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世平:中国麻纺正担起世界产业发展的责任
6月22日,金鹰、金达、肇融等20家中国亚麻行业的骨干龙头企业代表会聚北京,参加亚麻企业座谈会一致表示:2007年底中欧纺织品协议到期后,企业将主动加强行业自律,维持亚麻纱、亚麻织物出口欧盟的合理增长幅度。
这一行为受到了业界的普遍关注。“这个会议,让我们看到,中国亚麻企业是一个愿意承担责任的群体。”一位欧洲麻纺业界人士告诉记者。座谈会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影响力?中国麻纺行业协会理事长张世平告诉记者:“这些企业生产的亚麻纱、亚麻织物目前占到中国生产总量的80%以上,占世界生产总量的50%以上。”
世界亚麻看中国
亚麻,这一率先在欧洲上层社会使用的织物,由于其特有的透气、吸湿、凉爽、抑菌性,迅速在欧美等发达国家流行开来,成为时尚与身份的象征,麻织物消费热潮经年不减。
在这股热潮的背后,中国麻纺企业起到了支撑与推动作用。张世平说,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到21世纪的头6年,中国亚麻纺织始终保持高歌猛进的态势,仅“十五”期间,中国亚麻纺织能力就增长了3倍多。
中国亚麻产业的发展,得益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的社会环境。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来,市场经济体制不断深化与完善,为亚麻产业的健康、稳定发展奠定了基础。同时中国劳动力素质迅速提高、生产经营成本相对低廉等比较优势,也有力地促进了亚麻产业的迅猛发展。
“10年时间,欧洲与中国的亚麻纺织业发生了比重换位。1996年,中国占世界亚麻纺织总量的比例为16%,欧洲为70%。但是到了2005年,中国占世界亚麻纺织总量的比例为64%,欧洲为27%。”回顾中国亚麻发展的历史,张世平感慨良多。
重在转变增长方式
近年来一直保持快速发展的中国亚麻行业,也存在着明显不足,主要表现为优质原料进口依存度偏高,技术创新和研发投入不足,产品结构单一,产品质量档次相对落后,品牌建设滞后和内需市场培育缓慢等。张世平认为,只有转变增长方式,才能改变这一状况。
首先,大力发展亚麻原料种植业,解决原料进口依存度偏高的问题。可喜的是,我国亚麻传统种植区——黑龙江省已经在政府的大力扶持下,近年来种植面积有大幅度地恢复性增长。另外,非传统种植区——新疆等省区亚麻种植面积近年来也有所增长。部分规模较大的企业已经开始重视原料生产基地的建设。
其次,提高行业设备装备水平。通过引进和吸收两条腿走路,目前国内的装备制造业已经初步达到世界较好水平。以FX506细纱机为代表的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纺纱设备的应用,显著提高了国内亚麻纱线支数和质量水平。
再次,大幅度提高全行业研发投入,加快产品的开发步伐,培育更多的品牌,提高品牌对中国亚麻行业增长的贡献率。张世平说,近年来,中国麻纺企业已经开始从装备、工艺技术研究等方面入手,推广亚麻文化,涌现出金鹰、金达、雪鸟、泛佳等一批质量过硬的品牌,受到国内外同业者的关注。在增强企业培育自主品牌的意识的同时,要建立、完善和加强知识产权和品牌保护机制,加大对行业培育自主品牌的支持力度。
麻纺前景十分可观
“比起中国目前麻纺产业的发展速度,其未来发展前景似乎更加诱人。”欧洲亚麻联合会(CELC)主席拉戈尔在访问中国时曾经这样表示。
2006年,亚麻纺织实现销售产值88.06亿元,同比增长30.56%,实现销售收入87.47亿元,同比增长30.44%,实现利润总额5.07亿元,同比增长37.2%。今年1~4月,全国麻纺织行业主要经济效益指标都呈现同步增长态势,生产经营状况较好。亚麻纱、布产量同比增长近20%。
随着人们对高品位生活的不懈追求,麻类服装越来越多地受到大众的追捧。尤其在炎热的夏季和潮湿多雨的地区,麻类服装大行其道,需求迅速增长。据悉,现在全世界麻面料的需求量每年按照30%的速度递增;欧、美则是麻类服装需求量最大的国家。
新技术的引用、国际同业者的关注,使得麻纺产品的开发力度不断得到加强,麻纺品种、质量、档次也进一步提升。麻纤维越来越成为国际知名品牌如GiorgioArmani等高级时装设计师手中的纤维元素。目前麻质服装在发达国家已不仅仅局限在休闲的范畴,在一向认为严肃紧张的商务谈判场合,麻质西装也正在悄悄替代传统的职业正装。而在这种转变中,中国已经而且将要发挥更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