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宝宝”织就广西宜州桑蚕产业新蓝图
广西宜州市刘三姐乡孟山屯养蚕大户韦顶雪,去年养蚕收入8万多元;德胜镇磨甲村村民黄志鹏说,他家全年养蚕总产值达49.4万元,纯利润超过15万元。去年“秋后算账”时,他俩都欣喜地笑了。
“蚕茧变成金元宝,银丝铺就致富路。”宜州市充分发挥土地、劳动力资源丰富的优势,紧紧抓住“东桑、东丝西移”千载难逢的机遇,把桑蚕产业培育成为全市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了农民增收。2006年该市桑园面积达25万亩,鲜茧总产量达到3.8万吨,分别占广西、全国的23%和5%。8.5万户蚕农实现养蚕收入8亿多元,仅此一项,全市农民人均收入达1626元,占全市农民人均总收入48.8%。宜州成为了全国当之无愧的养蚕龙头老大。今年,全市桑园面积增至26.4万亩,养蚕户数达9.1万户40万人,占农村总户数的90%,预计年饲养量120万张,鲜茧产量4.25万吨,农民养蚕收入8.5亿元以上,全市农民人均养蚕收入1700多元,蚕农人均收入2100元。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推广普及高产高效杂交桑树新组合“桂桑优12”、“桂桑优62”等桑蚕新技术、新品种、新成果,为全市蚕农增收助了一臂之力。该市在庆远、洛东、德胜等3个乡镇,建立了3个千亩连片示范种桑养蚕基地,桑园良种化达90%以上。同时,引进、选育和储备丝质优、抗性强的中丝量蚕品种,全面推行秋种春养。目前,全市有小蚕共育户300多家,小蚕共育率、方格簇使用率、优良蚕品种覆盖率分别达到60%、98%和100%以上。创新蚕自动上簇、大棚养蚕、省力化养蚕等新技术得到普及应用,有效缓解了部分蚕农蚕房紧张、劳动力不足、功效低下等问题。
按照“建大龙头,带大基地,兴大产业,育大市场”的思路,依托现有的桑蚕资源,该市千方百计引进资金和项目,不断扩大缫丝加工业,带动桑蚕产业向规模化、标准化发展。该市先后引进浙江、江苏等地老板,投资创办嘉联、恒源达丝绸有限责任公司等11家缫丝龙头企业,目前可处理全市鲜茧总量的25%左右,形成蚕茧产业“一通百通”的良性互动链,从而推动蚕茧产业的健康发展。同时,宜州每年还有大量的干茧畅销江浙等地,本地茧丝绸加工还有巨大的发展潜力。为此,宜州市委、政府表示,今后将着力引进大型茧丝绸加工龙头企业,打造中国西南“茧丝绸城”。
与茧丝绸加工并进的还有蚕沙利用、桑杆开发。去年,宜州市投入100多万元在辖区160个示范村屯建造了5575个标准化蚕沙无害化处理池,并引进东升生物有限公司、田园绿洲有限公司利用蚕沙作为生产原料,分别提取叶绿素铜钠盐和生产生物菌肥,把一堆堆“废”蚕沙变为一个个“金元宝”,在延长桑蚕产业链上写上浓浓一笔。
金灿灿的“榆黄蘑”,华贵典雅,营养丰富,烹、煮、煲方便,色、香、味具佳,成为2006年6月“北京?广西文化舟”的上佳赠品,同月在中国湖南首届(国际)绿色产品博览会上,又获得了“畅销产品奖”。这榆黄蘑的生产原料正是长年以来很少利用的桑枝杆,桑蚕业的“边角废料”,经科研人员的巧思妙想而“变废为宝”,成为栽培食用菌不可多得的“树基”。宜州每年26万亩桑园产桑杆30万吨。多年来大量的桑枝由于没有得到很好的转化利用,不但造成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对桑蚕业发展也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2005年12月,广西首家桑杆食用菌企业?D?D宜州福和农副产品加工公司成功引进广西科学院桑杆加工食用菌新工艺,利用桑杆做原料,从桑枝粉碎→拌料→装袋→灭菌→接种→培菌→出耳管理→采收→加工,生产出榆黄蘑、香菇、云耳、木耳等食用菌。去年福和公司培育15万筒榆黄蘑,生产出5000多公斤榆黄蘑干制品,产品热销广西区内外,产值达2000多万元,带动基地农户人均增收180多元。今年初,宜州市福和农副产品加工公司顺利通过了ISO9001、2000国际质量管理体系、ISO2200O国际食品安全体系、GB/T19630.1∽GB/T19630.4-2005国家有机食品的认证,公司已签订销售协议香菇350万筒,榆黄蘑180万筒,代培协议220余亩,意向协议270余亩,同时加紧实施利用桑枝栽培云耳等食用菌核心示范基地建设项目。从试验推广看,以桑枝杆为原料栽培云耳,耳片肥大、光滑、发泡率高,市场竞争力强,0.5公斤干桑枝一般可栽培出0.5公斤的鲜耳,按平均售价每公斤5元计算,每亩桑园可新增产值5000元。有关专家认为,大力推广利用可再生、营养成分好的桑枝为原料栽培特色名优云耳,减少了桑枝丢弃污染,云耳采收后的废菌筒又可作生物有机肥回归桑园或农田,从而延长了桑蚕业产业链、增强桑蚕业抗风险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并推动食用菌产业的快速发展,实现最佳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该市将利用桑枝为主原料发展食用菌生产作为做大、做强桑蚕产业的又一重要措施,将从人财物力上大力扶持宜州福和农副产品加工公司,壮大龙头,建立利用桑枝年栽培云耳等食用菌200万袋的核心示范基地,努力探索公司+基地、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以辐射带动宜州乃至整个河池市桑枝食用菌产业的发展。近日,广西自治区政府主席陆兵也就利用桑枝栽培特色名优云耳作出重要批示,要求将之作为广西一项农民增收致富工程来抓。当前利用桑枝发展食用菌在宜州已深入人心,形成共识,全市50万蚕农有着一份利用桑枝发展食用菌的强烈心愿。
在桑杆上找“黄金”,三姐故乡人不仅利用桑杆生产食用菌,还以桑杆为原料生产无烟炭,销往全国各地……
宜州桑蚕生产、蚕茧加工、蚕沙利用、桑杆开发等等,形成一条产业链,这条黄金产业链一兴百旺!据有关桑蚕管理人员介绍,其实桑蚕产业还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可以带出更长更多的黄金链!同时,宜州市委、市政府领导表示,宜州并不满足于桑蚕原料产地――全国最大的桑蚕生产基地县市,宜州还将不断引进实力雄厚的桑蚕开发加工集团,把宜州蚕茧加工量提高到总数的60%以上,既做原料生产基地,又形成原料初加工、深加工基地,真正把宜州打造成名副其实的全国桑蚕第一强市,早日实现“茧丝绸城”的蓝图!
来源:宜州市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