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网首页 | 搜索 | 产品 | 企业 | 供应 | 求购 | 人才 | 论坛
会员登录  免费注册  新闻订阅  我要投稿
纺织资讯
您的位置:首页 > 信息中心首页 > 正文
【收藏到商务室】

"箱包之都"白沟:庄稼汉打造出"北方购物天堂"


http://www.texnet.com.cn  2007-06-22 14:47:44  来源: 收藏

  日客流量达25万人次,黄金周期间日客流量则超过30万人次。走进被河北省委书记白克明称作“北方购物天堂”的箱包之都白沟,置身那栉比鳞次的商铺、车水马龙的人流物流、喧嚣热闹的商贩之中,你如何能想像这里曾是“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腿泥”的村街集市。

  谈起变化,土生土长的白沟百姓周明波说,是党的改革开放政策威力大;白沟镇的党委书记李洪强讲,是白沟的庄稼汉创造了草根经济奇观!

  3万多农民洗脚上田当老板

  40多岁,一身现代都市女性装束,一头烫发,谈笑从容。张金英,20多年前还是个朴实的农村姑娘;20多年后,她和3万多土里刨食的乡亲依托箱包市场的发展,洗脚上田做了老板,把产品卖到法国、俄罗斯、日本、美国等120多个国家和地区。

  白沟,位于北京天津、河北保定三市的腹地,隶属于河北省高碑店市。在计划经济时代,这里人多地少,是远近闻名的穷乡。上世纪70年代末,一些农民为求活路开始用人造革加工自行车座套和简易手提袋。如今是白沟一家本地品牌企业总经理的张金英,也是从那时起开始从农民变成“一个农家手工作坊里的女工,工具只有一台缝纫机”。

  口齿伶俐、思维敏捷的张金英向记者回顾了当时的情景:“当时一般家庭作坊的分工是,男人负责购买原辅材料,女人缝包,男人摆地摊或走街串巷去卖。”在她家里就是父亲负责购买原辅料,自己和母亲缝包,然后父亲去卖包。

  “那时做的包色调和款式都非常单一,顶多在包上印上‘北京’‘上海’等字样,一只包卖两块钱,能赚两三毛钱。”

  1986年以后,张金英见有些邻居从广州买回样品照着做,而她则开始直接从广州进货在白沟销售。逐渐地,她的生意越做越大,如今她已注册了自己的公司和商标,并代理国际箱包品牌。

  张金英介绍说,在白沟镇经营箱包的本地人中,大部分都是靠小作坊起家当老板的。由于没有什么技术难题,普通工人在一个生产厂家干上几年也就成了熟练工,之后他们就会自立门户。一般来说,每个10年以上的企业都已经培养出10来个另立门户的同行“老板”。

  记者采访了解到,目前白沟镇300人以上规模的企业有300家,个体加工企业3000多家,全镇有固定门店1万多家,经营摊位3万多个,其中经营主体95%以上是当地农民。这也就意味着白沟镇有3万多农民成了“老板”,而这个镇的总人口是11万。

  从无牌、冒牌到创牌,白沟人开始讲品牌

  从泥土里走出的农民当年“根本没有商标品牌的概念,哪个商品好卖就贴哪个牌子”,以致上世纪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初,白沟市场仿冒盛行,白沟市场也因此遭受重创。但记者近期在白沟采访时,几乎没有人愿意提及那段历史。

  据了解,白沟仿冒盛行的那段时间不少本地生意人曾因此被迫离开自己发家的行业,背井离乡外出闯荡。从1993年开始,在白沟镇政府的引导下,一场长达10年的“自救运动”在白沟展开,经过10年规范整顿之后,白沟市场重现了活力。

  在白沟箱包交易城三楼,记者以购物者身份到部分箱包店了解情况。记者称想预订一批拉杆箱,问拿货时是否可以每个箱子加价5元钱以便拿回扣,每次还没等问完,店老板就说:“买再多的箱子也不可能给你拿回扣。”

  一位经营拉杆箱和铝合金仪器包装箱的店老板李红雨说:“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如果你拿走的箱子出现任何问题,在外面一说,我们生意就做不成了,我们不会为一些蝇头小利毁了自己的品牌和信誉。”

  他说,永恒的诚信才有永恒的效益。现在白沟有个体加工企业几千家,固定门店1万多家,这么多的企业靠的是接订单、搞批发,而不是一锤子买卖。

  经营专业公文包、男士包的丁志良说,白沟市场吸引了国内外5000个品牌,企业之间的竞争压力可想而知,质量稍有问题就没有回头客和订单,这样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很快被淘汰。“树立一个品牌形象需要10年,而毁一个品牌可能只需要一天,或者是一件事。”丁志良说,“质量第一、价格其次,公认的质量才是最大的竞争优势。”

  目前,白沟已形成产业基地和市场的良性互动,并走出了一条从无牌-冒牌-仿牌-贴牌-创牌的名牌荟萃之路。15年前曾经遭受了“毁牌”重创后的白沟人已深深明白这样一个道理:质量与诚信才是无穷的资源。

  从“万元户”到“百万元户”

  20多年前,如果哪个村出了个“万元户”,一定会成为致富的典型,村民也一定会对这个“万元户”羡慕不已。然而,今天白沟的年人均收入就已达到8800多元。记者在白沟镇仁和庄村走访,65岁的村支书周明波给记者说了这样一句“掏心窝子”的话:“‘万元户’那早就是历史了,在仁和庄村,百万元户也算是平平常常。”

  仁和庄村现有700多户、3340来口人,400亩土地。记者看到,这个村户户住的都是二层联排别墅。在这个人均只有一分多地的村子里,何以有那么多的百万元户呢?

  周明波介绍,这得益于白沟市场的发展,现在仁和庄村以土地入股建有五金皮革城、国际箱包城、服装城、服饰辅料城等4个亿元项目,其中服装城60%的股份属仁和庄村所有,服饰辅料城完全是仁和庄村的项目。

  周明波说,早在2002年,这个村人均收入就达到了6000元,5年来人均收入翻了一番。仁和庄村民收入一靠经营箱包、皮革五金、箱包辅料、服装等;二靠出租门店、住房等,这项收入比较固定,每年户均收入有三四万元;三靠集体红利,仅服饰辅料城项目,年利润就达1500多万元,人均获利近5000元。村里还规定,60岁以上的村民每年发给2100元,60岁以下者每年发给1800元。

  另外,村民就医有医保,孩子从入托至上高中全免费,考上大学还有奖励。据介绍,在仁和庄村,“最没有生意头脑”、靠蹬三轮车谋生的人每天也挣六七十元。

  记者在仁和庄村采访时,最大的感受是白沟市场竞争的优胜劣汰,带动了农民思想意识的转变。“衣食足而知荣辱,仓廪实而知礼节”,富裕起来的仁和庄村不断强化发展意识、效率意识、竞争意识,促使农民旧有的小农意识转化为商人意识,农民心态转化为市民心态,彻底改变农民旧有的“三个月种田、三个月过年、三个月悠闲、三个月耍钱”的陋习。

  来源:新华社

转载本网专稿请注明出处“中国纺织网”
编辑:纺织网
贸易行情论坛】 【打印】 【关闭】 【我要收藏
「相关报道」
更多精彩行业动态
进入行业动态>>


免责声明:浙江网盛生意宝股份有限公司对中国纺织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浙江网
盛生意宝股份有限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站内支持:关于我们 - 服务项目 - 法律声明 - 意见反馈 - 企业邮箱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纺织数据库 - 快速产品通道 - 外贸助手
兄弟站点:生意宝 - 国贸通 - 中国化工网 - 全球化工网 - 医药网 - 中国服装网 - 机械专家网 - 中国农业网 - 中国蔬菜网 - 浙江都市网 - 中国红娘网 - 南阳商务网
糖酒招商网 - 中国卫浴网 - 中国粮油网 - Global Buyers & Suppliers - ChinaChemNet

中国纺织网 版权所有 1997-2014 浙ICP证:浙B2-20080131
服务热线:0571-88228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