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亿元投资 15企业加盟 郑州纺织集群渐显
15亿元投资,新建15家工厂,郑州纺织服装企业将集体搬家。
几大棉纺企业在这场“大挪移”中,不是简单搬家,而是要趁此优化资产、更新设备、创新产品,以实现华丽“变身”。
7月12日,郑州纺织产业园服装加工区内热闹非凡。在河南省委常委、郑州市委书记王文超的带领和郑州市有关领导及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中国服装协会等行业组织负责人的见证下,总投资达15亿元的15家服装加工厂集体在这里举行了开工奠基典礼。
此次奠基的15家服装企业有:郑州市娅丽达服饰有限公司、河南元通纺织城有限公司、郑州渡森服饰有限公司、郑州蔓思丹芮服装服饰有限公司等,它们出品有梦舒雅、娅丽达、渡森、戈洛瑞丝、美芙妮、法国“蔓思丹芮”、上海“仟慧”、广东“纳兰尔”等知名品牌。
据悉,这批企业于明年年底完工后,年产值将达60亿元。新厂房建成后,郑州纺织产业园服装加工区将成为河南省内最大的服装行业聚居区。
集体扩大产能
“郑州服装加工企业都面临着产能和规模之间的矛盾,这是行业目前的瓶颈。”郑州市娅丽达服饰有限公司董事长赵孙立在奠基仪式上表示。
也许很多人不知道,名扬国内的娅丽达是在租来的狭小场地内走出来的。赵孙立介绍,从2003年开始,郑州服装企业进入高速发展期,增速达50%~60%,而产量却受生产规模的制约,拖慢了企业发展的步伐。娅丽达目前在南三环租赁了一个1万平方米的厂房,因为厂房供应满足不了市场需求,目前有一半的订单要在外面加工,而如果能自己加工,利润能翻一番。
“在租来的场地,我们不敢投资建厂房。在纺织产业园,我们就能进行高标准的建设。”赵孙立说。娅丽达计划在纺织产业园内建一个面积达3.5万平方米的厂房,建成后,产量可以提升250%,基本可满足目前该品牌服装的市场需求。
据郑州纺织产业园区管理委员会招商处处长徐宏伟介绍,本次入园的服装加工企业大多数有自己的服装厂,但都位于城中村、城乡接合部,比较分散。纺织产业园不但提供建厂用地,还将配套建设污水处理厂、热电厂、职工公寓、医院、学校等基础设施。正是这些条件,将分散的服装加工企业都集中到这里。
产业链雏形初现
服装加工企业并不是最早入驻纺织产业园的企业,但它们的到来却让纺织产业园的管理者兴奋异常。在管理者眼里,纺织产业园规划中的郑州纺织产业链条终于完整了。
2006年4月,郑州三棉改制组建的泰阳纺织有限公司成为首家入驻郑州纺织产业园的企业。随后,这里陆续进驻了郑州光大纺织印染有限公司、河南省第一纺织器材股份有限公司,纺织品销售“大户”元通纺织城一期12万平方米的项目已在这里建成开业。这里还规划建设了华中纺织信息中心、国家棉花质检中心和国家纺织品检测中心。
目前,规划中集纺纱、织造、染整、纺织机械制造、制衣、销售、信息服务于一身的纺织产业链条又加上了服装加工这一环。15家服装加工企业的集体入驻让郑州纺织产业链条日趋完整。
事实上,“真正制约河南服装业发展的瓶颈是印染。”郑州市金田服饰有限公司销售经理杜红旗说。
据介绍,河南生产的纱、布产品70%销往广东、福建、浙江等沿海地区。而这些纱、布产品在南方经深加工成为面料后,又被河南的服装企业买回来,不仅增加了服装企业的成本,也制约了河南纺织服装经济的发展。而在纺织工业链的各个环节中,附加值最大的就是印染企业。
“现在纺织产业园已经吸引了不少印染企业,其中就有投资2.8亿元的郑州光大纺织印染有限公司。这些企业的入驻,完善了河南省服装行业的产业链条。”
据业内人士透露,位于郑州西区的纺织大世界也将迁到此处,可以加工服装面料,或者辅料等。
据了解,郑州纺织产业园目前已完成投资9亿元,进驻企业20家,年底前可实现投入30亿元。
以搬家促变身
根据规划,郑州的纺织市场重心和几大棉纺厂,都面临着由市区转移到新规划纺织基地的局面。
对此,郑州纺织工业基地副指挥长朱增昌称,几大纺织企业的搬迁,绝非简单地从甲地搬到乙地,而是本着资产优化、设备更新、企业产品更适应市场的原则。
进入基地的企业,必须有新技术、新装备、新工艺、新材料。例如郑州市属国有改制纺织企业投资强度每亩不低于100万元,新引进纺织企业每亩不低于200万元。
按照有关规定,郑州市的几大棉纺企业,必须在完成改制后方可入驻。一方面,这些企业原来在老城的厂区土地所置换的资金,在安置职工之外,还可用于更新设备,增加流资。另一方面,在新的纺织工业基地,所有的纺织企业都将是民营和股份制企业,充满了生机和活力。所以,几大棉纺企业在这场“大挪移”中,不是简单搬家,而是要趁此机会“变身”。
除了加工企业,纺织批发市场在重心转移中也将实现全面的升级。据介绍,新的市场将以物流中心的形式出现,可提供网络交易平台、信息发布平台、检验检测平台、物流配送平台、商品交易平台和仓储平台,同时设有海关保税仓直接出口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