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网首页 | 搜索 | 产品 | 企业 | 供应 | 求购 | 人才 | 论坛
会员登录  免费注册  新闻订阅  我要投稿
纺织资讯
您的位置:首页 > 信息中心首页 > 正文
【收藏到商务室】

“用工荒”加速蔓延 瓶颈卡住纺企发展之路


http://www.texnet.com.cn  2007-08-17 11:53:30  来源:经济参考报 收藏

  “要上班,到汉川!”百万人口的湖北省汉川市去年竟缺工三万余人,为此市政府投入近40万元在省级报纸、电视上连续大做招工广告。日前在劳动力输出大省湖北省一些地方实地调查时发现,近年来,珠三角等主要劳动力输入地频频出现的“招工难”现象,正在向内地迅速蔓延,且呈现出与沿海地区不同的特征。

  “招工难”呈加速蔓延趋势

  吴克文经商数十年,2002年以后转战纺织行业,他所成立的博奥纺织品有限公司如今已是汉川市马口镇上最大的纺织企业之一,在这个全国知名的纺织大镇上已经聚集了56家规模以上的纺织企业。但是,令他意想不到的是,在经历了纺织行业回暖的几年好日子之后,如今却被缺工的瓶颈卡住了发展的脚步。

  吴克文的公司的生产能力是四万锭规模,满负荷运转需要780人,但目前实际只有680名工人,缺工80至100人,企业开工严重不足,部分生产线被迫停开,很多订单不敢接,每个月的损失在10万元左右。“就在6月初,我们厂又有30人被镇上新开业的中百仓储超市挖走了。”吴克文无奈地说。

  为了招到工人、留住工人,吴克文想了很多办法,工人的月工资水平从2003年的500元提到了现在的1200元,给每个职工宿舍都安上空调,职工食堂一元钱就能吃到四菜一汤,春节时还给外地员工买好返程车票,并登门拜年……用这些激励措施让工人感受到被人尊重。

  企业的激励措施起到了一定的效果,但是用工难的体制性矛盾并不能得到根本解决。像博奥公司一样,马口镇的纺织企业大都处在缺工和限产的状态,而且所缺的都是年轻女工,尤其是熟练女工。据汉川市劳动就业局局长李学琪介绍,这个镇10万人口,劳动力四万人,仅纺织企业就需要两万名女工,而目前马口纺织工业园常年缺工3000人。

  不仅马口镇如此。李学琪介绍说,汉川市近两年先后引进各类项目358个,其中投资过千万元的项目85个,加之原有外来企业技改扩能和本地民营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全市企业的用工需求每年增长20%以上。高峰时缺口三万多人,其中纺织服装、食品包装、商贸餐饮等行业女性青壮年劳动力的缺口约一万人。汉川市汉正服装城是为迎接武汉市汉正街五六千家服装企业转移而建的,可容纳800家服装企业,但到目前仍只有76家企业已经或准备进入,一个重要原因是服装企业到这里招不到工。

  记者在调查中看到,“招工难”不再只是局部现象,而带有普遍性:武汉市原先只是服务行业季节性缺工,现在商贸服务、酒店宾馆、建筑房地产装饰、部分加工制造及社会服务业五大行业常年性缺工,缺工率一般为20%。咸宁市纺织业共需工人3.6万人,现仍缺工1.6万人;各类服务行业共需员工5.6万人,缺工2.1万人。就连竹山、郧西、通城、大悟等欠发达山区也出现了这样的问题。

  据湖北省劳动保障厅调查测算,全省企业常年缺工约40万人,全省经济开发区缺工率约为38%。

  “用工荒”暴露产业低质缺陷

  在湖北省一些地方调查发现,缺工现象涉及的行业越来越广泛,但是最紧缺的行业集中在加工制造业、酒店宾馆餐饮行业、商业服务企业和建筑行业等劳动密集型产业。从工种结构看,出现了从复杂技能型工种向简单技能型工种蔓延的趋势,最初出现的招工难主要是车工、钳工等相对高技能型工种,目前扩展到缝纫、装修、餐饮服务、酒店服务等相对低技能工种。

  据了解,近年来湖北省加大推进新型工业化和招商引资力度,企业规模扩张和产能提高较快,增加了用工需要。但是,中国就业促进会副会长、湖北省就业促进会会长周腊元对记者说,对于湖北这个劳动力大省而言,劳动力需求加大还不是导致招工难的主要原因,更主要的是劳动力的吸引能力小、涵养能力差:一方面,大部分农村转移劳动力实现跨区域转移就业,全省79%的35岁以下青壮年劳动力选择出省务工;另一方面,本地企业素质整体偏低,工资待遇较低,企业劳动条件差。据对武汉、黄石、孝感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位调查,月工资在800元以下的企业招工比较困难,800至1000元的普工基本能够保证,1000元以上的企业招技工较难。不少企业不能善待员工,劳动环境恶劣,不签订劳动合同,不为员工参加社会保险,文化生活极度缺乏,居住条件差,导致劳动力招不进、留不住。

  周腊元认为,长期以来,多数地方主要依靠技术含量低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实现经济增长,企业投入、效益、用工成本都很低,招商引资“饥不择食”,重数量、轻质量,引进的项目技术含量、产品市场价位等都偏低,企业主要靠廉价劳动力赚取利润。企业利润低就压低工人工资以降低成本。许多服装、家具、电子等劳动密集型产业的企业主表示,劳动密集型行业市场竞争原本就十分激烈,企业主依靠低工资来降低产品价格,以换取大额订单,一旦加薪,企业竞争优势势必丧失。

  湖北省社科院一项抽样调查表明,表面上看,近年来农民工的工资水平有所增加,但其中有一半以上是计件工资,如果按照法定工作时间来折算,实际月工资仍徘徊在400元至700元之间的低水平。

  湖北省社科院院长赵凌云也认为,从深层次看,内地产业发展与东部沿海产业之间已形成巨大落差,处在国内产业链的低端,加上还没有规模化的产业聚集,产业配套条件不够充分,具有竞争力的产业和企业不多,难以承担提高劳动者工资和改善福利带来的成本压力。“招工难”折射出产业发展的低端性、价值创造的低附加值性等方面的总体性问题。

  汉川市马口镇虽然以“纺织大镇”远近闻名,但是机械化程度普遍不高,纺织水平中等偏低,56家企业的产能合计不过85万锭,产能最大的企业也只有4.8万锭。吴克文坦率地说:“如果当地纺织企业淘汰掉1/3,缺工问题就会大大缓解。”

  不能用“缺工”掩盖就业矛盾

  招工难不仅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和效益提高,危及企业的发展,而且也影响到中部地区招商引资环境,阻碍经济的增长。“民工荒”造成了“企业慌”。来自浙江的一家私营企业主打算在黄石市办一家服装厂,需要70名缝纫工,结果一人也没招到,被迫放弃在黄石投资。不少外地投资商感叹,他们是冲着湖北劳动力资源丰富、价格便宜而来的,没想到最后却在劳动力上“栽了跟头”。

  但是,周腊元说,时下大面积出现的“招工难”,不能简单地认为是劳动力市场的供求关系出现逆转,或者说整个劳动力市场已出现了供给短缺,更不能以为出现了“招工难”而“就业难”的矛盾就不再存在了。湖北省目前就业压力依然很大,城镇每年有50万人不能就业,2006年湖北省城镇登记失业率4.2%,但真实的失业率在8%以上;农村还有500万富余劳动力亟待转移就业,“十一五”期间,每年需转移农村劳动力80万人。

  周腊元指出,“招工难”和“就业难”并存的实质是劳动力供需发生的摩擦性、结构性矛盾,是供需双方相互不适应造成的。这种局面短时期内难以根本好转。他认为,劳务输出在一定时期内对“富民强县”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不能片面夸大它的作用,而应该加大劳动力就近就地转移力度,特别是用工需求大、经济发达的地方应该想方设法优化本地劳动力配置,改善劳动者就业环境,首先满足当地企业的用工需求,留住本地劳动力,甚至吸引外地劳动力;“招工难”与“就业难”一起抓,把解决企业用工问题、优化配置劳动力资源、净化就业环境放在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位置加以重视,要像招商引资一样重视企业用工,更不能为了招商引资损害劳动者权益。

  赵凌云则认为,企业招工难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中部省份当前的发展,但是如果解决得好,可以促进这些地区形成充分涵养、开发和利用劳动力的合理机制,提升企业和产业综合竞争能力。

  为此,他建议推进“劳动力涵养工程”,基本内容包括:加强和完善农民工转移培训体系和城市劳动力就业培训体系;加强和完善劳动力培训、就业、待遇等方面的公共服务体系;全面推进农民工融入城镇的工作;逐步构建农民创业、回归创业和城镇居民创业体系,促进企业形成合理的用工体系;构建基于资源优势的产业链条体系,支持基于本土资源产业链条延伸的企业发展,支持有利于本省劳动力转移的企业发展。

转载本网专稿请注明出处“中国纺织网”
编辑:纺织网
贸易行情论坛】 【打印】 【关闭】 【我要收藏
文章关键词: 形势分析 
「相关报道」
更多精彩要闻
进入要闻>>


华兴纱管
免责声明:浙江网盛生意宝股份有限公司对中国纺织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浙江网
盛生意宝股份有限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站内支持:关于我们 - 服务项目 - 法律声明 - 意见反馈 - 企业邮箱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纺织数据库 - 快速产品通道 - 外贸助手
兄弟站点:生意宝 - 国贸通 - 中国化工网 - 全球化工网 - 医药网 - 中国服装网 - 机械专家网 - 中国农业网 - 中国蔬菜网 - 浙江都市网 - 中国红娘网 - 南阳商务网
糖酒招商网 - 中国卫浴网 - 中国粮油网 - Global Buyers & Suppliers - ChinaChemNet

中国纺织网 版权所有 1997-2014 浙ICP证:浙B2-20080131
服务热线:0571-88228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