年,上述两大类商品的进口均占泰国进口总额的70%左右,年均增幅分别为7.4%和7.9%,接近同期进口总额8.5%的年均增幅。消费品的进口比重也一直保持在7%左右,年均增幅8.8%,2006年泰国消费品进口93亿美元,占进口总额的7.4%。1992-2006年期间,泰国燃料类商品的进口增长迅猛,从33亿美元增长到253亿美元,增长了近7倍,在进口额中的比重也从8%增长到20%。
(二)2006年泰国进出口商品结构主要特点
1、进出口主要商品类别相对集中。按照海关HS分类的98章商品中,2006年出口额居前5位的占出口总额的56%,而出口额居前10位的所占比重为70.5%;进口的集中度则更高,2006年进口额居前5位的占泰国进口总额达62.7%,居前10位的所占比重为76.9%。
2、出口主要商品增幅大于进口主要商品增幅。2006年出口额居前5的五章商品平均增幅为27.9%,其中,橡胶及制品的出口增幅高达41.2%,而进口额居前5的五章商品平均增幅仅为6%,只有矿物燃料达到两位数的增幅,为22.7%。
3、进出口商品结构较合理。根据泰国海关统计,2006年泰国出口额居前3位的商品均为附加值高的工业制成品,分别是机械器具及零件、电机电气设备及零附件、车辆及零附件,出口金额分别为240亿美元、233亿美元和101亿美元,上述三类商品占当年出口总额的44%。此外,体现泰国农渔业生产优势的相关产品出口情况也颇喜人,如橡胶及制品(88亿美元,排第4),肉、鱼及其他水生动物的制品(40亿美元,排第7)、谷物(大米)(27亿美元,排第9),鱼及其他水生动物(22亿美元,排第11),蔬菜水果或植物其他部分的制品(13亿美元,排第19),上述五类商品占总出口额的15%。进口方面,矿物燃料、矿物油及产品的进口额居第一,为256亿美元,占比20%,电机电气设备及零附件(252亿美元,占比19.6%)、机械器具及零件(181亿美元,占比14%)分列第二和第三,钢铁、塑料、铝、铜及其制品等用于生产的工业半成品的进口额共约200亿美元,占进口总额的16%。
二、中泰双边进出口商品结构分析
近年来,中泰贸易增长迅速,特别是中泰蔬菜水果零关税安排和中国东盟自贸区货物贸易协议的顺利实施为推动中泰贸易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根据泰国海关统计,2006年泰对华出口11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9.6%,占泰国出口总额的9%,出口前10大类商品为:机械器具及零件(27.2亿美元,↑4.3%),橡胶及制品(17.1亿美元,↑76.1%),电机电气设备及零附件(16.9亿美元,↑37.6%),有机化学品(11.4亿美元,↑138.9%),矿物燃料、矿物油及其产品(9.9亿美元,↑23.2%),塑料及制品(9.7亿美元,↑20.9%),蔬菜(4.2亿美元,↑41.4%),谷物(2.8亿美元,↑44.4%),木及制品(2.6亿美元,↑11.2%),铜及制品(1.7亿美元,↑76.5%)。
2006年泰自华进口13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2.4%,占泰国进口总额的10.6%,进口前10大类商品为:电机电气设备及零附件(42.9亿美元,↑25.3%),机械器具及零件(31.7亿美元,↑25.8%),钢铁(10.6亿美元,↓8.1%),钢铁制品(3.9亿美元,↑34.9%),塑料及制品(3.3亿美元,↑33.4%),珠宝、贵金属及制品(2.9亿美元,↑14.6%),杂项化学产品(2.9亿美元,↑40.1%),无机化学品(2.8亿美元,↑8.7%),有机化学品(2.3亿美元,↑13.1%),铝及其制品(2.1亿美元,↑53.8%)。
在双边贸易总额快速增长的同时,两国进出口贸易的商品结构也在不断优化,呈现优势互补、互利双赢的格局。从进出口商品结构看,中泰双边贸易具有以下特点:
1、机械电子类产品在双边进出口中所占比重最大,增速快。机械器具及零件(第84章)是2006年泰对华出口的第一大类和自华进口的第二大类商品;电机电气音像设备及零附件(第85章)是2006年泰自华进口的第一大类和对华出口的第三大类商品(2004、2005年均排第二)。上述两类商品占泰国对华出口总额的37.4%,占泰自华进口总额的54.7%。上述两类商品贸易额的增幅也很大,自华进口额的增幅均在25%,而第85章商品对华出口的增幅也高达38%。
2、泰农产品及其制品是泰对华出口的重要商品。橡胶及其制品(第40章)、木薯(第7章蔬菜对华出口基本上为木薯)、大米(第10章谷物对华出口基本上为大米)、水果(第8章)、糖及食糖(第17章)、水海产品(第3章)等泰国的优势农产品分别是2006年对华出口的第2、7、8、12、15和20位,出口额共计约26.4亿美元,占泰国对华出口总额的22.4%。其中橡胶及制品、木薯、 大米、糖及食糖对华出口增幅很大,分别为76.1%、41.4%、44.4%和104.6%。
3、各类金属及制品是泰自华进口的重要商品。钢铁、钢铁制品、铝及其制品、铜及其制品、铅及其制品是2006年泰自华进口的第3、4、10、13、21大商品,进口额共约19亿美元,占泰国自华进口总额的14%。除钢铁出现8%的下降外,钢铁制品、铝及制品、铜及制品、铅及制品的进口增幅分别高达34.9%、53.8%、180.6%和108.7%。
来源:商务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