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稳定因素累积 分配矛盾突出 中国经济失衡难免
今年上半年,中国经济继续保持了强劲增长势头,二季度的经济增长率已经上升到11.9%,达到本轮经济增长的最高点,虽然6月、7月份以来CPI显著趋于上升,但1-7月还在3.5%这个可以接受的水平。
然而在当前的经济运行中,仍可以看到一些重大的不稳定因素不断累积,而最大的不稳定因素,就是生产过剩的危险更加逼近了。
从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中国产权制度改革的深入,分配差距不断拉大的问题逐步显现,并主要表现为储蓄过剩导致投资规模过大,相应的就是消费不足。
生产过剩或者产能过剩在国内找不到解决这个矛盾的出口,大量过剩产品就流向海外,形成日益增长的巨大贸易顺差,这部分顺差收入流回国内后,在现行外汇管理体制下,转换成了央行的基础货币投放。
贸易顺差和外汇储备的急剧增长又引起了国际上对人民币升值的普遍预期,导致大量国际"热钱"涌入中国,进一步推动了外汇储备增加和货币投放,由此形成了流动性过剩的格局,并对资产类产品形成了巨大需求,引起股市与房地产市场价格的暴涨。
所以,我们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源头都是一个,就是收入分配不合理,由这个矛盾产生了过剩储蓄,再从国内的生产过剩,通过贸易这个转换器变形为货币过剩,最终向资产价格传导。
今年以来消费增长加快的势头,似乎预示着分配矛盾在好转,但仔细分析一下,情况好像并不是如此。
例如上半年消费品零售额的增长率是15.4%,比上年同期提高了1.9个百分点,但今年上半年的CPI是3.2%,而去年同期是1.3%,也是上升了1.9个百分点,所以在经济增长率继续创出新高的时候,实际消费并没有提高,由于投资和出口的速度都比消费增长率快,消费在总需求中的比重肯定是下降的。
自1825年英国第一次出现生产过剩危机以来,由分配矛盾所产生的生产过剩总是会导致爆发危机和经济萧条,中国如果也存在生产过剩矛盾,为什么直到目前却仍能保持经济持续高增长呢?
我认为这主要是外部条件发生了变化,或者说是新全球化的功劳。在当今时代,国际产业资本大量向发展中国家转移,主要发达国家则出现了持续扩大的贸易逆差,大量吸纳了发展中国家的过度储蓄。
从去年看,按美国与欧盟的统计,当年对中国的贸易逆差分别达到2400亿美元和1700亿美元。因此在新全球化时代,在发达国家是形成了需求大于供给的长期失衡,而在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还是处在原来的供给大于需求的失衡状态,这两种失衡方向恰为相反,就在跨国领域构成了当代国际经济中的新均衡状态。所以,目前中国经济内部的巨大失衡,是被外部的巨大失衡掩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