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丝绸集团:改革出活力 整合重组扩品牌
在本月举行的“第四届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与发展论坛暨经贸洽谈会”上,广东丝绸集团公司宣布重组湖南省丝绸集团公司,通过公开转让程序受让湖南丝绸进出口公司50%股权。在此之前,广东省丝绸集团公司已通过类似方式重组了广西丝绸公司。董事长蔡高声还透露,另一宗重组也已于几天前完成:广东广新外贸集团旗下的轻纺控股公司合并重组进入丝绸集团,广东丝绸集团将更名为广东丝绸纺织集团。
深化改革焕发活力
广东丝绸业受市场、机制、管理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曾在上世纪90年代落入低谷,全系统85家企业有84家亏损,不少已到了破产边缘;到1999年底,广东丝绸企业净资产只有1789万元,亏损总额高达1732万元。为此,广东省委、省政府果断决策,于2000年5月宣布将广东省丝绸集团列为广东省授权经营的省属23家资产经营公司(企业集团)之一。从此,广东丝绸集团积极稳妥推进企业资产重组和企业改制,并一路重振雄风,走向辉煌———1999年至2006年,企业净资产增加到4.65亿元,国有资产6年增长了约25倍;进出口总值从6.9亿美元增加到23.3亿美元,年利润总额由亏1732万元变为盈1.19亿元。
广东丝绸集团2000年8月启动改制工作。首先,对下属85家公司采取一企一策原则,以主体重组、整体改制、风险抵押经营、整体重组、破产重组、租赁经营、关闭破产等7种形式,对授权管理的子公司进行战略性改造和重组。集团作为国有资产产权代表,在改制企业的股权设置上除集团控股、参股外,推行企业经营者骨干和职工参股。蔡高声说,当时最为有效的一招是,谁当经理(厂长)谁拿钱持股做风险抵押,不拿就不能干这个职位;职工可以入股,且不论多少。就这样,蔡高声把每一个下属公司经理(厂长)的利益与公司捆绑在了一起。目前,授权经营的85户企业有80户改制完毕,初步建立起了有效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
经过改革、改制、重组,广东丝绸集团各企业呈现出体制新、机制活、效益好的崭新面貌,绝大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和经济效益都大幅度增长,大部分子公司成为省市级“龙头企业”或外贸出口的“主力军”。中山市丝绸进出口公司1999年出口4340多万美元,净资产仅有130多万元,改制后企业得到了迅速发展,2006年进出口额达5亿美元,净资产增加到4522万元,盈利2069万元,并创出了自己的服装品牌。始兴公司改制前已面临破产,通过注资收购地方缫丝厂,形成茧、丝规模生产,创造了集团公司贸工农一体化的“始兴模式”,产品质量由平均2A级提高到最高级6A级,改写了广东不能生产高等级丝的历史。其规模、效益在同类企业中名列前茅,2006年净资产达1129万元,利润329万元,实现了农民致富、企业增效、财政增收“三赢”的效果,成为省农业“龙头企业”。
整合重组做大做强
“我们的根在农村,只有稳定了根,稳定了农民种桑养蚕,丝绸企业才能发展。”蔡高声说。正是基于这一思考,广东丝绸集团始终没有放弃各蚕桑产区的农业“龙头公司”。
当时,面对蚕茧行业存在的价格波动性大、“小、散、弱、乱”等不利因素,广东丝绸集团通过实施“公司+基地+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巩固产业链,完善贸工农一体化体制,巩固了茧丝业由珠江三角洲向粤北、粤西、西江流域战略转移的成果,推动了地方工业的发展,带动了千家万户农民增收致富,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公司先后投入3亿多元,建成横跨省内41个市县的出口基地,7年来,广东种桑养蚕的农户由10多万户增加到35万户,有150万农民走上了致富路。
广东丝绸集团决策层清醒地看到存在的问题:公司经营还处在“数量大利润薄”的层次,需要向更高层次发展,实现外贸增长方式的转变。为此,他们紧紧抓住“泛珠三角”经贸合作和发展的机遇,实施商务部提出的“东桑西移”战略,挺进“泛珠三角”腹地,充分发挥体制、经营、技术、人才等优势,移植和推广贸工农一体经营体制,先后成功地重组了广西、湖南两地的丝绸公司。
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副会长曹新宇认为,广东省丝绸集团公司在产业化经营模式、外贸出口竞争力、创新研发能力等方面具有优势,出口市场达159个国家和地区,出口量居全国同行第一。广东、湖南、广西3地丝绸企业通过资产重组,发挥本地区独有的地理优势,将从蚕种、收茧、缫丝、丝织、服装、出口产业链上下游入手,分工合作,实行贸工农一体化经营,联合打造“丝绸产业带”。
在广东丝绸积极整合省外资源的同时,广东省又做出重大决策,将广东省广新外贸集团旗下的轻纺控股公司合并重组进入丝绸集团,重组后的新公司定名为广东省丝绸纺织集团。按去年年末统计数据,重组后的广东丝绸纺织集团总资产约为63亿元,销售收入超过200亿元。业内人士指出,这将是中国纺织业最大的一次重组,届时广东丝绸纺织集团将成为全国丝绸纺织业中最大的“航母”。蔡高声说,集团将不断深化改革,争取做大做强做优,力争到2010年实现外贸翻番,进出口总额达到50亿美元,实现营业收入500亿元,创全行业税利25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