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纺机赢得市场的关键:推广提高产品可靠性
近几年来,我国纺机设备的技术水平正突飞猛进的提高,不仅基础较好的棉纺成套设备机电一体化程度又有了明显进步,过去长期依靠进口的化纤年产18万~20万吨聚酯成套设备开发成功并大批量供应市场,即使最薄弱的无纺布、针织、印染设备也都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是在感受着这些巨大成绩的同时,国产纺机设备的可靠性却依然是一个挥之不去令人尴尬的大问题。而且,可靠性也正阻碍着国产纺机设备进一步扩大市场占有率。
面对订单不得不拱手相让
2003年,一则消息曾引起了许多媒体的关注:我国棉纺行业规模最大的山东魏桥纺织集团要增添500多台剑杆织机,一家纺织企业一次购进如此大量的设备这在纺织行业的历史上还是绝无仅有的。魏桥集团当时采取了招标的方式,其目的很明确:选最好的产品、最优的价格。当时有五家企业竞标,其中四家是我们本土化的国内企业,还有一家是世界著名剑杆织机生产企业--比利时的必佳乐在华投资建立的江苏必佳乐纺机公司。最终中标的是必佳乐,一张订单共计512台。那时很多媒体报道的重点都是中国纺织企业了不得,一次就上512台高档剑杆织机。是的,这确实是一个令纺织行业振奋的好消息;然而,人们的关注点也各不相同,纺机业内人士听到这个消息后更多的感受是失落。500多台的订单为何飞向国外企业?这种档次的剑杆织机国内企业是完全有能力生产的,而且价格要比国外的低1/3,当时必佳乐的剑杆织机每台20万元,国产的只有15万元。然而,事后曾与国内竞标的几家剑杆织机生产企业交流,他们却非常的服气,认为自己的产品确实有差距,而且非常明显。
那么这个明显的差距在哪儿呢?
就是可靠性不行。纺织企业称之为设备的落地效果。国外的设备到了用户企业,调试好,一个星期后就平稳运转起来;而国产设备往往是一个月才能运转起来,三个月之内还得有人进行跟踪。据有关部门跟踪三年可靠性数据的摸底试验,国产设备与同类进口设备比较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多数低3~5倍。在采访中,记者曾问了几家国内纺织企业的老总这样一个问题:同是高档次的纺机设备为什么选择进口,而不选择国产的?老总们的回答是:不是我们不想用国产设备,是国产设备确实与进口设备相比存在着差距。某些国产设备虽然技术水平相当高,但可靠性差,经常出现小毛病,不得不停车检修,不仅降低了效率,而且还增加了企业的维修成本。尽管许多纺机企业常常拍着胸脯说,我比进口设备的价格低1/3,可是我们企业综合算起来,认为还是买进口的划算。
我国纺机行业从上世纪80年代末就意识到了提高可靠性的重要性,从1992年正式开始推行可靠性工作,包括可靠性工程技术的培训、产品的选型、指标的摸索以及产品可靠性论证。1998年,剑杆织机率先开展了可靠性的认证工作,苏州纺机、广东丰凯纺机、聊城昌润纺机、山西经纬纺机、常熟纺机等五家企业通过了由原中国纺织总会组织的可靠性论证。还有其他一系列产品,如粗纱机、大圆机、锭子也都相继开始了可靠性的论证工作。后来,由于政府机构改革,主动推行停了一段时间,但是很多企业并没有停止可靠性的工作。这几年,国产部分纺机产品的可靠性还是有了一些提高,但是与国际先进的纺机产品相比还是有很大的差距。
业内人士认为,国产纺机设备可靠性差从根本上来讲主要有两方面的问题:一是可靠性观念不强。国内企业往往认为,产品的可靠性、产品的质量是靠检验人员来把关的,而先进国家纺机厂除了对外协件有检验以外,自己的零件与装配是没有专门的检验机构和检验人员的,每道工序、每个岗位都要进行自检。这是我们与国外先进企业的一个非常大的差距。二是可靠性认识不足。过去我们一直片面地把可靠性看成是制造质量不过关,所以一说到提高产品的可靠性仅从零件制造的角度来把关,后来扩大到装配环节,实际上可靠性是贯穿从设计、制造、装配到售后服务的一个系统工程,甚至还应该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结合起来。有些国家把可靠性提高到行业或企业发展的战略高度来认识。正是因为我们的企业对可靠性的认识不充分,可靠性观念不强,所以十几年来,国产纺机产品不论是设计水平还是加工能力都有明显提高的同时,可靠性却一直是一个无法跨越的坎。
可靠性为什么会成为软肋
我国纺机企业对可靠性不够重视的另一个原因就是最近四五年来纺机市场太火了。自1999年以来,纺织行业对设备的需求进入了一个高潮期,纺机行业连续五年销售收入以两位数增长,这就使得纺机企业更多地忙于开发市场,忙于产品销售,而没有精力去扎扎实实地在提高产品的可靠性上下功夫。那么,随着我国纺织行业的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设备的需求也从量的增长为主转变到提升设备的技术水平,纺织企业对设备可靠性的需要也越来越高。
为了提高国产纺机设备的可靠性,缩小与国外同类设备的差距,促进整个行业快速稳定发展,中国纺织机械器材行业协会从今年起在全行业开展"提升纺织机械产品可靠性"的活动。目的是通过推广提高可靠性工作,使国产设备的可靠性指标逐步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产品水平。可以说这项活动开展得既及时也务实。那么如何让这项工作落到实处,并最终让国产设备跨越可靠性这个坎呢?在采访中业内专家给出了一些具体的建议。
一是提高可靠性要从设计环节抓起。国外先进企业在开发产品时,是把设计的可靠性、制造的可靠性、安装的可靠性加在里面统一考虑的,而且还要进行反复的调整。其实,这一点在我们国产设备中也可以得到印证。比如这几年在可靠性方面有了很大提高的清梳联、化纤成套设备,恰恰就是在产品的设计创新方面表现出了强大的实力。
二是加大资金投入。要从根本上提高纺机产品的可靠性还必须要加大对产品开发的投入。目前,我国的企业研发费用占销售收入的比例平均也就是2%左右,国内最好的企业可能达到5%,而欧洲的企业平均达到8%~12%。在这方面我们应该向国外先进企业学习。
三是行业协会应针对不同的产品组织起草可靠性的检测方法和检测标准,以便企业能够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随着各项标准的出台,使每个企业都能够主动地去参与到提高产品的可靠性工作上来,从而促进我们全行业纺机产品的可靠性能有一个质的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