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服装定位:是传统产业还是创意产业?
宁波服装还处于土地、水、电、劳动力等要素驱动的阶段,而深圳服装产业已成为没有生产线的产业高地———
在宁波,做服装似乎成了一件不太能赚钱的辛苦活儿。在拥有了中国最大的服装产能之后,宁波服装业的利润空间正变得越来越狭窄。而以“参与国际分工”的口号大量进入国际市场时,宁波服装企业其实更多地在“为人做嫁衣”。
宁波服装是沿着传统制造业的路子继续走下去,还是换一种思路换一种活法?不久前,记者随“宁波服装暨服博会万里行”走进了珠三角,看到了这里的服装产业作为创意产业的另一种生存状态。
没有生产线的产业高地
深圳的高楼大厦间,隐藏着一个年销售额超过1000亿元的服装产业群,“爱特爱”是其中一家。在天安数码城的一幢高楼,“爱特爱”拥有两个打通了的楼层,2500平方米空间被布置得像一个时尚展示厅,没有机器,没有生产线,百来名员工主要做设计、采购和财务管理。
“我们品牌女装年销售额3亿元,八成以上的生产都是别人做的,其中也包括宁波一些服装企业。”“爱特爱”的创始人李秀土是个土生土长的奉化人,在全国开出了280家专卖店后,今年8月李秀土要把“爱特爱”开进家乡的天一广场。
在这幢大楼的四楼,是另一家规模与“爱特爱”相当的服装企业。2500平方米写字间,150名员工,以同样的方式运作着“玛斯菲尔”女装品牌。公司负责人余红刚说,在深圳,没有土地,也很难招到工人,做服装加工越来越难,服装企业被逼着走上了现在这条路。
深圳的“现在这条路”,我们通常也叫它“虚拟制造”。在土地、水、电、劳动力、环境等要素的制约下,“虚拟制造”为服装企业提供了一条产业升级的新思路,也就是没有生产线的产业高地。
两个迥异的切入点
“深圳和宁波是中国服装的两个重要集聚区,但是其产业切入点截然不同。前者借毗邻时尚之都香港的地缘优势,以品牌和设计为切入点,因此服装产业更像是一种创意产业;而宁波服装以制造业起家,总体上还处于要素驱动阶段。”市服装协会秘书长张晓峰说。
但是这个切入点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记者了解到,深圳服装产业的发展也曾经迷惑过。很长一段时间,深圳是香港时装的加工基地,直到深圳的发展遇到了要素供应瓶颈,政府开始扶持高新技术产业,“感到被冷落”的深圳服装产业才被迫转型。而以浙江为代表的服装生产基地,为深圳服装剥离制造环节提供了可靠保障。
“宁波一直被视作男装大市,事实上,近年来通过为国内外品牌的贴牌加工,宁波女装的产量已经超越了男装。”张晓峰认为,相比于男装,女装的价值更多地体现在时尚和设计上,需要更多的智力投入。
服装节的新命题
宁波服装节一直以依托产业、服务产业为己任。“但是近年来,宁波服装节可能过多强调了展会的交易功能,希望参展企业在短短几天内拿到更多实实在在的订单。从服装产业的长远发展来看,我们希望它更是一个宁波服装与其他产业集聚区进行产业合作的平台。”省服装协会副会长陈国强说。
从珠三角服装产业的现状来看,深圳的女装、中山的休闲服、佛山的面料、广州的市场,几乎都与宁波的服装形成错位,这种错位也决定了宁波服装与珠三角的合作空间远远大于竞争。市经委副主任、本届服交会组委会秘书长周学明说,宁波服装产业的发展,一方面需要重新定位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将一些低附加值的环节外移;同时要在更广阔的空间审视产业链配套,不能满足于有“多大规模的产业集群”,或者“拥有完整的产业链”,应该从更大空间去配置产业要素,跨区域去重组产业链。而今年服装节,将为这个重大转型破题。