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退税率下调 压力增大中小缝企多方应对
由于提前意识到出口退税政策将会出现变化,2007年5月以来,外贸业务占总业务70%的宝石公司开始了不同往常的大量发货举动。而这,让宝石公司赢得了相比中小缝企更多的主动性,因为从2007年7月1日开始施行的新缝纫机出口退税政策被认为是近年来最突然、力度最大,而且没有设过渡期的一项政府调控举措。
出于缓解外贸顺差过大等问题,我国日前决定对2831项商品的出口退税政策进行调整,缝纫机也被纳入其中,从原有13%的出口退税率下调至9%,下调幅度为近年来最大的一次,达到4个百分点。而由于新政策从宣布到施行只有短短十来天时间,对于此次变化,国内众多缝企颇感不适,新政策本身所带来的影响于近段时间也将会逐渐显现。
中小缝企压力增大
据财政部等相关政府部门的解释,这次出口退税政策调整主要以缓解外贸顺差过大为政策目标,减少贸易摩擦、抑制外贸出口的过快增长、缓解国内流动性过剩问题和人民币升值压力是此次新出口退税政策出台的主要原因。
在此背景下,国内缝企今后发展也将面临国内外市场的双重“压力”,一方面,缝纫机出口退税率下调4%,加大了以东南亚等欠发达地区为主要外贸市场的国内缝企的运营压力。
由于国内有外贸业务的缝企大多采用自营出口业务、产品附加值较低及产品主要销往欠发达地区,这些企业规模较小、利润本来就低,有些还是靠出口退税来维持。而此次退税率大幅度下调后,企业产品成本上升、竞争力下降,将会导致部分企业转产或倒闭,一些仅靠价格战打天下的中小型出口企业更面临被踢出局的险境。同时,对出口企业上游的供应商的利润和下游的销售环节利润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具体影响多大要看企业在货物的供应流里的分量有多重。
另一方面,缝制设备产业的上游纺织服装行业出口退税的同时下调,将造成国内缝纫机市场的相对“缩水”。从13%下调至11%,业界普遍认为高度依赖海外市场的纺织服装行业是受此次退税率下调影响最大的行业之一。尽管退税率只下调2个百分点,但仍将造成纺织服装企业出口税率的提高及部分海外订单的“旁落”,进而导致服装企业利润下降,最终形成纺织服装企业添置新生产设备动力不足的局面。
事实上,由于近一两年来,国内缝制设备市场竞争的日趋白热化,以及市场进入相对“不景气”的阶段,拼杀于国内市场的缝企颇感国内市场难做。早在今年3月份举行的中国缝制机械协会八届二次理事会上,中国缝制机械协会理事长田民裕就曾表示,缝企应加大外销力度,拓展国外市场,不要全部“扎堆”在国内。
而此次国内纺织服装行业出口退税率的下调将可能导致国内缝制设备市场竞争的进一步“恶化”,行业重新洗牌。
退税率下调大型缝企利好
宝石公司国贸中心总经理张仁连认为,7月1日开始施行的缝纫机及服装行业新的出口退税率对国内缝制设备行业影响比较大,“由于整个行业水平层次差别比较大,可能会在行业中造成新的洗牌,尤其靠退税款维持利润水平的小企业来说,影响会比较大一些。同时也会减少企业之间用价格战来争夺市场的恶性竞争行为。”
张仁连表示:“退税率的下调将导致缝企利润的降低,以及促使缝企调整产品结构。而对于大量出口高附加值产品的机械生产企业来说,出口退税率的下调更能突出企业产品的优势和价值,在我们看来,此次调整也可能是新的机遇,也有可能会增加我们公司的对外出口。”
一般而言,出口退税下调对于大型缝企的冲击相对有限,由于国内主要骨干缝企已在近段时间里逐步调整了各自的产品结构,纷纷转型生产技术含量更高,附加值更高的中高档产品,因此,4个百分点的退税率下调后,大型缝企可以借助此次调整获得更大的竞争优势,最终“接管”以价格为主要诉求点的中小缝企的海内外订单。
而从长期来看,出口退税率的下调能起到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升级的目的。
应对政策变化缝企多方面努力
对于国内大多数中小型缝制设备生产企业而言,新的出口退税政策将关系到这些企业的生存,由于企业产品转型不可能短时间内完成及企业本身提价能力较弱,4个百分点的出口退税率下调将可能造成在今后一段时期内中小型缝企失去国内外主要市场的局面。而对于大型缝企来说,能否将此次变化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关键看这些企业的产品结构调整能否有效进行及转型后产品是否有足够的市场竞争力。
张仁连表示,应对新出口退税政策的变化,宝石公司内部也将有一些调整。“我们会对产业结构做进一步调整,加快对特种机器的研发以及投放市场的速度;并与客户之间进行有效协商,提高价格;同时,我们还会努力降低公司内部各项费用,加强品牌建设,提高产品售前、售中、售后服务。”
而据张仁连透露,2007年以来,宝石公司对外销售政策已作了相应的调整,“今年,我们公司的销售政策在原有的销售商模式的基础上逐渐调整为以稳定销售商为前提,发展终端客户的新模式。”张仁连表示道。
从长期来看,应对国内缝纫机出口退税率的大幅下调,根本的解决之道是像宝石公司那样进行产品结构调整,生产那些受此类政策影响较小的高附加值产品。然而,由于产品转型并不是能在短时间内实现的工作,对于国内规模、实力相对较弱的缝企来说,要渡过眼前这一难关,他们还得另寻方法。
首先,国内这些无法短时间内进行产品线调整的生产企业可以考虑转移生产基地,仔细核算出口及内销产品的成本后,缝企可以将生产基地转移到更有出口优势,以及劳动力成本更低的国家,比如一些东南亚国家。
其次,在产品价格上要作好准备,摸清国际市场行情,避免过去低价占领市场的局面,在与外商的谈判中争取价格的话语权。对于提价能力较弱的企业,可选择联合同行集体提价。如努力促成行业协会牵头联合同类企业共同提价,以增强自身对价格的把控能力。有条件的企业还可以直接将产品拿到国外的批发市场销售,从而促使产品价格的提升。
再者,对于那些拥有多个领域业务的缝企,当缝纫机业务已处于亏损情况时,可考虑将主要资源及精力转移至缝纫机以外的业务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