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羊”跑出马的威风:记恒源祥刘瑞旗
在夕阳中升起毛线的太阳
28岁,刘瑞旗成为南京路上最年轻的经理。当时的恒源祥虽然是上海解放前的老店,颇有名气,可是几经沉浮,到刘瑞旗接手时,仅仅是南京路上一家100平方米的小店,经营的产品是绒线。“恒源祥”三个字的招牌是在一张白铁皮上书写的三个简陋得不能再简陋的蓝色字。
就是这样简陋的三个字让刘瑞旗看到了希望和未来。
刘瑞旗常说的一句话是:做别人做不到,想不到,理不到的好事情。这几乎成了他经商的一种警示。 上个世纪80年代末,当别人还没有意识到商标巨大的商业价值时,他将“恒源祥”三个字注册成商标。
其实,他那时很穷,穷得只有一个商标。可是十几年后,当恒源祥成为中国驰名商标,成为赫赫有名的恒源祥集团时,人们都惊叹于他以无形钓有形的本事。
刘瑞旗异想天开要生产毛线。一个小店,生产毛线几乎是天方夜谭。厂在哪里?资金在哪里?刘瑞旗想了想,用品牌与毛线商合作,生产恒源祥的毛线。拿着他的钓竿“恒源祥”,这位南京路上的经理在上海竟钓不到“鱼”,他找不到合作伙伴。也许,上海的“鱼”们自认自己是“海”里的鱼,见多识广,可是他们没有意识到恒源祥是金钩。更没有想到刘瑞旗钓鱼本身不是为了吃鱼,而是要将鱼养大。刘瑞旗只好到江浙一带的湖汊里去钓。
这回没费多少周折,他在无锡找到了合作者,刘瑞旗挺高兴,兴冲冲地去了。纯朴的乡镇企业用他们所能表达的最热烈的仪式欢迎了他,他们在拖拉机上放了一把藤椅,刘瑞旗就坐在藤椅上开始了与他的伙伴们的合作,他们讲好,赚钱一家一半。当初与刘瑞旗合作的这家企业,成为刘瑞旗初起家时的5个羊伙伴之一。恒源祥是做羊产业的,他的伙伴们都是羊伙伴。现在他们已成为中国最大的毛纺生产基地之一,中国最现代、最先进的纺织机器,就在这些厂中。
尽管有朋友在刘瑞旗最初做毛线时就对他提出善意的警告:毛线是夕阳行业,从事手编毛线的人越来越少了,刘瑞旗却依然“反动”着,他锁定的目标是要在黄昏中升起一轮毛线的太阳。
1991年5月,恒源祥准备大修了。商店虽然歇业了,可是恒源祥的品牌之战也打响了。刘瑞旗筹划出10万元资金,准备投放广告,这是商店的全部流动资金了。
这时候,合营的厂子找上门来:“刘总,工人工资发不出了,能不能支援点资金?”
刘瑞旗犹豫了一下,他说:“能不能克服一下,再想点其它的办法。”
想着没发出工资的工人,刘瑞旗脚步沉重地走进了上海电视台。
电视台:10万元,那能做几次广告?电视台的广告最少是15秒。
刘瑞旗:我们就这点钱,能不能做5秒广告?我们可以一天中播三次,每次5秒总可以吧?
好不容易电视台作为特例批准,广告片制作费又吓了刘瑞旗一跳:5秒广告片2万元。
刘瑞旗急得不行:不行,10万元去掉2万元,还能剩几次播广告了?
他就自己制作出“恒源祥”三个字,将“恒”、“源”、“祥”用铁丝滚到观众面前,这样制作费就省了,于是“恒源祥-绒线羊毛衫”每天在上海电视台播出。
而此刻,恒源祥并未开业,商店依然在装修。
刘瑞旗遭到了一些人的指责:“做广告,这简直是败家子的行为。”在他们的眼中,从没有一家毛线商店做过广告的,更何况商店还关着门呢。
3个月后,闷热的夏季过去了,秋风起了丝丝凉意,恒源祥店门装饰一新,开门迎客,此时的“恒源祥”已成为老百姓耳熟能详的品牌了,前来购买毛线的人络绎不绝。
刘瑞旗笑了。
不久,恒源祥不仅走出了上海,还走进了中央电视台,而因为当时资金依然捉襟见肘,就将“恒源祥-羊羊羊”连喊了三遍。中国广告杂志称其为“开创了5秒标牌广告和三遍重复的新形式,具有独特的意义”。
1996年,刘瑞旗和他的伙伴们创造了世界上生产毛线最多的年产10000吨的记录,此后,恒源祥又四创吉尼斯纪录:世界上最大的棒针,最粗的绒线,最贵的绒线(一斤毛线89万元)。
恒源祥是做毛线文化的
但是刘瑞旗却在铁的事实面前,公然否认恒源祥是做毛线的。他说,如果恒源祥是做毛线的,今天的市场上还会有恒源祥吗?
刘瑞旗的另外一个身份是东华大学的客座教授。有一次,我有幸听到他在上海交通大学的一次演讲。激情洋溢、才思喷涌的刘瑞旗是那么地具有鼓动力甚至是煽动力,他是天才的演说家。
面对台下的大学生,他问:你们当中家里人有谁编毛线?你周围的人有人在编毛线吗?你们当中还有谁会编毛线的?
大学生们的举手在一次次的提问中渐少,最后几乎没有几个人举起手来,但是他一点都没有失望也没有尴尬。
来源:微服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