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网首页 | 搜索 | 产品 | 企业 | 供应 | 求购 | 人才 | 论坛
会员登录  免费注册  新闻订阅  我要投稿
纺织资讯
您的位置:首页 > 信息中心首页 > 正文
【收藏到商务室】

华尔街日报:为“中国制造”讨个公道(组图)


http://www.texnet.com.cn  2007-08-15 10:15:58  来源:新华网 收藏


 8月14日,在约旦首都安曼国际汽车展览中心,约旦客商对展出的缝纫设备兴趣浓厚。当日,为期4天的第四届中国商品展暨伊拉克、黎巴嫩重建采购大会在约旦首都安曼国际汽车展览中心开幕,来自机电、建材、汽车、医药、纺织和通信等行业的53家中国企业参加了本届展会新华社记者胡浩摄

  近几个月爆发了多起有关中国受污染食品和药品的事件,眼下“中国制造”在全球市场上被蒙上了灰尘──过去备受全球市场欢迎的价廉物美的中国商品,现在则遭遇了国际舆论异样的目光──价廉不假,可其中也隐藏着夺命之忧。

  从迄今采取的一系列行动来看,中国政府对国际社会的这一轮指责还是很“配合”的。除了国务院和一些部委官员呼吁不要过分夸大中国产品质量问题,并进行适当解释和澄清之外,中国政府更多地把注意力放在了国内市场的规范和清理上,而且采取了切实的行动来改变这种现状。商务部等部委为此迅速列出了出口贸易商的”黑名单”,首次上榜“黑名单”的企业就有400家之多。

  从国际舆论所表现出的“愤怒”来看,中国商品受到的指责还会延续相当一段时间。然而,这种一边倒的舆论,对全球化形势下的中国来说有失公平,中国有必要从全球化的角度,来为自己讨一个公道。

  资料图片:2006年10月6日,物美价廉的中国商品在安哥拉市场受到欢迎。新华社记者王迎摄

  广告“中国制造”充满世界市场,这是全球化的一个典型表现,在很多产业中,发达国家的制造业环节都移向了中国和其他新兴市场国家,对发达国家市场的供应任务,也随之由新兴市场国家来承担。

  让我们看看沃尔玛吧。沃尔玛从中国最大的获益,来自从中国进行的巨额采购。自2002年起,沃尔玛中国采购商品出口总额持续大幅提升:2002年为120亿美元,2003年达到了150亿美元,到2005年已经接近180亿美元。按照美国《纽约时报》专栏作家托马斯?弗里德曼的说法,“沃尔玛若是一个国家,将成为中国第六大商品输出国和第八大贸易伙伴”。在沃尔玛全球6,000家供货商中,中国就占了80%。在沃尔玛全球每年超过3,000亿美元的销售额中,”中国制造”提供的贡献不能忽视。

  更重要的是,通过这种全球采购,服装、鞋类、家用电器、玩具、日用百货和家庭装饰用品等近千个品种源源不断地从中国流入沃尔玛在世界各国的门店,也流入了全球各国普通消费者的生活之中,让他们通过全球化享受到了更低的价格。正是由于廉价的“中国制造”和其他新兴市场国家的制造,才拉低了全球的通胀水平。

  “世界是平的”,但利益分享则是不平衡的。在这条全球化的价值链上,发达国家市场享受了这些制造工厂的廉价劳动力、低廉的环境成本,并且获取了价值链环节中最大部分的利润。发达国家市场在多年享受到廉价制造的好处之后,现在却蓦然发现,”中国制造”是有毒的、危险的,应该拒之门外。

  但问题是,能将“中国制造”拒之门外吗?如果真要这么硬干,受害最深的恐怕还是众多习惯于廉价商品的美国普通老百姓。幸好市场不会这么做,沃尔玛也不会这么做(但沃尔玛为了规避巨额中国采购带来的政治压力,已不再公布其中国采购数据)。在我们看来,来自西方社会的对”中国制造”的惊诧态度,实在是有些矫情。早干嘛了?

  我们在这里为“中国制造”辩护,绝非为问题产品辩解,事实上,中国国内市场因问题食品、问题药品受到的伤害更为严重。但上升到国际政治和经济关系的高度,绝对应该为“中国制造”讨一个公道,不应该在享受中国商品好处的同时,又对”中国制造”不公平地大加贬责。这个尺度,应该是中国各级政府部门在对外交往时应该坚持的原则,也是应该把握的尺度。

  中国从全球化中获得了好处,也为全球化承受了代价。中国在回应全球攻击的同时,应该告诉那些攻击者,应该用“二分法”来看待“中国制造”:谁在享受廉价“中国制造”的好处?谁又在承担其中的代价?如果只想享受好处,不想承担代价,那这个游戏就没法玩下去了。(中国日报网转自华尔街日报)

  外国人眼里的“中国制造”

  美国

  新华网消息:萨拉·邦焦尔尼女士在其新著《没有“中国制造”的一年:一个家庭在全球化经济中的真实经历》出版之际撰文说,她希望她的书与那些抱怨”圣诞老人已经被外包到了红色中国”的人保持距离。英国《金融时报》9日就此刊发一书评说,作者试图以科学的态度去进行探索:在生活中有没有可能一年不用中国货。但结果是否定的。

  新华网华盛顿8月1日电:在几乎任何一个美国人家庭,都可以找到标有“中国制造”的产品。在美国沃尔玛、塔吉特等大型连锁超市可以看到,标有“中国制造”的鞋帽、玩具、工艺品更是到处都是,将“中国制造”放在购物车里的美国顾客则络绎不绝。家庭主妇莎拉就对“中国制造”食品作了如此评价:“我经常买中国的食品,质量应该说很不错,一些食物味道很好,价格也很便宜。”

  日本

  新华网东京8月5日电:家住在东京都涩谷区惠比寿的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50多岁男士对记者说,中国的产品物美价廉,在日本的大商场、连锁店和百元店里到处可见。而且,中国产品的价格比日本本国产品价格低很多,从电器、玩具到衣服、食品等各类产品应有尽有,一般老百姓都愿意买,中国产品已经融入日本百姓的日常生活。

  俄罗斯

  新华网莫斯科8月4日电:作为法国大型连锁店“欧尚”在莫斯科梁赞大街分店的收银员,伊斯坎德罗娃和同事们每天都能接触到标有“中国制造”字样的商品,小到钓鱼竿,大到液晶电视,种类非常多。“只要是质优价廉的东西,总会有人买的,”伊斯坎德罗娃对新华社记者说。

  国际先驱导报:从事日贸商品批发零售的俄罗斯人米罗诺夫和中国商人打交道已经有几年了。他最常去的是莫斯科集装箱大市场(俗称“露天市场”),那里销售的日贸商品基本都是来自中国。预定4月份“全面禁止不具俄国籍的外国人在零售市场(主要针对露天市场)工作”的规定发布后,米罗诺夫的生意习惯可能也会因此而被打破。

  英国

  新华网伦敦8月1日电:英国连锁玩具店哈姆利对小朋友们有着非凡的吸引力。位于伦敦著名商业街摄政街上的哈姆利总店总是一派热闹景象。在这家店里,带“中国制造”标签的玩具比比皆是。店员和顾客也都称赞说,来自中国的玩具造型可爱,是孩子们的好伙伴。

  瑞典

  新华网斯德哥尔摩2月26日电:王后大街是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的一条主要步行购物街。在这条街上,有一家商店曾打出“相同质量,进口价格”的强力促销招牌,而这家商店经营的几乎是清一色的“中国制造”。初到瑞典的人一定会感到疑惑,因为在中国,“进口”是价格昂贵的代名词;而在瑞典,当地产的商品虽然质量上乘但是价格也最高。因此,物美价廉的中国商品的到来,为瑞典的消费者带来了更多的选择空间,当然也带来了更多的实惠。

  哥伦比亚

  国际在线/世界新闻报:在哥伦比亚,一家开粤菜餐馆的老板告诉记者,因为中餐馆的伙计们会热情地喊着“吃饭”来招呼顾客,所以只要外国人一听到“吃饭”二字,会立刻明白这是“中餐馆”的意思,而且还会用西班牙语拼写出来。吃一顿中餐或是叫一份中式外卖,对久居海外的华人来说是一种饕餮,对外国人来说更是一顿盛宴。老板还欣喜地告诉记者,哥伦比亚的中餐馆不是很多,而且价钱是在国内的几倍。但是前来吃中餐的哥伦比亚人很多,经常在餐馆门前排大队。

  德国

  人民日报:萨比纳女士是专门跑经济新闻的德国记者。她常常批评德国媒体关于中国产品的负面报道。她说:“我本人去过中国,对中国产品质量有切身的体会。”萨比纳告诉记者,她妈妈到中国旅游时买了一些中国产品,质量很好。她认为,在德国商场买到的印有”中国制造”的知名品牌的产品,质量一点儿都不差。

  澳大利亚

  人民日报:“在澳大利亚,没有使用过‘中国制造’的人恐怕已经很难找了。”在澳大利亚一家科学研究院工作的理查德这样说。他告诉记者,如今,从玩具、家用电器、服装、食品到电脑办公设备,中国产品在澳大利亚市场上随处可见。他家就买了不少中国产品,有电动工具、面包炉、厨房器皿……感觉”中国产品很好用”。他说:“对消费者而言,价格的吸引力是不变的真理。”

  巴勒斯坦

  新华网拉姆安拉8月13日电:8月13日,约旦河西岸城市希伯伦的“苹果谷”大街车水马龙,道路两旁数百家店铺鳞次栉比,服装、鞋帽、日用品等琳琅满目的商品让人目不暇接。这条以出售中国商品为主的商业街不仅在希伯伦,乃至在整个巴勒斯坦都颇有名气。

  阿根廷

  人民日报:就中国产品的质量,记者最近采访了3位阿根廷朋友,发现他们都对”中国制造”表示信任。其中一位经济学家还解释说,国际上一些媒体,包括阿根廷的个别企业家炒作中国产品质量问题,其实主要是出于抵制中国产品竞争的目的。

  叙利亚

  人民日报:一家位于密特鲁商业区的“中国商品城”,新近举行了盛大的开业庆典。上千叙利亚人围拢在商城门口观看庆典演出,大马士革电台做了现场直播,多家电视台跟踪报道。记者在商场采访了几位购物者。他们普遍反映,中国商品质优价廉,已成为当地普通民众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经营电脑配件的艾哈迈德说:“我每年都到中国参加广交会,而且每次都要进口大量中国制造的电子产品。”

  菲律宾

  新华网马尼拉8月5日电:在马尼拉,不少长期选购中国食品的消费者、尤其是华人消费者告诉记者,他们相信中国名牌食品的质量能经受住这次风波的考验。在各大商场里专卖中国品牌食品的“达华”连锁店里,值班经理告诉记者,从中国进口的“洽洽”瓜子等货品始终受到顾客青睐,凭的就是一贯的质量,从来没有消费者因质量问题而投诉。

  埃及

  新华网开罗8月1日电:在埃及,大到天上飞的教练机,地上跑的汽车和摩托车,小到人们身上穿的衬衫、鞋袜等,“中国制造”可以说无处不在。有人说,需求决定市场,正是因为埃及消费者有需求,中国产品在这里才会有市场。

  
 
转载本网专稿请注明出处“中国纺织网”
编辑:纺织网
贸易行情论坛】 【打印】 【关闭】 【我要收藏
文章关键词: 中国制造 
「相关报道」
更多精彩行业动态
进入行业动态>>


华兴纱管
免责声明:浙江网盛生意宝股份有限公司对中国纺织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浙江网
盛生意宝股份有限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站内支持:关于我们 - 服务项目 - 法律声明 - 意见反馈 - 企业邮箱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纺织数据库 - 快速产品通道 - 外贸助手
兄弟站点:生意宝 - 国贸通 - 中国化工网 - 全球化工网 - 医药网 - 中国服装网 - 机械专家网 - 中国农业网 - 中国蔬菜网 - 浙江都市网 - 中国红娘网 - 南阳商务网
糖酒招商网 - 中国卫浴网 - 中国粮油网 - Global Buyers & Suppliers - ChinaChemNet

中国纺织网 版权所有 1997-2014 浙ICP证:浙B2-20080131
服务热线:0571-88228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