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等四国纤维缝制业的发展走势(上)
(1)柬埔寨、缅甸:劳动集约的产业形态继续
关于柬埔寨、缅甸,难以考虑公共设施的整备在短时间内飞跃进展,以缝制业为中心劳动集约的产业形态将继续。
(2)越南:上游、中游产业的充实需要时间
越南尽管在国内还脆弱但已经存在上游、中游产业,另外,还有由韩国系、台湾省系纺织企业进行的当地生产。但是,中国产素材的流入阻止了越南国内上游、中游产业的发展,越南要充实作为目标在国内完成的纤维制品一条龙生产体制还需要时间。
(3)东盟:在区内构筑相互补充的协作体制
泰国、马来西亚随着经济发展,劳动力的确保、工资上涨的抑制变得困难,作为缝制据点的条件进一步变差。泰国的纤维产业一边利用拥有上游、中游产的优势,一边已经开始在缝制业利用柬埔寨和缅甸等的低成本劳动力进行运营,今后这样在东盟区内的协作将进一步进展。
(4)印度支那半岛:物流状况逐渐改善
在对日出口方面,与中国相比,东盟、南亚各国不利点之一是运输、物流。港湾的整备较迟,通关等各种手续的非效率性、陆路物流的未整备等希望改善。印度支那半岛现在正在进行东西走廊的整备,随此完工可期待进行包括手续方面在内的陆路物流的改善。
(5)孟加拉:作为东盟进出的日系企生产厂家事业开展地活性化
孟加拉向日本出口存在距离问题,较为困难,但日系生产厂家在东盟生产的高品位素材作为向欧美市场的二次制品(服装类)用在孟加拉有需求扩大的可能性。
(6)中国:缝制业对邻近国家的利用活跃化
中国作为回避与EU、美国在纤维贸易中的摩擦及在中国国内的缝制工工资上升的对策,开始活用以柬埔寨和老挝等这样的周边国家为缝制据点。今后,对这样邻近国家纤维产业的利用将进一步活跃化。
(7)韩国、台湾省:作为生存对策的一环扩大在后起发展中国家的事业
韩国、台湾省的纤维产业自己内部的纤维消费规模小,连其市场也被中国大陆夺了份额。为了生存,需要维持、扩大对欧美市场的供给,因此,从成本竞争力考虑,强化在海外的生产活动不可少,将进一步推进全球化。预计柬埔寨、缅甸这种低工资国家将作为缝制据点,并且,越南作为上游、中游阶段的生产据点将扩大事业。
- 印度轧花厂开工少 CCI收购大减 (11-26 13:26)
- 今年贝宁棉花产量预计将有所下降 (11-24 08:02)
- 10月越南进口皮棉71883吨 28%来自美国 (11-19 10:57)
- 乌兹别克斯加强棉花工业出口管理 (11-19 08:19)
- 孟加拉原麻自11月起禁止出口一个月 (11-18 11:21)
- 产量下降未推高价格 印度棉企亏损严重 (11-11 08:21)
- 印尼业者称超过50%以上的纺织品系非法进口 (10-29 08:45)
- 印度尼西亚将继续打压纺织品走私 (10-29 08: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