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财政部调整出口退税 将带来哪些影响?
取消553项“高耗能、高污染、资源性”商品的出口退税,降低2268项容易引起贸易摩擦的商品的出口退税率。
6月19日,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商务部、海关总署联合发布了《关于调低部分商品出口退税率的通知》,规定自2007年7月1日起,调整部分商品的出口退税政策。这次政策调整共涉及2831项商品,约占海关税则中全部商品总数的37%,主要包括:
进一步取消了553项“高耗能、高污染、资源性”商品的出口退税,主要包括:濒危动植物及其制品、盐和水泥等矿产品、肥料、染料等化工产品、金属碳化物和活性碳产品、皮革、部分木板和一次性木制品、一般普碳焊管产品、非合金铝制条杆等简单有色金属加工产品,以及分段船舶和非机动船舶。
降低了2268项容易引起贸易摩擦的商品的出口退税率,主要包括:服装、鞋帽、箱包、玩具、纸制品、植物油、塑料和橡胶及其制品、部分石料和陶瓷及其制品、部分钢铁制品、焦炉和摩托车等低附加值机电产品、家具,以及粘胶纤维。
此次调整出口退税率的目的明确,主要是为了缓解中国贸易顺差过大所造成的国内流动性泛滥,国际贸易摩擦频繁现象;且涉及面广,包括了服装、鞋帽、箱包等低附加值产品在内的2800多种商品。
我们认为,这不是中国第一次下调出口退税率,也不会是最后一次。自2003年以来,中国便陆续对于以钢材为代表的高污染、高能耗、资源性产品下调出口退税率,但涉及范围相对较窄(表1)。2006年9月份,中国对于逾1500种商品下调出口退税率,涉及范围较广,我们当时发表评论认为对于中国总体出口影响有限,其后的实际情况完全符合我们的预期。
此次调整之后,我们依然认为出口将依然保持强劲,贸易顺差难解。这次出口退税调整属结构性调整,有利于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外贸转变增长方式,推动我国出口结构升级。但是其对于降低贸易顺差效果有限,人民币的升值压力仍将持续。从短期看,一些原本通过假冒出口以骗取退税的行为(俗称“香港一日游”)可能会得到一定程度的遏制,从而使得出口数据略有下降,但幅度有限。从中长期看,我国出口仍将保持强劲,贸易顺差难以大幅下降,原因包括:
第一,中国出口结构升级,出口竞争力持续提高。此次调整是有保有压的结构性调整,一方面降低了部分原材料和低附加值消费品的出口退税,但另一方面保持了高科技产品、农产品加工业的退税,对机械装备产品的退税率调整有限。而近年来我国出口结构已经发生了显著变化:机械和装备产品出口占比不断提高(从2000年的33.1%提高到2006年的47.1%),原材料和消费品出口占比不断下降(前者从2000年的5%下降到2006年的2.7%,后者从2000年的39.9%下降到2006年的27.3%)。这体现了中国出口中附加值相对较高的产品比重愈来愈高,也更易将价格传导给消费者。
第二,中国工业企业利润率改善,使得其有能力消化出口成本的提高。得益于人口红利和低利率环境,无论是以利润率还是投资回报率来衡量,中国工业企业的盈利能力在过去几年得到了稳步改善,这也意味着中国企业有较大的空间去消化出口退税率的调整。
第三,中国的外贸方式也使得顺差难以大幅下降。加工贸易出口在中国总出口中占据重要地位(今年1-5月份加工贸易出口占中国总出口的51.2%),致使中国的一部分进口需求与加工贸易关联密切(今年1-5月份加工贸易进口占中国总进口的38.1%)。如果出口退税调整使得加工贸易出口受影响,其原料进口也会下降,从而使得中国贸易顺差(出口减去进口)的实际下降幅度有限。
第四,中国经常账户高顺差的根源在于国内的高储蓄率。我们在过去已数次论述,由于人口结构因素和社会保障体系的不健全,我国的储蓄率在今后5年内还将继续保持高位,因此预期我国中期经常帐户顺差依然很大。
我们对外贸、汇率政策的展望是:人民币升值加速,出口退税率仍有调整空间。
简言之,此次出口退税率的调整对中国贸易顺差影响有限,美欧与中国的贸易摩擦压力不会就此降低,美国国会针对中国出口推出法案的可能性仍较高。人民币升值压力仍较大,我们维持原先的判断:2007年全年贸易顺差可达到2500亿美元以上,人民币今年底升值到¥7.35/US$,全年升值6%。此外,出口退税依然存在较大的调整空间,譬如服装、鞋帽、箱包、家具等产品的出口退税率在此次调整后依然较高,而这些产品亦是较易引起贸易摩擦的产品,因此可能存在进一步下调空间。从长远来看,我们认为伴随着中国出口能力的继续改善,逐步取消大多数产品的出口退税,只保留对于高科技产品、农产品加工品等少数产品的出口退税将是一个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