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沼-桑-蚕”模式推动广西桑蚕业持续发展
一、引言
上月本人有缘陪同自治区政府、区政协前副主席龙川同志在象州县、鹿寨县和恭城县走访了几天。使我亲身感受到老一辈省领导,深入基层、作第一手调查,亲自解剖麻雀的工作作风与认真态度;同时也进一步感受了老领导对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拳拳之心,对我辈是一种无声的勉励与鞭策。几天时间,龙副主席谈得最多的话题是如何使已经夺得全国第一的广西桑蚕业能持续发展,保持稳步增长。龙副主席认为:要让桑蚕业在广西得到持续、稳步发展,在蚕农这一层面,关键是提高单张蚕种的产茧量、提高亩桑产茧量,要有突破、有创新,这是提高种桑养蚕效益的必由之路!
二、恭城县“猪―沼―果”的成功,引发“猪―沼―桑―蚕”模式的试点
在恭城县平安乡新街村黄岭屯,我们走访了当地的“猪―沼―果”现场。早在1983年恭城县就在黄岭屯进行“猪―沼―果”示范,20多年间恭城县虽然换了8任书记,7任县长,但“猪―沼―果”的模式始终坚持,并获得丰硕成果:
1、基本解决了农民烧火做饭的能源2005年与1983年相比,沼气池从300多座,增加到58839座,入户率达90%以上。
2、绿化了山川,提高了森林复盖率全县已无人上山砍柴,昔日光秃秃的山坡,经过几年休生养息,呈现一片郁郁葱葱。森林复盖率从47%,提高到77%以上。
3、水果丰产,农民增收2005年与1983年相比,果树面积从7436亩,增加到38万6千多亩;单产从376kg/亩,提高到1197kg/亩;总产从2799t,增加到46万t;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85元,增加到2670元,增长了9倍多。而黄岭屯更是独拔头筹,人均收入已达1万元,其中水果收入就占90%以上⑴。
恭城县发展地方经济的成功和由此引起的巨大变化,先后获得国家农业部与国家科技部授予的“全国生态农业示范县”、“全国生态农业建设先进县”、“全国园艺产品(水果)出口示范区”、“全国无公害水果生产示范基地县”、“青年农民科技培训项目实施县”、“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全国科技进步县”、“国家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以及农业部中国特产之乡评委会授予的“中国??柑之乡”、“中国月柿之乡”等10顶桂冠⑴。而这一切又无一不与“猪―沼―果”模式相联系。若从这个层面去探讨,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没有20多年坚持不懈、大力推广“猪―沼―果”的发展模式,就没有恭城县今天的大变化”,也不为过。
以龙副主席为代表的老一辈领导,从恭城县“猪―沼―果”模式的成功经验中得到极大的启示,提出了以“猪―沼―桑―蚕”模式发展广西桑蚕产业的新思路。并先后在鹿寨县寨沙镇下寨屯,象州县寺村镇交趾村⑵建立了“猪―沼―桑―蚕”模式示范点,取得了可喜的成效。以鹿寨县寨沙镇下寨屯建立的“猪―沼―桑―蚕”生态园模式为例,2006年种桑580亩,养蚕2500张,产茧105吨(2100担),产值190多万元,仅栽桑养蚕一项农民人均纯收入达4000元,建起了21栋“桑蚕楼”,成为名副其实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屯。今年又扩种800多亩,达到人均2亩的水平⑶,为桑蚕生产集约化、规模化发展打下了基础。
三、“猪―沼―桑―蚕”发展模式,对推进“东桑西移”工程的意义深远
2006年3月28日,国家商务部在南宁召开《全国丝绸工作暨商务部“东桑西移”工程工作会议》后,一年多的时间,中西部地区桑蚕茧生产得到了有序发展。2006年确定的50个蚕桑基地全面建成,覆盖中西部15个省(市、区)50个县。据初步统计,这50个蚕桑基地新增桑园58万亩,新增蚕茧3.5万吨(70万担),共实现销售收入8.4亿元,带动15万户农民增收4.5亿元,户均实现现金收入5600元⑷,为中西部地区广大农民早日脱贫带来了希望,也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了贡献。
然而,要使“东桑西移”工程真正成为“农民得实惠、企业得效益、产业得发展、财政得收入、政府得人心、生态得保护”的民心工程;要使中西部地区的自然资源优势、劳动力优势,真正变成桑蚕茧产业的商品优势,同样要在提高亩桑产茧量和产值上下功夫!若靠广种薄收,廉价劳动力,是缺乏竞争力与长远发展优势的。因此,以龙副主席为代表的广西老一辈领导提出的“猪―沼―桑―蚕”模式,既是广西桑蚕茧产业大发展经验的有益探索,更是一个理论创新!也为“东桑西移”工程推进中,其他省(区)发展桑蚕茧产业提供了可借鉴的模式。商务部市场运行调节司派员到广西作了专题调研,充分肯定这一模式的创新意义。商务部领导高度评价这一模式是科学的良性生态循环,并作了“望能结合我部‘东桑西移’工程实施,大力推广‘猪―沼―桑―蚕’的种养模式,造福农民,造福农村”的重要批示,为广西桑蚕茧产业的更好发展指明了方向。
三、结语
1、“猪―沼―桑―蚕”模式,在推广与实施过程中虽然还有很多问题需要研究解决,也有多方的利益关系需要理顺。但它是符合生态平衡、良性循环的产业政策,是具有强大生命力的。
2、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按照“大户养猪―管道供肥―分户用气―有偿服务”的运营机制运作,还有待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和提高。但只要“政府重视,引导得当,互利互惠,实现双赢”,必将得到养猪大户和蚕农的拥护,而逐步推广。
3、“猪―沼―桑―蚕”模式,必将成为广西桑蚕茧产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的助推器为广大蚕区所欢迎。也必将在“东桑西移”工程顺利推进中,成为良性的生态经济、循环经济模式,而载入中国桑蚕茧丝产业发展史册!
主要参考文献
⑴龙川:《对新形势下“猪―沼―果”模式的思考》2006-12-20
⑵象州寺村镇政府:《象州县组织七部门总结“猪-沼-桑-蚕”试点工作》“广西蚕业信息网”2006-12-21
⑶廖广华:《鹿寨县:桑叶帮园致富梦》“广西蚕业信息网”2007-5-22
④国家茧丝办:《“东桑西移”工程使农民受益》“中国工业原料网”2007-01-10转载
来源:中国工业原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